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专访李海卓:幸运儿的成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16:13 中国青年杂志

  不管今天走得有多远,他的心里,还住着那个友谊农场的孩子吧,纯真、执著而乐观。是,幸运儿之所以幸运,因为他用奋斗蒸发眼泪,感谢生活赐予的一切,包括挫折磨难……

  采访-本刊记者 陈敏

  是初冬的下午,阳光被裹在云层里。这间办公室却很明亮,因为它年轻的主人。身
着彩色条纹衬衫,眼神闪耀,李海卓一直保持微笑,有时纯真,有时成熟。

  李海卓年仅21岁,却拥有多重身份:奥地利奥中文化艺术友好交流协会主席、奥中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声乐硕士生。听起来很风光,却让他今日负重前行,既运筹帷幄又冲锋陷阵,需要比同龄人承受更多。

  那么他最钟爱的身份是?海卓哈哈一笑,不假思索地答:“还是幸运儿吧……”

  你再敢动我的红旗?

  2001年9月,站在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校门口,夹在金发碧眼的白种人之中,18岁的李海卓正在仔细辨认对照地图。当初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学院、维也纳海顿音乐学院等四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相继寄到,他挑选的是--对,就是这里,没错!

  海卓在国内的履历可圈可点:1998年以专业成绩第一名考取沈阳音乐学院附属艺术学校,2000年捧回文化部"首艺杯"全国新人大赛民族声乐组十优金奖,毕业时在母校演播厅举办独唱音乐会......未来,应该如同眼前的道路般坦荡美丽吧!

  但是,来到维也纳,开始本硕连读的异国生涯,一切将从头开始。

  不,是从宿舍开始。李海卓和一个学拉大提琴的法国男孩分到一间宿舍。对方穿着高档,一见海卓,就昂起头爱理不理,或者故意找茬。海卓一笑而过,心想忍一忍海阔天空,中国人都和气嘛。有一天,海卓准备洗脸却找不到毛巾,正纳闷呢,发现马桶里漂浮着一团白白的东西,凑过去一看——居然真是自己的毛巾!对方也欺人太甚吧!他深呼吸,再深呼吸,苦练忍功!

  暗战终于爆发。

  海卓最珍爱的是从国内带来的一面五星红旗,那红,是别样的温暖。第一天到宿舍,他就珍重地将红旗挂到墙上。有天海卓下课回来,突然发现墙壁空了,红旗卷着被扔在床角。这下,海卓火了,死死盯着若无其事的室友,拿起桌上的杯子狠狠摔了下去!碎片四溅。对方的脸红了。“告诉你,你再敢动我的国旗,我就不客气!”只是一句话,就把对方脸吓白了。

  那晚,海卓对自己说,一定要争气,多难受都不放弃;也不再忍让,该发脾气就发!眼泪默默流下来,他很快擦掉……异国的黑暗中,他想起自己的第一次远游。

  才13岁的孩子,坐在轰隆隆的火车上,从家乡独自前往哈尔滨,瞒着父母去寻梦。揣着省吃俭用攒下的200块钱,海卓警惕着身边每张陌生的脸。12个小时没吃没喝,他跳下火车就打听哈尔滨师范大学,要找最好的声乐老师--曾培养出牟玄甫等著名歌唱家的杨伯亚教授--是从收音机里听说的。几番周折找到大学,海卓问到声乐系办公室,杨教授却出差了,过两天才能回来。

  回去?绝不。海卓住到了学校附近的小招待所,那晚他缩在简陋的床上,害怕得不敢关灯。熬过两天,海卓再找杨教授,闯到他的琴房,开门见山地说:“我6岁就爱唱歌,天天去小树林唱。可是我的父母不喜欢......我就想请您听听,我适合唱歌吗?"

  杨教授惊奇于这个孩子的勇气,更惊奇于他的歌声的饱满有力。那天,教授送给海卓两句话:“你的声音条件很好,应该有发展!”同年5月,杨教授力荐海卓参加黑龙江省青少年歌手新人大赛,海卓一举夺冠,父母也终于转变态度,支持儿子唱歌......

  “我会再次证明自己,不让任何人看不起!”海卓咬紧牙关。

  从生存到生活

  在异国他乡,强者受到尊敬,而李海卓只是一个英语结巴的穷困中国学生。一年粗略一算也要支出10多万元,一年约合2万元人民币的文化部基金补助,根本不够。他远在黑龙江省友谊县友谊农场的父母,只是普通医生,已经尽力,他不能再开口。

  出国留学的浪漫,就此粉碎。走在陌生的街道,与衣着光鲜的男女擦肩而过,海卓第一次感到孤独呛到肺腑。拐弯,一行熟悉的中文字映入眼帘——是华人餐馆!那么,就从洗碗开始吧!

