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风窗专题 > 正文

关于《功夫》的功夫:多少年等你重振江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10:03 南风窗

  □崔 辰

  在电影《功夫》的结尾,周星驰饰演的阿星以一记从天而降的如来神掌,解决了与火云邪神的对峙,脱去上衣的他立在猪笼城寨的天井,宛若李小龙再世。

  一掌定枭雄,自此,《功夫》完成了一个神奇的致敬,这不仅是周星驰所说的向其
偶像李小龙的致敬,也是向曾经因功夫电影而黄金一时的华语电影的致敬,并将功夫一脉传承。观众此刻终于明白了周星驰此前话语的意味:“李小龙是我从小到大的第一偶像,在过往的演出里不自觉间也会模仿李小龙。”

  自称受着李小龙影响、矢志在演艺界发展的“星爷”名满华语世界之后,有好事者在《射雕英雄传》的演员表中看到了“宋兵乙”的饰演者:周星驰。功夫片就是成人的童话,其中的小人物总能通过机缘与努力缔造奇迹。当年跑龙套的周星驰,终于可以站在镜头的正中,自由地表达自己对“功夫”的理解,顺便制造一起岁末年初的娱乐大事件:一举席卷过亿的票房。

  《功夫》的传承

  “功夫片”这一名称为世人所熟悉是在上世纪70年代,因李小龙的电影,中国“功夫”得以名动天下。但其实第一部在海外正式做商业放映的功夫片是1971年邵氏公司出品,郑昌和导演、罗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该片曾在美国1000家主流影院同时上映,盛况空前。而华语世界早在1920~1930年代,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里,电影人就将当时传播甚广的武侠小说《火烧红莲寺》改编为电影,一口气就拍了18集,引领一时风尚。

  提功夫片不能不提“黄师傅”。功夫片在香港的兴起可以说正是拜家喻户晓的广东民间传奇武林人物黄飞鸿所赐。香港导演胡鹏在1949年拍摄了第一部以“黄师傅”为主人公的电影《黄飞鸿鞭风灭烛》,此后50年间,从关德兴、成龙,到李连杰,都先后扮演过这一角色,其中胡鹏导演、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系列竟拍了近80集之多。生于晚清之末、卒于军阀混战之时、肝胆侠义为人称道的“黄师傅”,成为中国功夫片的第一个著名品牌。

  而阿星的一记如来神掌,既是从天而降,也是从20世纪50年代打来,当年拍摄的《如来神掌》正是神怪类武侠片的代表。

  1966年,张彻和胡金铨分别拍摄了武打电影的传世之作《独臂刀》、《大醉侠》。这两部影片奠定了他们在影坛的重要地位。两位导演风格迥异,张彻的武侠世界极尽阳刚,武打动作写实,暴力渲染直接,血流成河的场面寻常可见,据说他每拍一部电影用来做假血的番茄汁就要装满两大汽油筒。后来被评论为有“暴力美学”称誉的吴宇森就是得了张彻的真传。

  而胡金铨的电影偏于写意,善于营造气氛,如《侠女》、《空山灵雨》等电影将中国传统的山水意境与武打场景糅合为一体,充溢了古典情境。李安的《卧虎藏龙》颇有几分胡的美学风格。与张、胡两位导演合作过的武术指导如袁和平、刘家良、唐佳、韩英杰等人成了炙手可热的武术指导人才。

  功夫片在海外发扬光大确赖李小龙之功,凭着一身拳脚,李小龙成为第一个进入好莱坞的东方巨星,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的英雄和偶像”。李小龙一生如流星,但其留下的4部半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及未完成的《死亡游戏》,看后让人精神为之一振,那句“告诉你,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唤起了无数中国人的爱国良知,暗合了一个新兴国家的民族主义诉求。

