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吕争鸣曹跃进谈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18:30 首都之窗 | ||||||||
1月24日晚18:00至18:30人大代表吕争鸣、曹跃进在线谈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以下是直播实录: 主持人:各位听众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大型直播访谈节目两会直通车。这台节目是汇集了新闻广播、经济广播、文艺广播、体育广播、音乐广播等主持人现场采访代表委员的节目内容,这期我们依然会关注热点的议案提案,为您提供
也是有一个契机,吕代表今年的提案是依法推进无障碍设施管理提案,在下面我听到了一件令吕代表高兴的事,今年您的轮椅车可以自由进出会场了。 吕争鸣:是的,最近两年,我和其他代表一起呼吁无障碍立法问题,去年人大在5月16日已经通过了无障碍设施的管理条例,平时我自己可以行走,但为了参加人代会可以推行无障碍设施,我就坐轮椅去,这次通过条例的出台,去年市政府上下在创建无障碍设施,今年会议中心也进行了无障碍的改造,现在通行非常方便。 主持人:吕争鸣代表腿部行走不太方便,无障碍设施在很多的地方,很多设施逐渐的建设起来,并且投入启用了,这个不是要请规划委的曹跃进先生说一下,曹跃进先生是规划委的委员,您介绍一下2004年在无障碍方面的工作。 曹跃进:随着北京社会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高,近年来北京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有着很大的发展,对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北京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大体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逐渐加大投入,当时只是修建了一些盲道,最近是加强了道路和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除了一些盲道以外,还有在建筑入口增加了坡道,也安装了语音提示系统,标注了一些标识,去年在市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在各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和各方面的配合下,对交通设施、大型的宾馆饭店、机场、火车站、地铁以及与市民密切相关的银行、学校等集中改造了一批无障碍设施,仅从道路交通设施来,截止到10月底,共建盲道180多条,1100多公里,路口1万多,76个过街桥都设置相关的设施。 主持人:刚才曹先生介绍了2004年在无障碍设施方面的一些数字,但是对很多人来讲对这个数字没有什么直观的概念,我想这方面的情况能不能请吕代表给我们介绍一下,您是残联的副理事长,您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很多比如说腿部有残疾的,还有耳聋的朋友,您能不能谈一下无障碍设施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吕争鸣:无障碍设施环境是人们进步的标志,特别是妇女、老人还有对提重物的年轻人,他的收益人是所有人。 主持人:不是专门为残疾人设立的。 吕争鸣:是的,但是残疾人最需要,呼吁也最强烈,无障碍在国际上,它的理念和称谓是通用的设计,我们现在提到无障碍并不仅仅是残联,老年人在北京市将近180多万,人人都要步入老年的社会,今天的年轻人就是明天的老人,残疾朋友在出行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障碍,就会感觉到障碍,他上厕所,如果没有无障碍设施,蹲下就不能起来,所以头一天就不吃不喝。 主持人:残疾朋友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不是普通人能够想象的。我们刚才和吕代表见面的时候,吕代表非常高兴的说有一个坡道,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推着重物在坡道上走,工作人员是普通的健康人,这也灌输了刚才吕代表所提到的无障碍设施不是专门给残疾人使用的,而是给广大的人们使用的。 吕争鸣:今天下午我去北京会议中心,亲眼看到了工作人员把东西通过坡道运下来,不仅是我需要,而且工作人员也需要这个坡道。 主持人:我在采访整个无障碍设施的过程中,每个地方建起来无障碍的设施,我们都会请残疾朋友试用,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之前采访过一个盲人女孩,我跟她回了一次家,给我的感觉是尽管我们在无障碍设施的时候取得的这么多的成绩,但是她在用的,我就奇怪为什么她不用,她用盲道只有十几米长,而且是我要求她试的,为什么残疾人在无障碍应用上不像我们想象的有了他就去使。 吕争鸣:盲人朋友过去在走路的时候,大家都知道,60年代、70年代用盲杖敲着马路崖子走,随着我们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修了一些盲道,这些盲道对盲人朋友还有一个宣传引导他们使用盲道的问题。还有盲道还要科学的规划和建设,因为盲人朋友现在享受的福利,比如说他们可以免费乘坐地铁,还有我们建了一些盲道,应该科学合理的规划,如果盲道上障碍还我,比如说动态的障碍,摆摊、设点、停车的,这样他还走习惯走的道,也许敲着马路崖子。 