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专题 > 正文

中国青年杂志:印度洋海啸有多少细节令我们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16:09 中国青年杂志

  

  有一种爱,越是灾难里,越能得到放大。

  2005年元旦,一幅描述2004年12月26日那场惊天大海啸情景的照片传遍全球各大媒体。在照片的远方,一堵白色的水墙从地平线上正向泰国克拉比岛附近的哈特·莱雷海滩逼近
,海滩上的游客们看起来已经感到不妙,正纷纷向海岸方向夺命奔逃。但就是在这股人流里,却有一名身穿白色比基尼的女子向着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迎着巨浪--奔跑!报道说:在游客们"快离开海滩,快离开海滩!"的尖叫声中,转眼间,巨浪就将这个女子吞没了......

  难道她疯了?还是有什么东西使她连死亡都不再畏惧?

  看了这幅图片,读者无不唏嘘:大海啸之后,印度洋畔亡者以十数万计,与巨浪遭遇者拼命逃都来不及,更何况是迎着浪冲上去?没有人以为这个女子能够存活下来。

  然而,在两天后的1月3日,一位英国记者却在瑞典找到了这个女子:她叫卡琳·斯瓦尔德,是一名瑞典女警察。她告诉记者,当时,正和自己的丈夫以及三个孩子度假,海啸来的那一刻,她也曾大声地向三个孩子喊叫:快上来,快上来!可是因为海滩上的噪音,相隔200米远的他们根本听不见,正玩得兴起的孩子们也根本不知道背后正有巨浪朝他们冲来。

  “所以我开始朝他们狂奔而去。一路上,我听到人们不断警告我:‘快离开海滩!’但为了救孩子,我只能置若罔闻。我必须救我的孩子。”卡琳·斯瓦尔德回忆说。

  人毕竟敌不过海啸,当卡琳狂奔到离孩子近20米远时,咆哮的海浪将他们一起卷进了翻涌的水波之中。卡琳说:"我想我的家人一定全都死了,我的孩子全都死了,我的生活彻底崩溃了。"

  然而,奇迹出现了!约10分钟后,四处寻找亲人下落的卡琳突然发现她的家人全都被海浪卷到了一块高地上,一个都没少!而在卡琳一家待过的这个海滩上,至少有200名游客死亡。

  这不是传说,有新闻报道与照片为证,因为母性之爱向海啸狂奔的卡琳和她的家人都奇迹般生存下来,几乎毫发无伤,卡琳说:“感谢上帝!”我却说,这是生活给予伟大母爱的回报。

  取舍

  恋爱中的男人,多半免不了被女友拷问那道著名的难题:“亲爱的,快告诉我,如果我跟你妈妈一起落水,而且只能救一个的话,你会救谁?”

  不管男人当时嘴里曾怎么回答,独自深思之时仍免不了犯愁:是啊,我该救谁呢?种种假设后才发现,其实没有两全之策,只能叹息:出这样的题,不是玩儿我吗?生活中哪里会有这么巧的事儿?

  还是那一天,2004年12月26日,泰国普吉岛海滨,来自澳大利亚的母亲吉莉恩在面对海啸的千钧一发之际,不得不作出一个痛苦的取舍:在激流中选择抱住哪一个孩子?

  那一天,她正和两个孩子在一家旅馆的游泳池边玩耍。巨浪袭来,他们陷入激流之中。吉莉恩不可能同时抱住两个孩子。“我知道我必须放弃一个孩子,我最终还是决定放弃那个大的,”吉莉恩后来说,“一名女士还帮我抱了他一小会儿,但她也不得不放开他,因为她也被淹了。我大声尖叫,试图找到他。我以为他已经死了。”

  海啸过去两个小时后,人们找到了吉莉恩大难不死的大儿子拉奇,他抓住旅馆的一扇房门活了下来。拉奇后来对他的父亲说:“我喊了妈妈很久,后来我就不出声了。”最初向我讲述这则新闻的同事也是一位母亲,她说,我都不敢想,如果换作是我,该怎么办?

