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二:保护文物要保护文物的整体环境(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15:02 人民网 | ||||||||||||
人民网记者 文松辉 两会前夕,人民网记者专访了参加此项考察活动的全国政协委员张德二。张委员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研究的首席专家,她所从事的工作是在古文献、地方志中寻找气候变迁的规律和特征。一个研究气候的科技专家,怎么跑去考察历史文化名城?记者心中不禁疑惑。年过六旬,银丝已悄然侵袭乌发的张委员,在她那书香满溢的办公室笑着为记者解疑。 张德二,全国政协科学技术界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去年4月,她参加了陕西的历史文化名城考察工作,从韩城沿着黄河深入关中地区,走了不少路,考察了沿途的重点文物。这次考察,张委员收获很大,特别是对韩城“太史公祠”的考察,令她感触颇深。 千古一叹 太史公祠 陕西省韩城市是司马迁的故里,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的“汉太史司马迁祠”就在此,它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习惯被称为“太史公祠”。据《韩城县志》载“太史公传”云:“迁卒葬高门东南八里岭上,东望黄河,一丘岿然”。 据曾去参观过的委员描述,“太史公祠”的地理位置绝佳,位于紧邻黄河边的一座突兀的小山之上。凭吊者需从山脚下的陡峭小路攀沿而上,这需要有很好的体力,行走其间,可体味人生;而抬头仰望,更感高山仰止,对太史公的崇敬之情必油然而生;更为绝妙的是,当登临者到达山顶,眼前将豁然开朗,一眼望去,浩浩汤汤的黄河水奔流而去。李白有诗写得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一瞬间,上下五千年的黄河文明,悠久深厚的中华历史便会如画卷掠过心间,观者岂能不感慨万分! 能有机会瞻仰太史公祠,心情原本很舒畅。再有那许多美妙之处,前往的委员都是奋力攀登,终于登临山顶。然而,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眼前所见,并非传闻中的画面,只见一座座水泥桥墩迎面而来,刺目的蜿蜒兀立在黄河之中,原来是一条从陕西直到咸阳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刚好路经此处,只不过到了小山前,硬生生嘎然而止,然后如一把弯镰刀绕过“太史公祠”。真是大煞风景,好似一幅珍贵山水画被意外涂上几处污墨,意境全无。所有的人一下子都惊呆了!同去的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第一个惊呼:“怎么回事?去年11月份来看,都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突然就冒出这么一项工程,有关部门没有通知过文物局啊!”。 在“太史公祠”附近如此实施这项工程,实在是一大败笔!以后国内外的学者、游客前来瞻仰、观光,看到的都是如此“太史公祠”,怎不令人感到遗憾!生于江苏的张德二,在四川成都长大,后到北京工作,几十年过去了,乡音还是难改,川腔时有冒出,不过言谈举止中,更为外溢的是四川女子的干练和爽直。当谈到此处,她那原本温和的声音变得异常严厉,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然损失已经无法挽回,只能痛惜!张德二生气地说,更可悲的是:在如此重要的国家级文物附近,进行这样大的一项工程,文物局竟然被有关部门撇在一边,还被蒙在鼓里!也许,开展这项工程的有关部门还可以有理地说:工程又没有损坏文物的一砖一瓦,何必要惊动文物局? 事实上,如果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让文物局参与规划,使工程离此处远点或者从“太史公祠”背面绕过去,那“太史公祠”的整体环境也就不致遭如此惨重的破坏。而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一点,有很多先例和经验可借鉴。譬如北海团城的保护,就是一个典范。 保护北海团城 周总理南移中南海围墙 张德二接着娓娓道来一个故事。上世纪50年代,北海团城被列为必拆建筑。梁思成等专家学者知道后,纷纷出面,要求制止这一将造成千古遗憾的方案实施。但当时一些市政领导和城市规划人员,受“破旧立新”的思潮影响,坚持要执行拆毁团城的方案,团城危在旦夕。后国家文物局得知此讯,便草拟了一个报告,并由梁思成先生出面谒见周恩来总理,恳陈保护北海团城的意见。周总理虚心听取意见,经过实地考察后,召集各方人士专门研讨北海团城的去留问题。最后周总理亲自拍板,决定将北海团城完整地保护下来。为此,周总理还决定将国务院中南海西北角的围墙向南推移十多米,加宽北海大桥,交通干道即从团城的南面绕道而行。就这样,团城一直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这成为文化界的一个佳话! 保护文物要保护文物的整体环境 由团城的命运联系到“太史公祠”的遭遇,怎不使人感慨!张德二对此深感痛心。她认为,经济要发展,但文物也需要保护。保护文物,不光是要保护文物的本体,更需要保护好文物周围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整体环境。因此,在政府审批大型工程的现有相关法规里,应该增加这么一条,即在重大文物古迹附近开展工程,必须通过文物部门的审查,并让文物部门参与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做好对文物的整体保护工作。 考察结束后,张德二便提出了自己在文物的整体保护方面的建议的和思考,为《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考察报告》贡献出了自己的智慧。 (附:张德二,女,1943年2月生,江苏镇江人。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气象局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古气候研究室主任、气候变化首席专家。长期从事古气候变化研究工作。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气象局科技奖等奖励。)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