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记者手记:从大报的面子说开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21:03 人民网

  采访“两会”,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代表们的平易和蔼,使我的采访任务每次都能顺利完成。

  一日,在我等待采访某代表的空档,坐在不远处的一名女记者犹豫再三之后走了过来:“那位代表答应接受你的采访了吗?”我点了点头,这位女记者又追问了一句:“可以告诉我你的采访话题吗?”我有些诧异,但还是告诉了她。就在她转身离开时,突然看见我
的胸卡“人民日报社记者”,她恍然的“哦”了一声。我有点纳闷,问她“怎么了?”这位女记者告诉我,那位代表曾经婉言谢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一瞬间,我明白了她的言外之意,也明白了这几日的“一路绿灯”,很大程度上缘于代表们对人民日报的信任与尊重。那一刻我为人民日报感到骄傲,我为自己是人民日报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每年的三月,海内外记者就会为了“两会”云集北京,今年也不例外,据统计报名参加本次大会的记者有2000多人。代表们不可能接受每一位提出采访要求的记者,自然从中会有所选择,这种选择就涵括了他们对媒体的衡量与评价。毋庸置疑,他们会选择自己信任的媒体。而人民日报之所以能成为他们的首选,不仅仅因为党报的身份,更重要的在于她深入人心的公信力,这也正是越来越商业化、越来越注重炒作之道的许多媒体所欠缺之处。

  有一位老记者曾向我抱怨,有些代表就愿意挑一些大报、大媒体接受采访。我想问的是,在抱怨的同时,是否也该想想,是什么让代表作出这样的选择?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女作家池莉在她发表人民网的日记中写道:“现在我越来越怕媒体了,至少关于我个人的网上新闻信息,大部分都是夹缠误会编造,因此我不能让作为人大代表的池莉,也出现这样的失误,人大代表是一个神圣的职责,自己公开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严谨认真负责,当然最好不说话……选择了少数比较了解的报纸和记者,与他们进行了交流。”这也许最真实的反映了大多数代表的无奈与遗憾。

  当然,不论是来自国外的境外记者,还是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地方记者,大家每日的奔走都是为了将这次大会的全貌尽可能真实、完整的呈现给13亿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有时,赶前追后的采访,却换来拒绝和不耐烦,甚至是反感,记者心中的尴尬和困窘也可想而知。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受众、不同的传播渠道,我们在指责记者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鼓励代表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声音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传达给社会、传达给人民、传达给全世界,尽可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点成长、每一刻变迁。

  “两会”之上,最多的就是代表委员和记者,二者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国家、社会更和谐的发展而聚在一起,努力履行着自己不同的职责,那么,在相处时是不是也应该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和体谅呢?人民网记者 刘海梅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