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歌唱家刘和刚:父老乡亲托起星光之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16:17 中国青年杂志 | ||||||||
当他演唱的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亲情歌曲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时,他永远无法忘记善良的父老乡亲…… 2004年7月28日晚,中央电视台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职业组决赛进入最后角逐。当主持人文清宣布"全国观众最喜爱的歌手奖"获得者是来自空政文工团的刘和刚时,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而刘和刚面对全国观众道出的是这样的心声:“我要感谢黑龙江省拜泉县永勤乡立功村的所有父老乡亲。” “清风苦雨中,全村的父老乡亲凑钱送我踏上求学之路;那遥远的小山村啊留下我儿时的梦,扎下了我深情的根。” 1977年,刘和刚出生于黑龙江省拜泉县永勤乡立功村。这是一个仅有40户村民的小山村,是拜泉县最偏僻的地方。 刘和刚的父亲刘滋溪、母亲伊艳芹是1963年从山东老家逃荒来到这里的。夫妻俩生育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最小的孩子就是刘和刚。 刘和刚的母亲天生一副好嗓子,从母亲那里,小和刚学会的第一首歌是《沂蒙小调》。唱起《沂蒙小调》的小和刚,声音如同潺潺的溪流一般清脆动听。稍大一点儿后,刘和刚就跟着家里的“戏匣子”学。很快学会了《骏马奔驰保边疆》《乌苏里船歌》等。从小学到初中,小和刚都是学校宣传队的骨干。从小,刘和刚的心里就有一个梦:“长大后,做一个歌唱家。” 初中毕业那年,刘和刚从“戏匣子”里听到黑龙江省艺术学校松花江分校招生,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家里。没想到父母和两个姐姐都支持他。但是,懂事的刘和刚却有了顾虑,他在小山村长到15岁,只去过一次县城。到哪里去报名,路费怎么办?这些,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了他的心头! 知儿莫过母。母亲看出了儿子的心思,她默默地从乡亲们那里凑来了300元钱。父母对儿子说:"孩子,去试试吧!要想成才,就得学。爸妈一辈子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只要能考上,爸妈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把你供出来!" 那是1992年的夏天,父亲带着刘和刚懵懵懂懂地来到了哈尔滨。由于人生地不熟,父亲领着刘和刚转悠了两天才找到报考点。报考点找到了,可是招考工作已于头一天结束了。 孩子连首歌都没唱就回去吗?老实巴交的刘滋溪急了,他要找负责考试的“大官”,非得让孩子试试不可。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刘滋溪径直敲开了负责招生的松花江地区文化局局长曲敏的办公室,向曲局长央求:“只想请领导看看孩子是不是唱歌的料儿。”曲局长被父亲的执著感动了,在他的协调下,招生办特意为刘和刚组织了一次面试。 刘和刚唱一曲《骏马奔驰保边疆》,立刻倾倒了在场的所有老师,这样,他便戏剧性地被招进了艺校。 “老刘家的小儿子考上艺校了!”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小山村。乡亲们都聚集到刘和刚家来祝贺。 然而,此时刘和刚的父母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上艺校一年需要学费5000元,这个只靠种几亩庄稼地的农家哪拿得出呀!望着小和刚那渴望的眼神,一家人沉默不语。 村长来到了刘和刚的家,他知道刘家的困难,拍着胸脯说:“和刚是我们村第一个走出去念艺校的人;就是全村人凑钱也要把孩子送出去!” 47户父老乡亲,你家100元,他家200元,凑了整整5000元钱。送小和刚上学的那一天,全村人都来了,一直把他送到村口。 当时,年仅15岁的和刚眼含热泪,一步三回头地向父老乡亲们频频招手,走出很远了,乡亲们还在目送他。一股暖流涌上来,刘和刚返身跑回村口,一下子跪倒在乡亲们面前:"等我学业有成,一定报答你们的恩情。"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父亲……” 送走儿子后,刘滋溪为了多耕几亩地,给儿子积攒学费,和老乡合买了一台拖拉机,在庄稼地里披星戴月地忙碌开了。 由于过度疲劳,刘滋溪在一次耕地时,不小心被“起垄犁”轧断了左手小指。当时,医生说断指再植需要几千元手术费。想想求学的儿子,刘滋溪一咬牙:“不植了,反正少一个指头也耽误不了干活儿。”为不不使儿子分心,刘滋溪和老伴商量要瞒住刘和刚。 刘和刚放假回家探亲,发现父亲吃饭时总是把左手压在饭桌上一动不动。尽管父亲谈笑风生,他还是发现了父亲的“异样”,他一把抓过父亲的手,知道了真相。他把父亲的手紧紧地贴在自己的胸口,眼泪刷刷地流下来。 1993年冬天,由于牵挂在外求学的儿子,刘滋溪和老伴伊艳芹商量趁"猫冬"去儿子上学的尚志市找点儿零活儿干,好帮帮儿子! 来到尚志市,刘滋溪得知,儿子去哈尔滨杨博亚教授家学唱歌了。刘滋溪又来到哈尔滨,他怯生生地拨通了杨教授家的电话,电话是杨教授老伴接的。令刘滋溪惊诧的是,电话那端传来了杨教授严厉的训斥声:“刘和刚,你从一周一次改为15天来一次,现在可好,一个月来一次了。这样,你还能跟上学习进度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还学的什么歌。" 啪!一声重重的摔书声传到了刘滋溪的耳朵,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他明白,肯定是学费难住了儿子。 也许是恩师为了让心爱的弟子尽快赶上进度,这一天,儿子很晚才从老师家里出来。