  有些时候,有一种取舍,不是利益之间的计较,而是撕心裂肺的抉择,你取了,就是舍了;舍了,就是取了。所以,上天让吉莉恩本已舍弃的大儿子拉奇也活了下来。

  怯懦

  那一天,曾是数届全国武术冠军、武功“盖世”的功夫明星李连杰也被困在海啸中,与他共患难的,是妻子利智和两个女儿。

  “那一刻,我也曾经想过放弃家人,独自逃生!”在事后的一次捐款会上,李连杰告诉人们。海啸到来时,他马上抱起女儿和保姆一起往回跑,但没走几步海水便已涌上来并淹到他的颈部。当时手抱女儿还拉着保姆的他苦撑着,面临一生中最难的抉择,究竟是放松手舍弃家人,还是坚持下去。最后他选择坚持与家人一起逃命。

  李连杰很感慨:纵有一身好武功,面对大自然的浩劫也无能为力!

  李连杰当然也会怯懦。虽然我是看着《少林寺》《黄飞鸿》长大,直到现在也是李连杰不折不扣的“粉丝”,却也明白“电影里的英雄未必是生活中的英雄”这个简单道理。

  但我不明白的是:李连杰干吗要对公众说自己曾经怯懦?在那个遥远的海滩的那一时刻,既没有目击者,也没有狗仔队,他怎么想乃至怎么做,事后还不是自己说了算?威风八面、人能胜天、舍己救人、力挽狂澜!他完全可以把电影里的英雄演绎成生活中的英雄,使自己的人气值更提高几分。生活中这样做的“英雄明星”不是很多吗?那个曾经如日中天的××,明明自己结婚N多年、孩子都上学了,还死不肯承认,说怕毁了自己在fans心中的形象;还有那个过气的美女明星,明明整容了无数次,却偏偏说自己的容貌纯属天然,保养有方......

  那次捐款会上,李连杰捐了100万元,我心一动;那次捐款会上,李连杰说自己曾经怯懦,我心感动。

  力量

  还是那一天。

  普吉岛,一个名叫蒂莉的小女孩正与家人一起享受美妙的阳光和沙滩。突然,她发觉海水有些不对劲,变得有些古怪,冒着气泡,潮水突然退下去了,而这正好和地理老师安德鲁·卡尼曾经讲过的关于地震及地震如何引发海啸的知识符合:地理老师曾经告诉她,在海啸发生前10分钟左右,海水会出现退潮现象。

  “我知道正在发生什么,并且有一种感觉,将会是海啸。我就告诉了妈妈。”蒂莉事后在接受英国《太阳报》采访时说。

  蒂莉的警觉得到了重视,整个海滩和邻近饭店的人们在海啸袭至岸上前都及时撤离了。《太阳报》的报道说,因为小蒂莉的一句警告,海滩上没有一人伤亡。《太阳报》因此把这个小女孩赞誉为“海滩天使”。

  知识就是力量,能拯救几百条人命的知识是多大的力量啊!还有人怀疑这句话吗?

  信仰

  “海水突然退潮,就可能有海啸来临”这一判断,不单单只拯救了小蒂莉和她的朋友。

  在泰国,有一群渔民,被周围的人称作“摩根海流浪者”。很少有人比这些“流浪者”与大海的关系更密切,他们整个雨季都在安达曼海航行,从印度到印度尼西亚,然后再返回泰国。每年的4月到12月间,他们在岸上的小屋中度过,靠捕鱼捉虾为生。在每年5月的节日上,"摩根海流浪者"会请求大海的宽恕。他们知道许多世代流传下来的传说。其中一个传说是:"如果海水退去的速度很快,那么它再次出现时的数量会和消失时一样多。"

  12月26日,海啸即将到来的时候,"摩根海流浪者"们发现,海水迅速地向地平线退去,海岸上的许多人纷纷奔向大海捡拾那些被遗留在沙滩上的鱼,而牢记老人传说的"摩根海流浪者"则向山顶出发了。

