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参考:民族主义影响中日关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12:00 青年参考 | ||||||||
既是日本商人,又身兼21世纪日中友谊委员会联合主席,小林阳太郎先生这些天一直为亚洲最强的两个大国之间的外交情势担忧。 自2003年10月以来,委员会依据两国达成的协议成立以来,71岁的富士施乐公司董事会主席小林阳太郎见证了两国政治关系跌至这些年的最低点。而另一方面,两国的经济交往在不断加深,而且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拉动了日本经济复苏。
用“日企”这个20世纪80年代时髦的词,来形容当年日本经济盛极一时,日本的政治家、商人、官僚主义者步履轻盈和谐如同跳芭蕾舞的场景,是最为恰当不过了。但是当日本面临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中国政治军事实力的提升这两种现实时,这个词可能将成为明日黄花。 在今天的日本,中国被逐步当成经济上的合作伙伴和对手,而在政治层面上是直接对手。事实上,日本对华态度的两分法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背道而驰。在近几个月,日本工商界领袖们已经开始公开表达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忧虑和恐惧:糟糕的政治状况正在破坏经贸合作的开展。 一个导火索是小泉纯一郎首相继续参拜靖国神社,这里摆放着在战争中死亡的日本士兵和甲级战犯的灵位。在最近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日本企业家联合会主席北城雀太郎说,在中国,“小泉首相对靖国神社的参拜扩大了中国对日本的不满,同时给日本公司的活动带来负面影响”。在2004年9月份召开的委员会议结束后,小林阳太郎先生表述了其个人观点:“ 参拜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并妨碍了日中两国最高层领导人会晤的实现。” 在他发表上述评论之后,极端民族主义者团体愤怒的传真如潮水般涌向向阳太郎先生的办公室,他们并在他家周围用高音喇叭进行咒骂。 与经济交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后,两国的政治交往近来笔直下降到最低点。一个不幸的转折点是去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杯足球赛,年轻的中国球迷,在反日的民族主义和对小泉参拜的愤怒情绪之下,痛揍了来观赛的日本球迷。 一系列的事件接踵而至,每次都让中日关系雪上加霜。2004年11月,某中国海军核潜艇进入了日本水域。让日本的保守派官员惊喜交加的是,美国方面也要求东京更强硬地反对北京,日本驱逐了这艘潜艇并就此谴责了中国。 2004年12月,东京政府采取了两步在前些年根本不可思议的大胆举动。在一直几乎不做修改的日本国家防卫计划草案中,明确将中国描述成日本的潜在威胁,招致了北京方面的强烈指责。然后,日本政府为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借个人观光之由的访日提供签证,这个举动激怒了中国人。 “我很奇怪日本为什么要采取恶化与中国关系的政策”,中国驻日大使馆法律顾问黄兴远(音译)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称。黄先生说,日本方面的反常举动,可能是一次新的对其能力的有意暗示,这将导致中日两国双边关系的恶化。 除了继续贯彻北京方面对日的策略之外,黄先生很快将政治与经济挂钩。去年10月份,中国中止了购买价值14亿火车的交易。 “对中国而言,从日本购买列车无论从技术还是维护上都是最理想的,”黄先生说,“但考虑到中国特定的政治情感,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极其强烈,我们也许只能让日本参与其中一半的工程。”邵洁/编译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