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你有没有“下一个目标”做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16:12 中国青年杂志

  在很长时间里,理想曾经成为我们努力和奋斗的动力。也许,高中时候的理想就是考上一所大学;大学的理想就是将来有一个自己愿意做的工作,或者一个“好工作”。现在,当你真正参加工作N年后,问问自己,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当前动力是什么?现实生活?物质欲求?

  繁杂纷乱的生活让大家疲惫不堪,还有多少人坚持最初的理想或者有了新的理想?
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精神层面的追求或者自己给自己的一个目标?人生到底需不需要一个也许穷尽一生也无法实现、但却是指路明灯一样的“终极理想”?

  我的方法就是“死磕”,朝着一段又一段的理想死磕下去,因为我的这种理想属于没有终极标准的理想,所以不存在完全实现的一天,所以我能一直死磕到死。

  生命可乐瓶

  文-马天力

  按一下,凹进去

  过一会,就会又弹出来

  ……

  固执得像个疯子

  只是这世界不会满足所有人的梦想

  有人放弃

  有的人还在坚持

  ——《在杂碎中永生》

  一天之内两次被不同的人问起同样跟理想有关的话题:30多岁的房地产代理公司经理说,人过三十突然觉得应该对过去有个交代了,想让我跟他合作完成一本小说,以示纪念。我想他的意思是理想只属于青春;青春已过,该给理想置办个骨灰盒了;

  然后是27岁的广告策划人,他终于完成了自己一套传播理论著作,并自信可以用它剖开整个世界。他说一切都是策划,我想不客气的说法就是一切都是骗局。所以他是不会相信理想的,他只信仰自己。但他的生活因所有的解释而变得无趣。

  这让我对理想这个词有些起疑。

  我也快到了他们这么想的年纪,然而每次不小心碰到这个词,脑袋里只有一个念头反复跳动,那就是“死磕”。至于死磕是否可以叫作一种人生理想我还不得而知,或许它只是个动词,或许它只是保鲜袋。但我的动词后面宾语不详,而我的保鲜袋里又似乎空空如也。

  饥饿艺术家的理想是艺术,由于害怕饥饿我一直不具有形成这一理想的基础。我的基本困惑早有前人总结过了,那就是人类的三重悲剧。第一重悲剧是:当我们拥有了一颗智慧的头颅后,我们的头就和我们身体开始了永远的战争。第二重悲剧是:我们永远在以短暂对抗永恒,以有限抗拒无穷。第三重悲剧是:我们的生命只是复写一次历史,而不是改写一次历史。石康在书中也有类似的叙述:“我们生而原因不明,死而意义不定……念天地之悠悠,惟怆然而尿下。”作为一名只有有限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构成的普通人,我只好用跟我有同样共鸣的前辈的简明扼要的精彩叙述来表达我的基本困惑,这让我感到不那么孤独并稍觉安慰。

  既然我的困惑不具有特殊性,除了说明我思维正常外我还试图寻求前人的解决办法,但事实上我发现,既然是最基本困惑就不存在最基本的解决办法,大家只能各显神通,自求多福了。

  目前我的方法就是“死磕”,朝着一段又一段的理想死磕下去,因为我的这种理想属于没有终极标准的理想,所以不存在完全实现的一天,所以我能一直死磕到死,这样的人生让我精力充沛,心情舒畅,并且,头破血流。我称这种行为为“铜豆精神”。铜豆为了富足的精神生活,为了生命可乐瓶中的二氧化碳泡泡不断涌出,死磕,作为一个姿态,几乎成为生活本身,几乎成为保存自我的精神总和。说来遗憾,保存自己居然已经成为精神生活的全部了。

  死磕什么呢?死磕对生活的信仰,死磕生活在路上,死磕有趣的文艺,死磕超越意识形态,死磕民间话语,死磕愤怒,死磕爱情。

  人生理想,不仅是分段地指向终极,而且是此起彼伏地在生命中若隐若现,就如同你用手按可乐瓶——

  按一下,凹进去

  过一会,就会又弹出来

  ……

  有人放弃

  有的人还在坚持

  相对于理想,还是“动力”来得直白、爽快一些,我可以毫不隐讳地坦言,房子、车子、票子都是我的动力。

  想过好日子,拿出动力来

  文-叶莹

  你一定听过小猪的理想——天上掉下猪饲料,四面围墙都倒掉,所有屠夫喝毒药——天上怎么可能掉猪饲料?猪圈的围墙只会越修越高,屠夫们还会继续为自己的理想打拼。可见理想是美好的,但理想也是不可能实现的。那天和朋友在影院看见电影《加菲猫》的宣传海报,朋友看得直流口水,她说我的理想就是过和加菲猫一样的生活。是啊是啊,要不那么多人都喜欢加菲猫呢,是因为它代表了太多人的理想。可惜我们都不是那只小猪,我们也都不可能变成加菲猫,我们只是我们自己。

