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14:01 中国江苏网 | ||||||||
2003年,我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2000美元,总体上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期和经济国际化提升期。而这个时期,我省的省情是:人口密度全国最大、矿产性资源全国最少、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并进入重化工中期,资源环境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瓶颈”,这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而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和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资源环境“紧约束”难题的重要途径。
一、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今年,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组织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我省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广泛调研。目前,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已经完成, 13个省辖市、10个县级市、10个工业开发区正在编制或已经完成了地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确立了100多家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单位。我省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产业基础和技术基础。同时,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我省循环经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1. 对建设循环经济的认识普遍不足 处于重化工时代的江苏,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问题,在有些市县、有些行业、有些企业还相当突出,江苏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着重大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江苏必须率先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有人认为,循环经济就是污染治理、就是清洁生产、就是环境保护、就是传统社会的低水平物质循环利用,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循环经济应该是先进技术支撑下的经济,前提是科技创新,核心是经济发展,目标是可持续。正因为认识不足,导致一些未得到项目经费支撑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观能动性不足,一些行业部门在其行业发展规划中也未能主动体现出循环经济的理念。 2.各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雷同 在全省13个省辖市循环经济建设规划中,其规划的产业设计、发展领域、建设层面及政策对策制定等方面几乎相似,未能紧密结合各市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特点、探寻出能体现各市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试点企业也仅局限于生产领域。我们认为我省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三产结构、主导产业定位及产业布局等差异较大,发展循环经济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3.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机制不到位 一是循环经济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完善。以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为特征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还处于研究、试点阶段,尚未得到普遍的推广;二是综合监督机制尚未形成。我省的生态省建设已通过人大立法,由此可要求、监督政府去做,而循环经济建设正缺少这样的综合监督机制;三是法律框架及政策保障机制尚未建立,也没有制定出有效的政策来切实改变当前环境污染“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不正常现象;四是市场化运作模式尚未成熟。市场的推动应该是建设循环经济的主要力量,而我省尚处于政府推动阶段;五是绩效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尚未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和人大监督的范围。 4.电子信息行业关注不够 化工、建材、纺织等传统行业的废弃物再生利用和安全处置产业在我省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已经发展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在制造、运输、消费及消费后的处置中,会产生大量的电子废弃物、电磁污染与化学污染。但由于电子产业惊人的需求增长率和较大的经济效益及污染的转嫁掩盖了其潜在的环境问题,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发挥其推动我省循环经济建设应有的作用。我省是经济大省,信息化程度较高,据专家预测,我省电子废弃物年产生量2010年可达到50万吨,到2020年则可达250万吨。目前我省已经建成一家电子废弃物处理中心,但与山东海尔建成的年处理电子废弃物60万台、处理后可回收贵重金属及塑料等8000多吨、利用再生零部件生产整机2000多套的废旧家电回收及资源化循环利用示范工程相比,差距明显! 5.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尚未建立 信息畅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证,而我省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却存在着众多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比如政府与公众对循环经济认识的不对称、主管部门与产生废弃物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循环型企业与产生废弃物单位对废弃物内在信息的把握不对称、循环型企业与科研院所对循环型技术的要求不对称等,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换平台,这些不对称现象无法彻底解决,所有这些都不利于我省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循环经济在我省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在发展的质与量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对加强我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将循环经济纳入考核监督体系 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并建议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以循环经济建设任务的落实和可量化指标的实现作为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考核依据。领导干部要将建设循环经济作为年度述职的一项重要内容,以确保循环经济建设的各阶段目标与整体目标的实现。 2.制定政策法规,提供法治保障 建议省人大尽快研究和出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条例》,使循环经济建设像我省的生态省建设一样步入法治轨道。在条例尚未出台前,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相关法规,如《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等来搞好循环经济建设工作;建议成立由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牵头的循环经济发展协调小组,以协调循环经济建设过程出现的部门职能交叉、责任不落实及跨市县发展难等问题;建议将循环经济建设纳入到我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各行业规划中去,并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激励性制度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等投资流向循环型产业。 3.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循环产业链 循环经济是先进生产技术、关键链接技术及废旧资源再生利用技术支撑的经济,不是传统社会低水平物质循环利用方式下的经济,没有先进循环型技术的支撑,循环产业链就不完整,就很难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因此,循环型技术路线必须创新。首先,要建立专家人才库,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我省经济系统的物流和能流进行分析,研究开发出适合我省省情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电子废弃物及报废汽车的回收处理技术等循环型关键技术;其次,将我省资源循环型技术研究纳入省科技攻关项目计划之中,划拨专门的研究经费,对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进行攻关;第三,利用江苏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多、技术力量强的优势,研究和开发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型技术;第四,要围绕现有的产业布局,并运用相关科技创新成果,全面构建循环产业链。 4.延伸生产者责任,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 落实延伸生产者责任政策。当前首先要突出规范电子废弃物的收集管理市场,并借鉴山东海尔的发展模式,建成高效运转的回收体系。海尔主动延伸生产者责任,通过实施电子废弃物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废旧电冰箱中70-80%的物料被回收,60-80%的电子废弃物被转化为再生资源,从而使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步入“从商品到商品”的循环经济时代。 5.重视信息工作,建立循环经济信息交换平台 整合废弃物的性质及来源、循环型企业、循环型技术等信息,规范信息的收集、合成、传输、反馈等机制,以电子政务、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为重点与切入点,建立循环经济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发布各类循环经济市场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为各企业间实现废弃物、能量等交换提供信息帮助。 6.落实规划、扩大试点,实实在在发展循环经济 尚未完成循环经济规划的市县要加快规划的编制与完善,已经通过循环经济规划的市县要把工作的重点落实到规划的实施上。对目前江苏企业层面的试点,要组织专家进行分类指导,力求循环链不断延伸、循环型技术不断完善。同时,要扩大试点范围和试点行业,引导培育各层次、各行业的示范点,争取在生产、流通及消费等各领域都有相关的新典型,实实在在地推进我省的循环经济建设与发展。 相关专题:2005年江苏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