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遥远的书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8日16:32 中国青年杂志

  在这个迷恋速度的喧嚣年代,个人化的书信像纯然手工的东西一样越来越少了。于是读信也不自觉地成为仪式。

  搬家,整理杂物,发现了一大捆书信。坐在地板上,听着外面的雨声,慢慢抽出几封来细细地看。没想到,很快就陷入回忆中了。

  原来父亲曾给我写过这么多的信,信里面有过这么多的叮嘱。熟悉的字体,半文不白的句式,一下就击中了我。我再次感受到那份穿越时间的真情。生命因此获得了一种非常珍贵的景深。

  原来有那么多的朋友曾经牵挂着我,我们彼此都不怕麻烦地腾出一块时间,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地涂抹出自己关于人生的畅想,关于现状的焦虑,或者是深深的思念。那些信,常常一写就是好多页。笔下的字行就像激情一样汩汩流淌。

  如果不是有这些信件作为证据,我几乎忘记自己也有过很酸或者很傻的时候。那么单纯的抒情的年纪,那么青涩的倾诉和惶恐的等待。它们凝固在陈旧的字里行间,尘封于某个橱柜的角落,然后在这个平常的午后再次绽放。平庸的年代仿佛也被这些强说愁的、大写意的书信,点染出几分妩媚。

  原先极其平常的书信,在今天已经稀少。书信越来越成为一种笨拙的表情,徒具形式上的美感。邮差的铃声从日常景观演变成了逝去生活的电影美学意象。有人说,书信已成古典事件,它的历史使命已经终结。

  电话铃声、手机铃声却不知疲倦地响起,它几乎活跃于生活中的任何地方。电波顽强地覆盖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使每个人的身体信息都能迅速抵达。无论是利的算计、爱的诉说、欢笑眼泪,还是一声叹息。

  电话就像城市的生活一样,除了少数的例外,是倾向于叙事的,也是拒绝含蓄的。它是一次意欲的唤起。它努力要穿透空间,占有分分秒秒的双方共同在场的时间。

  人们通过电话实现一次行为姿态的重叠和呼应。每个人都要从单独的自处中摆脱出来,把自己的意志入对方的身体,强行形成一种共时态的对话的关联。

  书信是沉默而延宕的独白,它是有待打开的可能性,并且非但来自另一个地域,也来自另一个时间。它不具有占领的特性,而更多地呈现出内向的抒情气质。

  如果电话是短兵相接,那么书信就是迂回深入。电话里两个人直接面对,彼此的身体属性无所隐遁,而写信者却是在玩味一个意念中生成的表象,在琢磨自己深心的情态。

  电话只是对于现在时间的占有,之后并不留一点痕迹。而书信却是一种物化的时间,它就像是感情的雕塑一样,凝固为记忆的化身,融铸成历史的一部分。

  书信具有绵长的韧性,始终敞开着阐释的空间,不断地在岁月里展开,哪怕过了十年甚至一百年。曾经带来欢笑的言辞可以在多年后令你潸然泪下,而曾经心碎的语词又会使同一个人浮起微笑的皱纹。

  如果说电话是一次性的消费行为,那么书信则是一个生产和收藏活动。电话的功能必须即时实现,书信的价值却必须经历时间。声音的介质具有侵入性、渗透力,却未能获得一个形式化或理性化的过程,如烟飘散。它停留在个人意欲的主观性里,无非是本能的流泻。书写则接近于创造。至少,每一封信都像一个手工的礼物。

  电话制造噪音,或者说使声音的串连成为可能。而这恰恰是一个渴望噪音的时代。安静会使孤独显得突兀触目,人们投身于酒吧迪厅的噪音洪流,也就是希望逃离一个人的独处,使自己与他人相关,使自己与他人共同在场。而那连接个体的导体就是噪音。

  书信则是信奉安静的艺术。写信者安静地面对某个表象,收拾某种情态。写信是对心灵噪音的排除,是对孤独时光的享受。写信是一次屏蔽干扰、面对自我的修养。

  在这个迷恋速度的喧嚣年代,个人化的书信像纯然手工的东西一样越来越少了。于是读信也不自觉地成为仪式。

  那天上班,看到办公桌凌乱的报纸堆里有一封信。它不是稿件也不是银行账单。我知道是谁的信,也知道信里的内容。但是仍然充满喜悦和期待。已经久违了这样的书信。拆信之前,我得先为这次私人化的阅读腾出一小块物理上的空间和心灵上的“空地”。我整理了办公桌上的杂物。清理了快满出来的烟灰缸。打好两个要紧的电话。为自己泡一杯茶。然后,关上门,坐下来,小心地拆开信封。 文-吴志翔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