  童年,那双手曾经一次次将收音机里好听的歌儿,用5元一盒的空白磁带录下;在学校曾经一次次拿着话筒,在大大小小的舞台崭露风采......此刻,这双手属于泛着泡沫的大盆冷水,在厨房忙碌整个晚上,每根手指都发白肿胀。出门,他呵呵气,把手揣到单薄的外套里。

  终于发月薪了!可老板只给了李海卓2000先令(约合人民币1000元)。"您不是说有8000先令吗?"李海卓气愤又失望。老板不耐烦地挥着手说,试用期的工资就这么多,不干就走。

  再去第二家,李海卓负责酒台,兼清洁工作,包括扫厕所,根本没有休息。返校时他拖着脚步去地铁,靠着椅背就能睡着,常常坐过了站,又掉个头坐回来。那两个月,海卓换了三四个餐馆。

  “如果生存是种体验,这种体验我已经够了!再也不能这样下去!”

  海卓开始规划与自己专业吻合的“打工”。当时他凭借个人能力,担任维也纳地区中国留学生联谊会会长,常常参加奥地利地区的留学生代表会,在会上和人闲聊,他发现文艺演出市场巨大,心中一动。2000年年底,海卓在学校找到志同道合的文艺特长生,排除众议,创立"旅奥中国留学生艺术团",并在报纸登发广告:"竭诚为华人服务,甚至义务演出。"一周过去,毫无反响。不甘心的海卓买来一大沓报纸,寻找各种华人团体,打电话去联系,自我推荐。对方什么态度都有,海卓横下一条心,不能半途而废!

  “行,你们圣诞过来吧。一场演出1万先令。"在打第N次电话之后,终于有人答应了!李海卓兴奋地搁掉电话,这才发现整条右胳膊又酸又麻。

  那次演出很成功,对方握着海卓的手说:“明年圣诞,我们还找你们!”

  为生存奔波的日子里,海卓每晚都坚持学习。在国内他是学校的双优生,任校团委宣传部长,对自己一直是“半军事化管理”;国外的学习更困难,他一边努力学习德语,一边熟悉了解西洋作品。不久,他就让自己的指导老师——世界著名歌唱大师马蒂费尔教授刮目相看。年度专业的示范公开考试,海卓一曲唱罢,马蒂费尔教授不禁起身抱住他,由衷夸道:“真是一个金嗓子!”

  幸运,悄然而至。

  海卓被奥地利外交部、联合国驻维也纳机构、印度驻奥大使馆邀请,作为惟一的旅奥中国青年歌唱家,参加“首届联合国亚洲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当晚他穿着蓝色滚金边的民族服装,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以一首轻快活泼的《达坂城的姑娘》博得掌声雷动。坐在前排热烈鼓掌的,包括奥地利外交部长瓦尔德纳女士。演出结束后,她特意留下,单独接见海卓,笑着说:“漂亮的小伙子,唱得不错,好好发展!”

  的确,要更好地发展!留学生艺术团有点局限性,难以充分利用奥地利丰富的艺术资源。想到就干,2002年3月,李海卓不顾各种压力,经奥地利联邦共和国内政部批准、维也纳联邦警察总局备案批复,成立了"奥地利奥中文化艺术友好交流协会",并在朋友的支持下,以10万欧元注册成立"奥中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从生存转向生活,梦越来越清晰。

  勇敢者的脆弱

  日子日益忙碌,海卓寻找机遇,连夜策划活动方案,几晚不睡觉都是常事。趁年轻,需要加倍努力!他的协会生气蓬勃地活跃在奥地利及周边国家,多次参加奥地利以及欧洲各地的活动庆典。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访奥时,对海卓也赞赏有加。

  有多少难忘的事啊,海卓第一次被奥地利前总统克莱斯蒂尔接见,第一次与世界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合作演出……同时,海卓将国外新鲜的文艺元素带回,先后两年率加拿大温哥华国家芭蕾舞团、欧洲歌唱家艺术团等知名艺术团体来华,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艺术节”等文艺活动。

  渐渐,海卓的名字被奥地利文化圈熟悉,而他的年轻和个性也成为外人或褒或贬的谈资。总是有人嫉恨,对此暗中刁难、阻碍。文化事业是块让人眼红的蛋糕,偏偏只有这个嘴上无毛的小子办成了!为什么他就有如此斗争力?