见到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父亲,刘和刚一头扑在父亲怀里失声痛哭…… 返回尚志的路上,父子俩一直沉默无语。到了学校的门口,还是父亲打破僵局:“和刚,老师批评你不按要求上课,是不是交不上学费?” 刘和刚点了一下头,说:“爸,我不想学唱歌了,对付到毕业,赶快找个工作,好帮帮家里。” 长这么大从未向儿子发过火的刘滋溪火了:“你怎么这么没有骨气,唱歌不是你的理想吗?”“爸,我真想学唱歌,可是咱家哪儿来的钱呀!”“孩子,你一定不要放弃,只要你自己不放弃,爸妈就是累死也要把你供出来。” 为了把歌学下去,刘和刚不得不违背学校的禁令,在周五、周六晚上偷着离开学校,到市里的歌厅唱歌,一首歌3元钱,一晚上唱五首歌,两天下来能挣30元。30元钱,仅够去哈尔滨学歌的路费。 后来杨教授知道了刘和刚的窘境,他责怪刘和刚,老师根本不在乎你这点儿学费,只要你能把歌学好,就是老师最大的快乐!于是,杨教授免去了和刚的学费,还让和刚在他家吃完午饭再回尚志。在杨博亚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刘和刚歌唱水平不断地进步。 “如今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千里的路啊,我还没走,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流……” 挨到了学校放假,刘和刚急冲冲地赶回哺育他成长的小山村。远远地,刘和刚看到自家的烟囱有袅袅炊烟。他疾步冲进家门,只见母亲艰难地趴在地上,吃力地往土灶里添柴禾。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泪水一下子从刘和刚的眼里滚了出来。他跑上前抱起妈妈,喊道:“妈!妈!你这是怎么啦?” 刘和刚哪里知道,自打他上学后,母亲的病就一天比一天加重,最后发展到了腰椎结核。可是,为了不让儿子分心,父母一直瞒着刘和刚。为了减轻老伴的痛苦,同时也为了给儿子省点学费,刘滋溪自己学着为老伴注射青霉素。老伴身上密密麻麻留下的全是针眼。针眼结成疤痕,最后,连药水都推不进去了。 “妈,我不读书了,这就打工去,好照顾你!”“刚儿,我累倒了,为了啥啊?不就是为了你能继续学习吗?” 1996年,发奋苦读了四年的刘和刚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留校当了教师。第二年,全国各地的部队文艺团体来哈尔滨招收文艺人才,刘和刚同时被上海、山西、西藏等部队的文工团选中。刘和刚有意去上海警备区文工团。恰在此时,已多年未来哈尔滨招生的解放军艺术学院也来哈招生。 踏入军艺的大门继续深造,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可是他又犹豫了。父母的年龄一天比一天大,家庭负担重,还是早点参加工作挣钱要紧,他忍痛放弃了报考军艺的打算,决定到上海警备区文工团工作。 但是,恩师杨博亚却力主他报考军艺。杨博亚认为刘和刚是难得的男高音,有巨大的培养潜力。刘和刚感激恩师对他寄予的厚望,可是他又实在不忍心让父母再为他操心了!刘和刚表面答应了恩师,却没有去报名。 当杨博亚得知刘和刚没有报名时,马上把刘和刚叫到哈尔滨,见面就劈头盖脸地一顿训斥:“和刚,我觉得你是一个人才,才会全力培养你;没想到你目光这么短浅,就凭你这小农意识,你永远没出息。”刘和刚一言不发,心里说不出的委屈。 母亲拖着病体赶到尚志市:“和刚,爸妈含辛茹苦供你上大学,全村的父老乡亲凑钱送你踏上求学之路,都是希望你能出息。和刚,听杨老师的话去考军艺;再苦再难,妈供你……” 带着恩师的希望,带着亲人的重托,刘和刚顺利地考取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系。在军艺学习的四年间,他从未游览过长安街,从未登过一次长城,在他的心里只有那含辛茹苦的父母和那众乡亲的嘱托。也许是因为这种苦难的经历,刘和刚比同龄人对人生有着更多的感悟。在音乐系主任李双江老师、恩师孟玲教授的悉心培养下,他的歌唱水平突飞猛进。 1998年5月,刘和刚在中国剧院参加"万里行新作品汇报音乐会",他独唱了《彩云南》,演出结束后受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2000年6月,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他以一首著名词曲人车行为他量身订做的《父亲》获个人银奖,团体一等奖。2000年12月13日,在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 2001年毕业后,他顺利地考入空政歌舞团,更加刻苦钻研歌唱艺术,逐渐奠定了自己的演唱风格。2002年8月4日晚22时30分,刘和刚以一首《儿行千里》的参赛歌曲,赢得央视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演唱最高分98.85分。 那一天,刘和刚的母亲和老伴噙着眼泪看完了儿子参赛的演唱。这位饱经风霜的母亲,为儿子流了一整夜的喜泪。 如今,27岁的刘和刚已经在歌坛上树立起了亲情歌手的形象,他特别偏爱《父亲》《儿行千里》两首歌:因为这就是他成长的写照,歌到深处情自出。 2004年9月3日,刘和刚又回到了生他养他,扶他走上艺术之路的小山村。立功村的乡亲们奔走相告,"老刘家的大小子回来了!" 当刘和刚和父母亲刚一出现在村头时,细雨中乡亲们站立在乡间小道两旁,用质朴的掌声、欢笑声欢迎着刘和刚。望着此情此景,刘和刚热血沸腾,含着眼泪,情不自禁地为乡亲们唱起了《儿行千里》: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如今又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千里的路啊,我还没走,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流。文-欧阳俊伟 中青亮点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