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燕赵都市报:我们是否拥有民工群体完整的信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0日15:40 燕赵都市报

  作者:龚明俊

  下面是一则关于“民工退潮”的消息:广州今年遭遇多年来首度出现的民工潮退潮现象,受此影响,部分企业年后补充新员工的工作难度加大,连续两个工作日都出现了有岗位难招工的现象(2月18日《信息时报》)。这则消息的主角看似是“民工”,我倒觉得是“部分企业”,至少这则报道是站在企业立场(或需要)层面上来报道的。

  这些年,对民工的关注,多是因民工以外的因素引起的,以民工衣食住行为主体的信息却相对很少。就像这些企业难得招到足够的工人才想到民工一样,报道也是以企业所需为出发点和归宿来谈民工的,我们没有看到多少来自这一群体的“一线信息”。

  推开去想,“民工”生活究竟如何,至少笔者至今没有一个明晰而完整的印象。在所能构建的形象中,他们总是“弱势群体”,要么是讨不到工资铤而走险的人群,要么是受老板肉体、精神折磨的集体,要么是精神空虚而麻木的“贫困户”,要么是被视为“麻烦制造者”的一类人……而这些形象一旦被归结出来,却不足以让人信服,至少笔者遇见的许多民工并不完全认同这样的归纳。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民工数量是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这说明民工的整体生存状态并不是那么糟糕,他们既不是特别“恶劣”的人,也不是特别“受罪”的群体。如果真是一直被误解,并在糟糕的环境里工作生活,民工数量必然会减少,而非逐年增加。毕竟,在一个法制社会里,公民的选择是自由的,人身不可能长期受限制。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也说明我们对他们的相关信息很不完整。

  焦点还得回到民工信息的流通渠道,特别是公共信息传播上来。我们习惯于抓“焦点、难点、热点、敏感点”,什么信息容易引起共鸣或震动,就把什么信息提取出来予以发布。这就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常态点”被忽略,“非常态点”被放大。如此,民工的生活也就在这种不良“取舍”中被“妖魔化”或“弱势化”了。在这样一种信息状态下,要真正看清民工整体面貌,无疑是非常困难的,民工的形象也是畸形的。由此发展下去,民工及围绕民工的其他群体的形象都会被扭曲,并必然对涉及民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利益、政策等产生不同程度的误导。最终,民工的利益也会受伤害,不利于民工生活质量的实质性提高。

  当然,“爱护”变成“伤害”,绝不是信息发布者的出发点。但不够客观冷静的“关注”必然会变成伤害。宣传报道特别讲究“导向性”,导向需要分清主次,主次适度才能使被关注者回归本位,或者说,任何有偏废的信息,本质上都是有害信息。

  因此,我们期待更多的真正从民工常态出发的信息,不只是找工作、待遇低、受苦受累这些“抓眼点”,还需要更多关于他们日常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观察,需要反映他们内心世界、文化生活等精神层面的报道,需要对如何促进民工生活质量提高有建设性的信息,需要以民工为中心的所有的情况……这正是当前确立民工准确形象、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基础性的工作。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