  结果是,泰国南素林岛上一个渔村里181名"摩根海流浪者"全部逃到高山上的一座庙中,躲过了这场劫难。

  “海水突然退潮,就可能有海啸来临”,在海啸频发地带,这是居民的常识,但对已经有几代人未曾遭遇过海啸的印度洋沿岸人来说,却不是常识,即使对“摩根海流浪者”来说,也是如此,但“摩根海流浪者”们却得救了。

  与蒂莉的得救不同,这不是知识的力量,这个传说对渔民们来说,仅仅是知(其然),而不是识(其所以然),对于仅仅是“知”的东西,深信不疑而且能拯救生命(乃至灵魂)者,我们只能归功于信仰了。

  本能

  海啸,使斯里兰卡失去了3万多人命,然而,就在离海岸3公里远的亚拉国家公园,却发生了生命奇迹。

  在这座斯里兰卡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里,生活着几百头野生大象和一些美洲豹。海啸引发的洪水使亚拉国家公园所在的东南部地区变得一片狼藉,但在公园里,却没有发现一具野生动物尸体。

  “没有大象丧生,甚至野兔都活得好好的。我想动物可以感觉到灾难即将来临。它们有第六感,能知道海啸发生的时间。”斯里兰卡野生动物保护局副局长H.D.拉特纳亚克说。

  在亚拉国家公园,早在海啸之前,大象、美洲豹及其他所有动物就早早迁移到安全的高处了。

  据说,每当火山爆发或地震发生前,动物的行为就会发生许多异常,比如犬吠或鸟类迁徙,野生动物似乎能够感知某些特殊现象,尤其是鸟类。很多报告显示鸟类能察觉即将来临的灾难。但这些现象至今没能得到科学证明。因为科学家没法在实验室或实际环境中进行真正的试验,只能靠观察。

  我相信,对海啸的预知是出于动物的本能,它们事先知道海啸的危险,但却无法通知这世界的主宰——人类。

  这多么可笑,人类在努力改变这世界,他们在努力向外太空发展,他们驾驭甚至消灭了这世界上的其他一些物种,他们感情复杂,文明发达,思虑万千,却丧失了感知灾难的本能。

  难道这就是所谓文明的代价?

  慷慨

  海啸过后的第16天,已经不是中国首富的丁磊在广州宣布:个人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1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000万元),帮助海啸受灾地区重建家园。这是到目前为止,国内给海啸受灾地区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我惊讶于丁磊的慷慨,1000万,是多么大一个数字,就这么捐了出去!有朋友说:"你懂什么,丁磊有的是钱,捐这些无所谓的。"

  我说,真的无所谓吗?你数数中国百富榜上大把大把的富人,有多少人的捐赠像丁磊这么真金白银,有多少人的捐赠还意在商机?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捐得倒比丁磊多:300万美元!但如果你想想盖茨1.49亿美元的月收入的话,就应该知道,丁磊要比世界首富要慷慨和慈善得多。

  实际上,比较数字是个很没意义的事情,一颗慷慨的心也绝对无法用数字来衡量,沈阳6岁的牟姓小朋友只捐了177.21元,但那是他摔了自己积攒三年的扑满拿出来的钱,谁能说他不慷慨?

  人与人之间,能做到尽力而为已算慷慨,能做到倾囊而出的话,则可算异常慷慨,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似乎比以上又更慷慨一些,而最慷慨的一种,则是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国与国之间,亦是如此。

  责任

  库马尔是印度的一位科研人员。地震发生时,他所在的研究小组正在遥远的新加坡从事科学研究,多年的研究经验告诉他,一场旷世天灾将降临到人类头上。他毫不犹豫地拿起电话,通知了家乡父老——印度一个名叫维拉帕蒂纳姆渔村里的人们。熟悉大海脾气的渔民们立即提高了警觉,奔走相告,并不停地用扩音喇叭向村民发出警告,准备出海的人们也都放下了桅杆上的风帆。

  库马尔的救命电话,使这个处于重灾区的渔村没有一个人死亡。

  其实,这场海啸是可以预警的。地震波通过海水从印尼传往数千公里外的泰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国,足足要“跋涉”90分钟,而大部分人逃命,仅仅需要20分钟就足够了。哪怕预警提早1分钟的话,就可以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其实,据报道,有气象官监测到了12月26日发生在印尼的那场大地震,然而,或者为了维持正是旺季的旅游业,或者耽于官僚作风,没有向国民发出警报。