主持人:就是说真正让这些无障碍设施让每个人充分利用还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刚才吕代表所提到的有些设施不能的利用,曹委员您是规划委的委员,现在咱们在设计无障碍设施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曹跃进:最近我们也建了一些无障碍的设施,包括一些盲道,刚才吕理事长讲的,从我们目前的情况看,我们虽然也建了一些无障碍的设施,但是从设计、建设、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建了一些设施,设计了一些,但是还不够精细,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还有一个是社会宣传的问题,刚才您讲到我们无障碍设施不仅是为残疾人服务的,还有一个为全社会服务的问题,具有广泛性,特别是随着北京老龄化的加快,这个需求越来越迫切。 主持人:从媒体的角度,就说交通广播报道的内容,我从中了解到,一个是2004年北京无障碍设施确实是有很多的项目,目前来看取得了很好的作用,另外在规划使用无障碍设施的时候,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政策,有一个词能否请二位解释一下,创建无障碍设施城是什么概念? 两位肯定都很高兴谈这个问题,2004年有这么一个工作重点是迎接这样一个检查,现在这个检查通过了。曹委员介绍一下。 曹跃进:2004年底,由国家建设部、老年委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在全国建设无障碍设施的城市,首批有北京。04年12月,全国无障碍设施示范城联合检查组对我市进行检查,从反馈的意见看充分肯定了近两年我市的工作,同时也认为发展得不太平衡,有些无障碍设施还不够精细在使用上还存在不足,应该继续努力,特别是要以迎接2008年的奥运会和残奥会为目标,加大力度。 主持人:刚才谈了很多,主要是围绕无障碍设施硬件设施方面谈的,比如说我们建了多少盲道和无障碍设施,这些听众朋友和残疾朋友在生活过程中都可以体会到这些设施对我们带来的方便。下面我们能否侧重谈一些软性的东西,刚才提到了盲人女孩的回家之路,提到她在回家的过程中,在坐个别的公交车的过程中,没有报站名,盲人女孩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 吕争鸣:我既是一个残疾人又是一个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朋友在交谈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反映,无障碍不仅需要硬件环境的建设,还需要信息交流方面的软环境的建设。包括一些服务交流的措施,盲人朋友如果不报站不知道是哪一路,就容易上错车,你报站,聋人又听不到,所以还是要有显示,在国外已经配备了,肢残人怎么办?应该有一个按纽,一按就会知道他要上下车,或者说开门时间长一些,或者进行其他的服务,这些措施都需要更好的完善起来,软件的建设和硬件的建设要结合起来。 主持人:刚才听了吕代表介绍,简单的残疾人乘车就形成一个小系统,不仅需要一个环境,还需要提供一些到站的信息,的确说是比较系统的。 前两天看一个片子,说的是日本的故事,也是涉及到盲人,这个盲人去买啤酒,他拿起一个易拉罐,说不是啤酒,再买一个。原来在外包装上都有一些盲文,所以我觉得无障碍首先要想到这里,为所有的人想到这一步,其次是建设好,然后是管理好。马上到2008年之前,很多地都要建设得很完善,不知道无障碍设施是不是这样的目标。 曹跃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一个过程,是随着社会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习国外的经验做法,同时还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我要按照市政府确定的,以奥运会的各项工作的要求,北京市政府和区县政府也在研究无障碍设施的工作。今年的重点是在城八区各选择一个小区进行无障碍设施的改造,这个已经列入了市政府确定的05年在关心群众方面拟办的重要时事,我们将和有关部门一起开展这个工作,通过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为残疾人、老年人出行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 主持人:现在我们节目的时间马上就到了,最后的时间是不是留给吕代表,我想借这期节目,通过我们的广播和网络,您代表残疾人朋友对无障碍设施方面有什么样的想法和希望? 吕争鸣:这次参加人代会,市长的报告特别提到了今年加快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我心情十分激动,非常感谢市政府为民办的实事,我想在这一年里我也和许多代表联名提了建议,人大要加强无障碍执法监督检查,政府部门要进行行政的执法监督,残联、老龄和妇联也要依法进行社会监督,我们也拜托媒体能够进行舆论方面的监督,大家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作一些奉献,为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同时感谢全社会对残疾人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 主持人:谢谢您,这期的两会直通车节目到这里告一段落,再次感谢两位嘉宾,吕争鸣先生和曹跃进先生,谢谢二位。 相关专题:首都之窗-新浪网2005两会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