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别让孩子成冷漠一代 中国应有感恩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11:57 南方日报 | ||||||||
本报讯 设立中国人的“感恩节”,呼唤知恩、感恩,别让中国的孩子成为“冷漠的一代”。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大学教授陈万志提交了这样一份提案,引起广泛关注。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在这天,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陈委员说,近年来,我国教育更多的是在关注分数和升学率。“中学教育沦为考试
陈委员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感恩节”倡议的“关心体贴父母和相互理解,关注弱势群体,做志愿者来回报社会”等就显得难能可贵。 陈委员呼吁,西方传统的感恩节,虽有其宗教内涵,但我们完全可以吸收其积极成分,融入我国传统美德之中,赋予新的涵义,设立有中国特色的感恩节。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培训处处长杨成表示,设不设节日只是一个形式,关键是教育工作者要用现代的教育方法去引导孩子懂得感恩。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传誉表示,我们现有的“妇女节”、“重阳节”、“教师节”等节,分别表达了对妇女、老人、教师尊重与爱护,没必要再增设一个“感恩节”。还是先把已有的节日内涵充分发挥出来再说。再者,中国人的感情比较含蓄,没有直白的吐露,但并不代表忘恩负义。 这个提案也得到了一些普通人的支持。在北京工作的刘先生表示自己平时在外地工作回家很少,只是过年的时候给父母一些钱,但是父母可能并不在乎钱,而是希望能够和自己的孩子多呆一会,所以他非常赞成设立这个感恩节,可以让那些平时尽不了孝道的子女能够回家陪陪父母。
-对话提案人 信仰缺失 呼唤感恩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是基督徒吗,怎么会想到在中国设立这样一个洋节? 陈万志(以下简称陈):我不是基督徒,之所以会提出设这样一个节,是因为在日常的工作和调研中,我注意到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现在不少独生子女,他们在“望子成龙”的环境下长大,认为父母对自己要求的满足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对父母、社会只知索取不知感恩。 不久前,沈阳市教育局一项关于中小学生思想状况的抽样调查很能说明问题。他们对20所中小学约1000人展开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最爱、最尊敬以及对你最有影响的人是谁”?结果35%的人选择体育明星、影视明星,甚至还有2.9%的人选择黑势力老大,而只有1.5%的人选择自己的父母,几乎没有人选择老师。 事实上,不仅是青少年这样,一些成人同样也不懂得换位思考,严重地以自我为中心。这一点我在工作中也感同身受。自己曾帮助、支持甚至提拔过的人,竟然认为别人对他的关心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我认为应该设立一个“感恩节”,呼唤知恩、感恩。 记:为什么不利用我们已有的“妇女节”、“教师节”等节日来呼唤呢? 陈:确实,中国的节日很多,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庆典性的,比如元旦、春节。一类是纪念性的,比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 而“妇女节”、“教师节”这些节只是对某一个群体的感激和尊重,没有突出彰显“感恩”的内涵。而“感恩节”不同,它包含的群体和内涵更广,主体也非常明确,就是“感恩”。况且,追洋节是潮流。现在青年人不都喜欢过“圣诞节”、“情人节”吗?在传统美德被淡忘的今天,我们不妨顺势而行,提倡过感恩节,与国际潮流接轨,利用人类共有的文明成果进行熏陶教育。 记:设“感恩节”会不会流于形式? 陈: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不少人的价值观或迷失或扭曲,可以说信仰缺失。而同时,我们的德育教育效果很差,对孩子们进行空洞说教的多,心灵间碰撞的少。 相比之下,“感恩”的提法很具体,很真心,不空洞。既然西方现成已有这个节,我们连取名字都可省略,直接拿过来用就行了。何况,设节日的成本很低,效果又好。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