  多年没有发生过海啸的国家,在预防数千公里外的一个地震可能造成的损失与维护旅游旺季宾馆几乎百分之百的入住率之间,在主动预警失败将受到强烈谴责与保持正常工作之间,气象官员在几秒钟内就作出了选择。

  库马尔的电话与气象官员的渎职都与两个字有关系:责任。

  巨大的责任感能够创造巨大的奇迹,库马尔的那个电话,挽救了几百条生命,自己也成了英雄;气象官员的渎职,毫无疑问,也会改变他自己的命运。

  责任感能够使人时刻处于一种状态,一种蓄势待发,随时抓住成功机会的状态。

  声音

  我没有想那么多,我只知道不应该减少一丝一毫的同情。

  ——北京一位张姓公务员回答记者 “我为什么要捐款”。截至1月10日下午4时,我国内地民间援助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到账资金累计超过1.655亿,中国人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何谓"济世胸怀"。

  我点了一下人数,我们团队还有四个人没到。我就说大家一起集体大声呼喊失踪者的名字,一二三……当时我们身边有很多老外,他们自由旅行,当他们的同伴被海水卷走或者受伤害的时候,他们自己都很无能为力,他们的眼神跟我们的眼神是完全不一样的。集体的力量真是很强大。

  ——中国旅行社杭州分社领队蔡玮伟带领27名游客全身而退,有生之年她再也不会忘记,关键时刻团队的力量是如何催生奇迹。

  海啸冲毁了他们(孩子们)的学校,如果我们不做些什么,他们怎么接受教育呢?

  ——印度女孩阿什娜为海啸孤儿办起了“幼儿园”。她的学生都来自受灾非常严重的卡尔尼科巴岛,大部分“学生”在3岁~5岁之间,而这位富于爱心的"教师"本人,只有12岁。

  天灾难以避免,但人类能加强共襄与合作,无疑将把灾难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美国地质调查局信息中心的专家帕森说。

  能不能恢复我的生育能力?如果我不能再生孩子,我宁可和我丈夫一道死去。

  ——37岁的女渔民西里塞娜·费尔南多来到医疗队营地说的第一句话。西里塞娜做过输卵管结扎手术,在2004年12月26日,她失去了全部三个孩子。

  我想如果我掰开她的手,也许我们两人都有幸存的机会。

  --35岁的英国男子安德鲁·凯斯在洪水中挣扎时,一名瑞典孕妇绝望地用双手抱住他的脖子,为了求生,安德鲁作了一个让他愧疚终生的决定--掰开她的手。孕妇的尸体最终被找到了。绝境当头, "选择"变得如此残酷。

  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的观点。我认为,该防御要防御,该制止就制止。我们要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但并不意味着要敬,要畏。这次海啸给人类另外一个启示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不能无所作为,还是要有所作为。

  —— 一些环境学家、生态学家提出,“反对对大自然的一切改造”,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的观点与之针锋相对。要不要改造大自然,当大自然的利益与人类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海啸给我们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

  叔叔,请早点来救我们吧。

  ——13岁的戈希一家居住在印度安达曼和尼克巴群岛上的卡彻尔岛,他和全家人躲到了附近的小山上逃过一劫。四面海水环绕,13岁的戈希不愿坐等死亡,给叔叔一封封写发不出去的信,直至被救出。这种顽强求生的意志是人类历经劫难、繁衍至今的根本。

  接下来,大概要吃几个月的方便面了吧?今后啊,可能会先找份工作做几个月——这也没有什么啊,以前禽流感、SARS疫情的时候,旅游也很惨淡,那时都能走过来,这次肯定也能度过。

  --一位泰国导游笑着说,当地人有信心在地狱上重建天堂。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岛屿,而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永远不要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敲响。

  ——有网友质疑,“印尼海啸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另一位网友摘来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人约翰·堂恩的诗歌片断,作为回答。中青亮点

  相关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