  上大学前,我的理想和父母的理想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因为那时候的我很乖,很听话,不早熟,不谈恋爱,两耳不闻窗外事,像个小树苗一样茁壮健康地成长。到大学快毕业的时候,个人的理想和“组织”的理想开始出现比较严重的分歧——我想早点工作,踏入社会,去看看繁华世界到底有多诱人;而我的这一理想被“组织”断然否决,他们认为我应该继续深造——呜呼,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于是我在二老夫唱妇随的软硬兼施下,终于没能坚定了自己的意志,硬着头皮奔赴考研战场,结果偏偏又狗屎运了一把——不幸“中举”。

  后来的事实证明,人是不能背叛自己的理想的。我越来越发现,上研对我来说是个彻底失败的抉择——当天性活泼好动爱玩爱闹的射手座遇上沉闷枯燥乏味死板了无生趣,如同被命运扼住了喉咙,苦不堪言——如果说那时候还有什么理想的话,就是希望能早点毕业,工作、赚钱,能自己养活自己,过上自由而充实的生活。

  这期间我开始越来越讨厌自己所学的专业,看着那些长篇大论的蝌蚪文,就直想睡觉——当一件事情你对它再也提不起兴趣甚至开始讨厌它时,你就别指望还能再做好它,所以那个时候的我成绩一落千丈,大学的辉煌一去不复返。那几年的我,基本上属于被周老先生所概括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那一类的人。不幸,是因为我曾经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如果那个还可以叫作理想的话;不争,是因为我自甘堕落,不再有什么理想——因为我无力改变自己的生存现状。幸好自己天性乐观,善于在逆境中生存,在全班清一色娘子军的“煎熬”之下,我,竟然又狗屎运地毕了业,还找到了一份半自由的工作。

  于是我终于过上了我一直渴望的自由生活。如果说两年多将近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还不那么让人憎恶,是因为它使我在不务正业的同时,爱上了读书和旅行。我开始向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

  相对于理想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动力”这个提法,它不像理想,看不见摸不着,而且可能是一辈子都无法实现的,所谓“终极”,其实就是遥不可及。还是“动力”来得直白、爽快一些,我可以毫不隐讳地坦言,房子、车子、票子都是我的动力。我不觉得这些是很俗的追求,因为要想过上好日子,它们都是不可或缺的。当然,为了防止一不小心变成赚钱机器,人还是需要一些精神食粮的。比如知识、比如爱情、比如享乐,《东京爱情故事》里面的赤名莉香不就是把爱情比作她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吗?人本来就应该是既物质又精神的高等动物,所以我极羡慕那些白天出入高级写字楼、晚上去酒吧敲架子鼓的家伙们——我也希望我有一天也和他们一样,白天与蝌蚪文为伍,晚上做个轻盈的舞者。

  人生的历程是不断上升的,就像爬山一样,仰望,总觉得前方很高,俯视,就发现不过如此。

  找到热爱做动力

  文-碧落

  在我所有和理想这个词有关的最早记忆里,那些美好、朦胧、没有边际梦一样的形容词……曾一度作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那时候自己“想成为的人”基本包含了所有完美的典型。自己倾慕的每一个优秀人士都曾经成为自己的理想:身世坎坷的小说主人公,才能过人的科学家,甚至上一级成绩优异气质迷人的师姐。一直疑惑于为什么我会不断改变标准,后来,终于明白:人生的历程是不断上升的,就像爬山一样,仰望,总觉得前方很高,俯视,就发现不过如此。

  进不错的学校,学不错的专业,毕业再进入一直梦想中公司的实验室,现在和很多优秀的人一起共事。以往在象牙塔关于理想的梦,做到这里就到了尽头了。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工作和独立之后,和生活小小地较量一番,心态会变得现实和平和起来。这个时候,实际目标变得比理想更容易把握了。

  对我说来,一个左右目前生活的动力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和一个有魅力的人。前者是对于职业,后者是对于生活。这不是一个远大的理想……因为,我本来就不是一个有崇高抱负的人。这也不是像终点式的一个指标式的理想,我希望它就是我工作生活的每一天:认认真真地工作,开开心心地生活。

  现在的公司是一家全球百年老店。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丰富的理论和制度支持。第一天做新员工培训的时候,听到公司的规划,我着实吃了一惊。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不同的职业道路,但是都有着一级级的进阶路线,漫长得够一个人走一辈子。像我这样刚毕业的研究生处于技术人员的最初级,随着经验和成果的积累,向上升将近十来级才到顶点。而位于顶点的基本都是行业里开山鼻祖级人物了。公司里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比很多国家还要多。我对于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心里亦喜亦忧。对于看重个人成就感的人来说,自己发的光和热都像是银河里的一颗小星星。可是公司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供每个人努力,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现在,我这个微不足道的小星星还在努力地闪啊闪的。但是对于成就感,我已有了不同的想法。上一个项目我被派到美国的实验室做协调人。在那里接触到很多资深的研发人员。他们对自己产品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让人印象深刻。每天的工作中都能感觉到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从工作中得到的欢乐。有人解决一个技术问题,周围的同事就一齐鼓掌祝贺。甚至还有人把我们的工作编成歌,唱给大家听。一位在那里工作的同事曾和我说:“我们中国人比西方人聪明,也比他们勤奋,可是好像成就并没有超出他们。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缺乏他们那种对所做事情的热爱做动力。缺乏在工作中的快乐。”我很赞同他的观点。我呢,也正在努力地寻找兴趣和工作的契合点,努力快乐地工作。