  对此,海卓笑笑说:“你问我的母校校长吴光复吧,他比较了解我。”记者拨通电话,吴校长爽快地说起海卓的几件小事。

  有年冬天,吴校长穿件蓝呢大衣,围上红围脖去学校,那时男人这样打扮挺新鲜。过几天校长碰见海卓,居然也是蓝大衣红围脖,当即问他,海卓干脆地说:“觉得很帅,就学来了。”校长被“逼”得后来换成方格围脖,但内心不无肯定:“海卓很有个性。别的学生对我毕恭毕敬,退避三舍。他对我尊敬,而且敢亲近,常来办公室找我咨询。看到好的,他拿来所用,从不忌惮。”

  还有一回,海卓揣着一封信去找吴校长,居然是文化部孙家正部长的亲笔,赞扬海卓是个正直的、有抱负的孩子。原来,海卓针对当时的音像市场和文化市场贫困艺术人才的培养等问题,给孙部长写了封长达五页的信。17岁就如此主动大胆,吴校长既高兴又担忧,一再叮嘱海卓:"要实干,不要太张扬。"

  如今,海卓虽比同龄人成熟,却仍然“张扬”,一如既往展示自己。

  又有谁知道他“张扬”背后的辛酸?21岁就体验失眠,跌倒一次,他也会"鼻青脸肿",花段时间再爬起来:有次,海卓跟某矿区合作,终于费劲地联系好所有演员(包括知名歌唱家),正式演出的前一天,对方毁约;和以色列某团体的合作,海卓整整运作了一年多,全身心投入,因为战事突起,被迫取消。

  那些心力交瘁的日子,眼见白白付出,海卓也会想哭,又怕被人看到泪水,他宁愿把办公室的门撞上,清清嗓子,大声唱歌。他说:“创业最难的是心理状态的调整,要有很强的承受能力!我不喝酒,不抽烟,就在屋里猛唱歌!”

  凭借热情开朗的个性,海卓得到了更多人的理解支持。除了吴校长,另一位老师也让海卓深深感激。

  2002年,海卓参加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返京的飞机上,他遇上自己仰慕已久的、曾培养出彭丽媛、宋祖英等歌唱家的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整整三个多小时的飞行,海卓一直和教授谈天,谈对民族音乐的理解,谈自己的热爱和梦想......下飞机时,惜才的金教授给他留了电话号码,后来又将他收入门下,鼓励他探索民族音乐。2003年,金教授赴奥地利参加文化活动,听到有人大肆批评诋毁海卓。见到海卓时,金教授关切地说:"孩子,你还年轻,路还漫长,取得成绩总有人嘀咕,别去管它!记住,问心无愧、脚踏实地做人!"

  遭遇任何挫折,海卓当着人面都是哈哈一笑,那一刻被爱护信任,却不觉红了眼眶。他沉默地点点头,再抬头,自信地笑了。

  我还是友谊农场的孩子

  21岁能认清自己很难,正是那些坎坷帮助了李海卓。

  “我认识自己80%吧,品格比较真诚,对事业执著,轻易不受诱惑,不会偏移方向。那20%,在今后慢慢看清,呵呵。"

  当海卓谈到牵挂的人,语速明显放慢:“记得父亲有四年很不顺,生活重担都是母亲扛着。我读艺校学费很贵,家里就租房间给学生,月租费才200元。那时,早上4点母亲就要起床做饭,晚上11点学生回了家她才能睡觉。一年到头,父母总吃朝鲜辣白菜,睡在客厅的地板上,冬天就加床单薄的被子......他们真不容易啊。离开友谊农场的时候,父母送我,我都不敢回头,但心里发誓,有朝一日要让他们为我骄傲。"

  停顿了一会儿,海卓才说:“我的事业现在刚起步,也无法预知未来,但不管多么抓心,我都能扛过去。”继而他兴致勃勃地谈起计划:已经筹备德国慕尼黑新爱乐乐团访华活动,个人新作品《人生是个海》《信赖》即将录音制作……

  不管今天走得有多远,他的心里,还住着那个友谊农场的孩子吧,纯真、执著而又乐观。是,幸运儿之所以幸运,因为他用奋斗蒸发眼泪,懂得抓住机遇,同时感谢生活赐予的一切,包括挫折磨难,才铸成那道闪闪光环。 中青亮点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