  70 年代后期,功夫片开始走下坡路,内容陈旧、大师沉寂。一直到1978年,做过多年武术指导的袁和平执导《蛇形刁手》,起用的主角是当年在《精武门》中充当特技演员、被李小龙一脚踢得破窗而出20米的成龙。影片情节尽管没有脱离老套,但在武打设计上有所创新,故事情节和武打中加入了大量喜剧元素,开创出一个功夫片的新片种——功夫喜剧片。

  等到1978年二人再度合作推出《醉拳》时,人们终于意识到,他们寻找填补李小龙英雄真空的“龙的传人”是一个与其银幕形象完全相反的人,成龙以自己的喜剧天赋成功地突破了李小龙的阴影,充分发挥了他在戏班里学到的京剧北派功夫,成为功夫片的新偶像。

  而1981年由张鑫炎导演,在中国大陆实地拍摄的《少林寺》,之所以在武打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于其全部起用专业武术运动员担任角色和武术设计,摒弃了港台武打片里常用的吊钢丝、弹床、替身、快速剪接等特技手段,采用长镜头拍摄,不使用替身,全部是真功夫,也因此引发了大陆一代人的功夫“痴迷症”。

  徐克在少林功夫片之后将功夫电影再次推陈出新,他在1984年拍摄的《蜀山剑侠》,聘请好莱坞的特技制作人员,营造出一个奇幻的剑仙世界,影片大获成功。同时期,成龙、洪金宝拍摄了一系列现代题材的功夫电影,加入了诸多喜剧因素,拓展了功夫片的表现方式。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古装武侠片重新为人们关注,《笑傲江湖》、《黄飞鸿》、《倩女幽魂》、《新龙门客栈》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类影片的特点是武打设计天马行空,想象力异常丰富。

  香港电影继续创造着功夫片的神话。功夫片在经历诞生、兴盛、改变后再次进军好莱坞,开始影响那里的电影人。《黑客帝国》起用武术指导袁和平为人物设计一套功夫动作,昆廷塔伦蒂诺自称迷恋中国功夫,并在片中加入功夫片的因素。

  周星驰的《功夫》在大脉络上无疑走的是袁和平的《蛇形刁手》、刘家良的《神打》等功夫喜剧片的路子,加上“星爷”自己原有的喜剧路数,可以说《功夫》已经显露出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新一轮功夫片气象。

  《功夫》里的真功夫

  功夫片中的“功夫”,真真假假,像《少林寺》那样全盘亮真招的电影毕竟少有,一般是特效(从最普通的钢丝到现在的电影特技)加上真的拳脚功夫。有着特别身手的演员,自然是功夫电影的灵魂。

  李小龙自不必说,当年在电影里自创的截拳道威力无穷,流传至今。他三次转身踢脚,每一次转身所踢的角度都不同,腿踢到一半后能变换向高处或低处出击,快如闪电,令人难以招架,人称“李三脚”。成龙、李连杰等后辈功夫片明星也绝对是硬身手,就连周星弛也因从小迷恋李小龙,练了十几年。

  张彻的功夫片注重拳拳到肉的写实,到了胡金铨那里,他的武打场面着重动作美学,一招一式打得不快,像舞蹈一样,每一个姿势均有美感。看李安的《卧虎藏龙》大抵可以领略胡氏的动作美学,武打戏大都重形轻实。而徐克的武侠片则更为注重场景化的表现。

  到了周星驰的《功夫》,表面看有狮吼功、蛤蟆功这样的段子来搞笑,而且大量使用了电脑特技这一题外“功夫”,但其中确实包含了很多“真家伙”: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谭腿、洪家拳的几大传人高手隐居在猪笼城寨里,这几种功夫的确是有史书记载和民间传承的。“五郎八卦棍”的名目来自邵氏老武打剧导演刘家良自编自导自演的《五郎八卦棍》,刘家良本就出身洪拳正宗。早点店老板是由武侠大导张彻的御用演员董志华扮演,他是学京剧武生出身的,耍起棍来灵动飘逸,豪气万丈,招招内劲十足。