  至于对生活,物质的要求是每个人都会考虑的。可是毕竟欲望没有止境。任何一个物欲的目标作为理想,都会在达到后变得无趣的。让生活变得有趣首先需要让自己变得有趣,让自己拥有发现美妙事物的眼睛。戴一个大帽子的话,这就是我对生活的理想。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为终极目标所吸引,永不知疲倦,一生都在尽力,一生都在追问自己的“下一个目标”,最后,人生的终点来临,他脸颊上的微笑,雪一样宁静。

  “终极的”等于“下一个”

  文-浅予

  昨日,MSN上,广州的朋友问,北京下雪了吗?我说没有。她很怅然,广州一年四季没有太大变化的气温让她感到乏味,她说“时间怎么流走的都不知道了”。隔日,我就看到了雪,虽然没有少年时候的那种欣喜,却因为朋友的怅然而感到幸运:现在,此时此刻我可以看到雪,多幸福啊。

  过去,当我们在一个校园里溜达的时候,我们一起赏雪。脚印在白雪中印下痕迹,然后小心翼翼地再用别处的雪盖上,忍俊不已,大笑,然后两人再也迈不动步了,只是愣愣地看树上的雪被行人偶尔撞落得洋洋洒洒。一种纯粹的宁静笼罩了我们。很多个夜晚,我们一起走在回宿舍的小径上,讨论关于理想的问题,“终极的”与“当下的”,然后,在月光下的床沿,又把话语写在纸上。虽然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虽然目光的希冀里充满了迷惑,但我们早已心心相通。

  几年过去了,我们都毕业并工作了,终于,在电邮中,我们比较清晰地说出了自己的理想。幸福,是她的理想。她说,终极的理想是幸福,当下的理想也是幸福。一个人怎么才能幸福?必须要有爱的能力。于是,她毕业了,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大房子,差点儿做了母亲。但她写信说,并没有感到幸福。

  一度,我们在网上碰到了也是沉默,她冷冷地发了短信过来,说,你也无话可说。我说,是。我们一度非常消沉,不再向对方汇报各自生活和工作的状况,更不谈理想。人有时钻牛角尖,犹如小舟在湍急的水流上,面对旋涡的吸力仿佛身在悬崖,脚尖的任意一滑就会导致彻底的黑暗。沉溺是夜之最黑暗前的一丝薄雾,朦胧地感到自己还在挣扎,幸好,这挣扎让我们还有微弱而清晰的思索。

  理想这个词语的提法存在问题,一定需要定语去修饰,它才能有明确的指向。你的理想是什么?应该指的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这个理想一般容易实现。可当这个理想实现后,大多数人都会更迷惘,下一步该如何前进呢?从哪里再去攫取前进的动力?这个时候,缺乏的就是比职业理想更坚定与更宏观的人生理想。

  人生的青年期、中年期与老年期,一个人都安排自己做什么以及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就是人生理想的总括。只有明确下一个具体的目标后,才会在职业理想实现后继续笃定地往前走。“下一个”就是激情的来源。终极的理想,对一个个人而言,这种提法似乎很虚无缥缈。当把一个个人纳入整个人类并问整个人类的终极理想是什么时,我们或许才可以如此回答:和平、解放全人类,使之达到自由之境地或者是共产主义的实现。无数伟人都视探索人类的终极理想为己任,并把自己的人生与之等同起来,对他们来说,终极理想就是他们的人生理想。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很平凡,即使皱着眉头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终极理想是自由”时都是怀疑着的,那些真正生活了一遭,知道绝望滋味的人都会实事求是地说出希望,他们知道“自由”的重量与遥远。所以,终极理想是阿波罗驾驶的那辆太阳马车,永远闪耀在我们头顶上方,只是一种形而上的象征。这种光芒其实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内心的火种,任何迷惘时候只要它存在,就会无数次重新点燃激情。

  终极的理想在现实中没有可执行性,只有通过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目标才能衔接它的存在,当人的激情触礁时,下一个目标就是结束他黑暗的灯塔。所以,没有可实现的终极理想,只有可操作的下一个目标。

  朋友在MSN上告诉我,她有了一个新的目标,就是做妈妈。母亲的角色是她以前最害怕而不愿承担的,现在她的腿终于迈了出去。她说,幸福就是不停地付出,做母亲更贴近幸福的状态。

  人都无法逃避死亡,但人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每个人生阶段都选择好自己的目标,一个又一个积累延续,直至终点。虽然我们往往无法知道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总是得花时间去思考,去建构,但这个过程激发人的潜能:包容一个自己无法知道答案的问题。这个悬念就是理想的魅力。它使价值附着人的一生,使意义充满了深入的动感。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为其吸引,永不知疲倦,一生都在尽力,一生都在追问自己的“下一个目标”,最后,人生的终点来临,他脸颊上的微笑,雪一样宁静。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