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孔雀》批评:举重若轻,依旧大汗淋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15:51 外滩画报

  《孔雀》自在而恬淡,没有第五代导演习惯的、文以载道的妄念,它的题材很容易使之成为《活着》般以小见大、所谓史诗般的东西,而最终却是一次向人性深处的远行,尽管小径分叉、水雾迷离。它讲述了“文革”后十几年北方小城里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重点落在三位儿女身上,这是一部自诩云淡风清的中年人追忆、反省青年时代的电影,一定有顾长卫自己的逝梦与心结藏在里面。从这两个层面看,它若没做到尽可能的诚实,至少也在追讨极完备的诚实,后者已可使之成为好影片。

  若说毛病,在于美学与手段。

  顾长卫喜欢小津安二郎,但他仅从小津处学会了在生活面前跪下身去。提粹出平常、最好是庸常人类生活里会将魂魄刺出血的力量,小津是在复现,顾长卫却是在体现,于是他要强调戏剧性,用矛盾的剧情与刺眼的场面来刻琢人物,这不高级,却也可惹人思量——如姐姐用自行车让降落伞飞张开来,大哥攥住一支葵花或弟弟用伞刺向满身泥泞的大哥……这些镜头从影片里跳出来,令人动容,却不失矫情。更具代表性的一幕是姐姐见到初恋情人后,一边挑西红柿一边无声恸哭,可对照小津作品中一些类似场景:《一个秋日的下午》中,父亲在女儿的婚礼后悄然落泪;《最后狂放》中,女儿在父亲的遗体前说了一通刻薄话后放声大哭——你会找到传承,并分出高下。

  众生皆为小人物;一切皆来自平凡。小人物的平凡生存中,“日常”与“关键时刻”并未处于对立的两边,也找不到确然的因果与铺垫,无序是现实主义的根本:生活是简单的,同时也是一池浊水。电影更多时候是给观众某种印象或印证,而不是非煽情或觅到共同话语不可。因对规律、情节与人物特质的强调,《孔雀》的现实主义被矫枉过正;于是人物和剧情里,多少都可找到断裂与罅隙,无奈这些断裂与罅隙却是影片表现力的呈现重点。与第五代导演多年的合作令顾长卫丢不掉这些影响,他想拍一部举重若轻的电影,却依旧大汗淋漓,这是《孔雀》与《小武》、《海鲜》或《二弟》等第六代导演作品殊途之处。

  无疑,《孔雀》是叙事电影,它在讲故事,而一个一流的说书人,既要有语言,也要有结构,更要有风格。语言可看作电影的镜头,这是顾长卫的本行,《孔雀》的镜头用尽心思,可惜这个人一直技术先行。结构与风格才是导演的本事。特别是结构,因为《孔雀》的上映版本是三段体、两个多小时,而据说最初的版本是五段体、七个小时——这是很繁冗的事,事先的剧本与事后的剪接尤其重要,结构之外,影片以怎样的节奏将这些段落参差相接,真要用游标卡尺精确到微米去量才好。这点构成了《孔雀》至少上映版本的致命伤:情节剥离、场景唐突、人物分裂……顾长卫一再解释这是客观原因造成,请大家等待《孔雀》未删节版本的DVD,好吧。

  或者,可以将《孔雀》视为一部国产电视剧集的浓缩版,而那部剧集一定会比电影受欢迎——实际上,相信一口气就能拍到七小时的《孔雀》原剧本本就不适合电影,它有海岩的味道——剧集将有足够的时间将事情说清楚,并当然允许拖沓的话,它一定会牢牢扛住《渴望》或《中国式离婚》的受众群的审美倾向。

  再说到风格。结尾处三位携家带口的主角从孔雀笼前絮叨一番后走开,然后,顾长卫请大家观赏开屏。这种明显的意象主义,对于《孔雀》基本稳住的写实主义基调来讲,何止突兀,简直是一种自毁。顾长卫是一个杂家,而高级的杂家须杂而皆精,且杂而不浑,千万不能做鼯鼠:洞挖不深,树爬不高,飞飞不远。

  顾长卫说:“生如孔雀,尽管一生再黯淡,平庸的岁月再漫长,也总可以等到开屏的瞬间。这样的瞬间,便足以将生命照亮。”我也出生并长大在北方城市,故乡动物园里的孔雀也在我面前做过开屏的事,它身边是粪便、散落的玉米粒和抢食的麻雀,可能因管理与伙食问题,它开出的屏零落稀疏,一些羽胫如散了扇面的扇骨般孤零零地支楞着,一点都不似《孔雀》里的那般光鲜丰盈——这正是电影中孔雀与现实中孔雀的区别。杨波/文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