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成韩国企业大市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14:31 国际先驱导报 | ||||||||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高浩荣报道 每周一、三、五早晨7点上汉语课,时间为1个小时。韩国职员们必须学到能自由自在地用汉语进行业务交谈的程度才能毕业。这使许多职员感到巨大的压力……韩国《朝鲜日报》不久前报道说,2004年10月被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兼并的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30多名职员目前正在接受“汉语强化教育”。《朝鲜日报》称,这一强化教育“并不是为了应付21世纪的中国时代,而是为了生存”。而双龙汽车公司的职员则说,“这使我们切身体会到,双龙公司已经不是韩国的企业,而是中国的企业了”。
中国和韩国的市场真的已经开始“合二为一”了吗?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合作伙伴;而有报道说,中国企业在2004年前9个月对韩国的直接投资达到447项,金额为5.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0倍以上。 中国成韩国企业大市场 自从2003年10月中国京东方集团收购韩国现代电子显示器企业后,2004年中国企业接连收购韩国仁川炼油公司和双龙汽车公司的大手笔震动了韩国企业界。据报道,被收购的韩国企业为了在中国市场立住脚,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例如,现代电子显示器公司将100名韩国员工派往中国工厂,从2005年起生产下一代液晶显示器,把中国工厂变成生产尖端超大型显示器的主力基地,而韩国工厂则变成生产小型显示器的辅助性工厂。韩国媒体说,这说明“韩国市场和中国市场的界线正在迅速地消失”。韩国LG经济研究所的金昔珍博士在分析这种情况时说,“随着对中国销售比例的日益增大,韩国企业已经不再把中国看作‘出口对象国’,而是看作与国内市场统合在一起的另一个韩国市场”。 由此,喜欢标新立异的韩国媒体最近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新的英文词“KOINA”。这是“KOREA(用来指韩国)+CHINA(中国)”结合而成的词。它所强调的是韩国市场和中国市场的统合,并呼吁韩国企业要以“KOINA”的观念进行经营管理。 积极吸纳中国人才 韩国企业怎么把“KOINA”观念运用于实际的经营管理呢? 首先是整顿机构,将人员直接配置到第一线。三星岛塔公司是一家石油化工企业。这家公司决定从2005年1月起撤消公司总部的对华出口部门,而将负责对华出口的30名员工统统派遣到中国。这些员工平时在中国搞营销,周末则回韩国休息。“从忠清南道的大山工厂到中国的距离只有400公里,比汉城到釜山的距离还要短。中国已经不是外国市场。”该公司总经理高洪植解释说。 聘用中国高级人才到本部工作是韩国企业的另一项措施。韩国最大的钢铁公司浦项制铁公司不久前正式聘用了5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硕士毕业生。这些中国毕业生在汉城办事处负责出口和原料采购业务。浦项制铁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打算是,把中国的高级人才培养成本企业的核心力量。其他一些韩国大企业也纷纷采取类似的措施:三星电子聘用了30多名中国技术人员;2004年12月,LG化学公司的经营人员在中国的15所大学搜寻人才。 在中国二次创业 韩国经济界人士称,韩国的内需增长已经达到极限,而且企业政策繁杂纷乱,因此大企业的第二、第三代领导人开始出现在中国进行第二次创业的动向。 三星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求铉说,“韩国和中国实际上正在形成单一经济圈。在中国设立研究所分支机构的目的,在于调查中国市场,制定营销战略,为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发挥智囊团的作用”。为此,三星经济研究所计划在2005年在中国建立分支机构;SK集团更是雄心勃勃:它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控股公司,宣布要在2010年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5万亿韩元(约1050韩元合1美元),占集团销售总额的60%;LG集团也不甘落后,它仿造汉城汝矣岛的LG双胞胎大厦,在北京也建造这样一座30层的大楼,把在中国的电子、化学等子公司都集中在一起,建立一个“中国的LG集团”;现代汽车则成立了中国控股公司…… 大宇国际公司的专务理事全炳雨对此说,“随着韩国企业对中国的出口比例日益增加,许多企业正在制定把国内市场和中国市场统合起来的战略”。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