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台商春节包机专题 > 正文

新闻背景:两例台商春节包机个案的异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13:1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28日电(记者陈键兴张玫)1月29日,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将启动,祖国大陆的民航客机将完成56年来的首次赴台飞航。这是海峡两岸继2003年之后第二次实施台商春节包机。

  台商春节包机的构想是在两岸直航尚未实现的情况下,由台商等有关人士于2002年提出的,期望藉此缓解大陆台商春节返乡一票难求、绕道港澳费时、费力的困难。对此,祖
国大陆有关方面作出积极的、务实的推动,终于促成了2003年首次台商春节包机的成功。今次,同样在广大台商、岛内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吁和祖国大陆的务实推动下,再次实现台商春节包机。

  在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2005年的包机与2003年的一样,都只是一项个案。但两例台商春节包机个案在技术性环节上仍有所不同。

  区别之一是:以2005年的两岸航空公司共同参与、双方对飞、双向载客取代2003年的台湾航空业者单飞和单向载客,充实了包机运力,可以解决更多台商的需要,也有利于提高航空业者的营运效益。

  在2003年台商春节包机构想提出后,祖国大陆即表示,本着平等互利原则,大陆航空公司应能参与包机运输。然而,台湾当局拒绝了这一合情合理的要求,坚持只由台湾民航业者包机运载大陆台商回乡。考虑到广大台商的切身利益,大陆方面展现出最大的诚意和善意,以个案处理、特事特办方式最终促成首次台商春节包机。

  2004年台商春节包机最终未果,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台湾当局仍旧坚持不合理的“单向单程”。

  区别之二是:包机由2003年的中停港澳第三地改为飞经香港不落地。

  一直以来,往返两岸的旅客都须经港澳中转换机,台商春节包机的提出,即是希望减少台商返乡过年的中途辗转,使行程更加便捷。然而,由于台湾当局坚持不开放两岸直航,要求航机仍必须绕停第三地,因此2003年的台商春节包机依然被要求中停港澳,只是飞机落地台商乘客可以不换机,乘原机返台。

  2005年经过台湾各界有关方面的努力,台湾当局终于同意此次台商春节包机可以飞经香港不落地。这样,可使包机航程减少了一次起降,有利于飞行安全性的提高、飞行成本的降低,并缩短了航程时间。但是,台商们热盼的“包机直航”依旧未能实现。

  据了解,以上海-台北的航线为例,直线航程只需1小时40分钟左右,但此次经港不落地的航程仍至少需时4小时以上。从2003年的落地“曲航”到2005年的不落地“曲航”,暴露的是台湾当局阻挠两岸直航的一贯思维。

  区别之三是:两次春节包机的飞行地点不同,大陆航点从2003年的上海一地,增加为2005年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台湾方面的航点则维持台北、高雄两地。

  2003年的包机由于大陆航点仅上海一地,广布大陆各地区的台商搭乘包机的便利性不够,台商参与的积极性也因此不高。今次为了使更多的台商受惠,祖国大陆方面提出,2005年的台商春节包机应实现“多点开放”,大陆除上海外,增加北京、广州、厦门等航点;台湾除台北、高雄外,增加台中等航点。但遗憾的是台湾当局不同意,最终厦门、台中航点还是在今年的包机中缺席了。

  此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包机载客对象范围扩大到在大陆就学及生活的台生和其他台胞,一直是各界对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的一大冀望,但最终也未能达成。在2003年包机成行前后,祖国大陆多次表示期望“包机应能惠及所有春节期间往来大陆的台湾同胞”,但至2005年,台湾当局始终坚持包机“只搭乘台商和眷属”。不久前,台湾当局有关方面将拒绝大陆台生搭乘包机的理由解释为“台湾教育部门没有同意他们去大陆读书”,引起岛内各界哗然,使相当一部分在大陆生活、求学的台胞再次“受伤”。

  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最终成行,返乡心切的台商及家属回家的路今年又近了些。台商春节包机虽然只是个案,实际上却寄托着海峡两岸广大同胞对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的深深冀望。

  相关专题:台商春节包机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