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媒体聚焦:灵活就业人员普遍缺乏社会医疗保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8日18:00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 王歆效

  截至2004年底,全国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总量约为5000万人,但其中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比例仅为10% 左右,这是一个比例悬殊的数字,很多人不禁产生了这样的困惑,到底是什么因扰了“社保”的进程?

  陈晨是个自由撰稿人,1个月的收入在2000元左右,虽然生活得还可以,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对未来的担心也 越来越多,“不上养老和医疗保险,老了怎么办?”

  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我国灵活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课题组近日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2004年底,像 陈晨这样的全国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总量约为5000万人,其中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比例仅为10%左右。课题组人员指 出,若干年后,这些缺乏保障的人将成为社会的重大问题。

  其实,在2004年中国首次发布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中就不难发现,中国政府对社会保障问题一直高 度重视,同时也在为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不懈努力。可为什么灵活就业人员普遍没有参加社会 保险呢?

  工作、社保难以兼得

  据陈晨介绍,他是1996年从国家机关辞职下海的,但出来以后的就业情况与他想象的差距较大。尤其是在社会保 险这一块,一些企业的执行情况让他无可奈何。在他要离开下海后的第一家企业时,企业让他交还企业为他所交的保险款项, 否则不放档案。他本不想交,但新公司又催促他上班,不去将失去一次就业机会,没办法,只有交钱走人。

  有了第一回的教训,陈晨不得不多加小心,但他又发现了新问题,公司财务每月按他的工资总额在扣除他的社保金, 但却是每月800元的标准。换句话说,公司应该承担的部分还是由他自己交了。发现问题后,他找到人力资源部交涉,得到 的答复是,“上至老总,下至员工都这个标准,你不同意就走人。”一气之下,陈晨选择了离开。

  “后来我还在几家公司干过,但时间都不长,在交社保金的问题上,这些公司的操作模式大都与第二家公司一样,所 以我主动放弃了社保,要不我就放弃工作机会,你说我应该怎么选择?”

  “告”是权利不是办法

  北京华一律师事务所的侯晓宇律师告诉记者,公司以不放档案要挟其交还社保金的做法是违法的,陈晨可以找劳动仲 裁部门或去法院伸张自己的合法权益。但陈晨对此却没有信心,他说:“到法院去告或是要求仲裁,得花多少精力、金钱、时 间?公司无所谓,我不上班行吗?而且我没有证据,这官司怎么打?”

  侯晓宇对记者说:“‘成本’问题,是百姓打官司难的原因之一,百姓一考虑到‘成本’,往往就退却了,这是可以 理解的。所以有人常说,‘告’是你的权利,但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此说法得到了另一位受访者王先生的肯定。王先生目前在一家广告公司任市场部经理,月收入6000元,2004 年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公司规定的任务,所以还得到了4万元的年终奖,他对此很满足。但说到社保问题,他告诉记者:“我在 这家公司已经4年了,至今未上社保,如果非要公司为我上社保,我可能没机会在这儿工作这么长时间,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收 入。”

  流动性大增加“社保”难度

  记者在采访中,曾给多家家政服务公司致电,一听要采访社保问题,他们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采访要求。经过多方努 力,一家成立两年的家政服务公司总经理陈先生同意接受采访,但一再强调不要透露公司名称。

  记者到达这家位于亚运村附近的家政公司时,有10多名员工正在忙碌着,从这些人的言谈中可以听出,他们大都不 是北京人。陈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说:“确实,我这儿80%是外地员工,而北京本地员工大都是兼职,随叫随到,没有工作 不用来。”他同时表示,公司给每位员工都上了意外伤害保险,以免因工伤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你不愿意上‘社保’吗?”记者问其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我们在就业上与北京人有很大不同,首先我们得租房 住,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何况挣得又不多,如果再上保险,还吃不吃?穿不穿?我们还年轻,等将来收入多了再说吧!”

  据陈总介绍,员工除了不愿意上社保外,流动性极大,有的干三五天就要离开,他们出来打工的目的明确,哪儿给钱 多就去哪儿,“社保”在他们眼中似乎没有现实意义。至于该不该给这些人上社保,陈总自己也说不清楚,“他们来自天南地 北,是在北京给他们上吗?到哪儿去上?反正没人问。”

  制度缺陷造成参保困局

  为什么灵活就业者不愿意参加社保呢?陈晨告诉记者,最初干自由撰稿时,由于缺少经验,每月的收入也就三四百元 ,基本无力支付社保金。另外,社保制度不合理,也是他迟迟不想交费的一个原因。

  北京市人才交流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个灵活就业者如果自己交纳各类社保金的话,仅养老、医疗两项一 个月要交270元左右,而非灵活就业者(有单位),个人缴费比例将大幅度降低。

  假如以600元这个基数计算,灵活就业者要交22%,132元,而非灵活就业者因为单位要负担大头,个人只要 交8%,37.2元就行了。由此看来,虽然都是缴纳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的负担要重不少。

  陈晨对记者说:“养老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医保。如果按北京市2004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00元计算,我 每月要交7%,即140元,而有单位的职工只需缴纳2%,即40元,二者相差100元。”

  “虽然如此,我享受的待遇还要比有单位的人少,只有住院时才能报销,普通门诊报销和大病互助都没有。为什么我 们缴费比别人多,享受待遇却比别人少?”

  社会保障学专家、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分析指出:“过去我国的就业人口几乎都有隶属单位,国家制定社会保障 政策时,主要是以有单位的人作为保障对象的,对无单位的人考虑的不够多,导致现在他们参保难、参保率低。随着灵活就业 人员队伍的日益庞大,这个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

  政策才是解困钥匙

  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04年前11个月,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621亿元,总支出314 6亿元;医疗保险基金收入951亿元,支出740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46亿元,支出26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 45亿元,支出179亿元。如此看来,社保金额的收支基本平衡,而且略有盈余。

  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保金额确实略有节余,但我们也要知道,现在是交保险的人多 ,领保险的人少,随着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多,社保金将面临很大考验。

  有分析人士也指出,近几年社保工作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几千万灵活就业者的参保问题如何解决,是摆在有关 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尽管政策性补贴是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一个办法,但补贴多少、何时补贴,相关部门有无能力消化 这笔钱,都是值得社会各界深思的问题。

  让人们感到庆幸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日前郑斯林部长强调,今年要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 设,规范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政策,并把其作为今年的工作任务重点之一。

  当记者将这一消息告知陈晨时,他感到很高兴。不过,他也表示,灵活就业者的情况复杂,收入差异很大,所以他希 望如果有补贴的话,应发给那些切实需要的人。

  数字社保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截止到2004年10月底,全国以个人身份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有1400多万,仅占 全部灵活就业人员的28%;以个人身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只有400多万,还不到全部灵活就业人员的10%。

  名词解释:“灵活就业人员”

  “灵活就业人员”主要指以三类形式就业的人员,一类是自我雇佣者,指自己成立企业既当老板又当员工;第二类是 自由职业者,指以个人身份通过劳动获取报酬的人,如自由撰稿人;第三类是“家庭帮工”,指为家庭企业工作的人。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