  “五郎八卦棍”是由杨家将的枪法演变而来,所以早点店老板战琴魔兄弟时会抖出那么多条枪来。释行宇、赵志凌分别以少林武僧、洪拳大师的身份,在片中饰演搬运工和裁缝师,释行宇的功夫落在“实”字上,赵的功夫得一“劲”字。在动作设计上,作为导演的周星驰的企图,是涵盖中国功夫的发展史:一开始是硬桥硬马的真功夫,以三位打家为代表;接下来导入神怪武侠的风格,表现为琴魔双煞的幻影攻击;最后的大决战,使用大量钢丝和CG,完全天马行空。

  中国人拍功夫片,优势在通透中国历史,可以将功夫的师承流派演变都拍出来,而好莱坞的中国功夫不免空有概念,不分门派。有了这许多真功夫垫底,难怪国际著名媒体《Screen》杂志这么评价《功夫》:“终结一切武侠片的武侠片,《功夫》让《杀死比尔》看上去像一次操场混战。”

  从《功夫》看功夫片的电影功

  功夫片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武馆、客栈还是野外,都是功夫电影中一个着意要营建的表现场所。所谓江湖是也,也是一派功夫格斗展开的重要背景。

  而《功夫》中的“猪笼城寨”则是旧上海《72家房客》的典型民居场景。周星驰也认真考虑了他这部功夫片的“时间”,他认为香港的功夫片大部分把时代背景设置在20世纪初或者更早,表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功夫片很少。而这个时候好像是介于现代和古代之间,有一种跨越时空的交界,所以《功夫》落脚于此。

  周星驰一贯以无厘头颠覆传统的英雄经典,像美国怪才昆廷塔伦蒂诺,他也喜欢把自己热爱的各种风格糅合在一起:猪笼城寨设计中“猪”的造型来自周喜欢的风格化电影《黑店狂想曲》,而在“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火云邪神的房间里涌出大片红血的恐怖场景,则来自美国惊悚片《闪灵》,与打开铁门之后梁小龙端坐读报的安详状态恰成反差。特技更不用说,结尾莲花暗器从天而降、飞到街头阿芳身边的镜头,完全是《阿甘正传》中羽毛的翻版。琴魔兄弟挥琴发出的骷髅战士则完全可以媲美《指环王》中的亡灵军团。

  “星爷”以前的电影都是靠他的表演制造效果,如果他不在场就显得很“空”,而《功夫》堪称第一部即使他缺席也非常生动的周星驰电影,因为几乎每个配角都有戏。元秋元华饰演的包租公和包租婆几乎一出场就充满戏剧张力,尤其要提到早年因“陈真”一角而闻名江湖,归隐多年此次重新出山的梁小龙。这位老大已年迈发稀、体态发福,在片中的造型是穿着老头衫和一双人字拖鞋,但眼神中的狡黠和邪劲依然生动,出手抬脚威慑八方,加上特技的渲染,更显得老头子的厉害和十足的“邪酷”。

  电影中大量使用了筝乐、琵琶乐、民族交响乐等东方音乐,包括《东海渔歌》、《将军令》、《闯将令》、《小刀会组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 》等,可以看出,周星驰在努力保持电影的传统风味,以和传统的功夫相应和。乐曲本身也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在能指与所指之间制造周氏的后现代幽默。

  综合这一切的《功夫》却又完全是周星驰风格的,就像插在身上的匕首成为反光镜这种绝对无厘头又精彩的诙谐,又像被打得半死却依然手举小木棍敲打火云邪神脑袋的至死不渝;其个人趣味、对华人传统功夫真诚的爱意表露无疑。

  在旧上海的小市民电影传统和卡通无厘头的糅合中,可以看到坚持自己趣味的周星驰终于获得将自己的趣味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成功的原因或许正如周本人所说电影中阿星的至胜法宝——如来神掌:就是一种勇气。看来无论是耗资数千万的特技还是实打实的真身手,都不是新时期功夫片成功的关键;在热爱的传统中自信地表现出来的自我,才是《功夫》的魅力所在,也正是中国功夫代代传承的精髓。

  相关专题:南风窗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