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新闻调查》专题 > 正文

央视新闻调查:海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14:06 央视新闻调查

  总制片人 梁建增 陈虻

  制片人 张洁

  总编导 胡劲草 汪力

  编导 郝俊英 张天贺 仲伟宁 张鸿勋 张龙 李冰 范铭 徐涛 李雪溦

  助编 柏兰 崔诺 宋杨

  策划 吴征 余仁山 赵华

  摄像 李季 王忠新 王晓鹏 席鸣 孙海南

  录音 李宏卫 刘昶 呼和

  解说 姚宇军

  责编 宋薇

  合成 吕钢

  监制 李挺 庄殿君

  总监制 孙冰川

  被采访人

  各国游客

  印度尼西亚居民

  陈静——北京康辉国际旅行社导游

  游客聂淼

  游客王浩

  游客张晶磊

  游客相峰

  游客龙传勇

  游客高双

  刘劲——北京康辉国际旅行社亚洲区总经理

  于小龙——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市场销售部运力处经理

  于福江——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环境预报室副主任

  叶林——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风景潮与海啸预报首席代表,

  韦伯利·佩尔森——美国地震信息中心专家

  查尔斯·麦柯克雷 博士——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首席科学家

  周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副部长

  史建军——北京月盛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任国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药品药材局局长

  王福臣——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军事交通运输部部长

  郝建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副总经理

  蒲晓东——中国南方航空公司飞行员

  莫纳——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代表

  霍居里——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协调员

  志愿捐助者

  演员 张柏芝

  歌手 刘欢

  庞陈敏——民政部救济救灾司副司长

  演播室

  刚刚过去的十多天时间是刻骨铭心的。人类经历了一场罕见的灾难:强烈的印度洋地震海啸,袭击了十多个国家,造成巨大的悲剧。这十多天的时间像一条纽带,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在这一刻,我们中国人,对遭受灾害侵袭的人们感同身受。痛心,焦灼,关切,汇聚到援救灾区的热流之中。我们悼念蒙难者,关注幸存者的安危。此时,正是他们最困苦的时候,让我们在回顾和思索这场大海啸时,送上我们的心愿:祝他们平安……

  解说:这是分布在亚洲赤道以北附近的一片岛屿和水域,是大自然镶嵌在印度洋海域的一块碧玉。但就在距离今天两周之前,它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2004年12月26日上午,仅仅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汹涌而至的海浪便将眼前的这一切撕得粉碎,并无情地吞噬了数以万计的生命。

  挪威游客:他只有两岁半,只要有一丝希望可以找到他,我们都不会放弃。

  挪威游客:我们已经做了各种准备,我们要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不管他是不是还活着。

  印度尼西亚居民:我知道毫无希望,我应该停止去寻找他们,去给自己找点吃的,但是谁能帮帮我啊。

  瑞典游客:没有任何我弟弟的消息,这既痛苦地折磨着我,也是支撑我唯一的希望。因为消息缺失,让我相信,他可能还活在世上,支撑着我不会在半夜醒来失声痛哭。

  斯里兰卡居民:我的妻子怀孕了,孩子应该在这个周一出生,但是现在我的家中有35人在海啸中死去。

  澳大利亚游客:没人能帮助他,他也不会游泳,不懂和人交流,他是我的生命,失去了他我不知道如何活下去。

  瑞典游客:我希望奇迹可以再次出现,让他的妈妈也能回到我们的身边。

  解说: 在人类尚未察觉的时候,灾难突然降临,生命在瞬间被吞噬,家庭一刹那被击碎,平静的生活转眼化为无尽的悲痛……

  解说:此次印度洋海啸波及的受灾地区遍及亚洲和非洲的十几个国家

  字幕: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索马里、坦桑尼亚、塞舌尔、肯尼亚、留尼汪、马达加斯加

  解说:海啸造成的伤亡人员则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的二十多个国家中,他们不同肤色,不同国度,不同信仰,在那一刻,海啸的冲击波把他们推入同一个深渊。字幕: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马来西亚、缅甸、孟加拉国、菲律宾、法国、德国、瑞典、英国、意大利、挪威、美国、中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索马里、坦桑尼亚、塞舌尔、马达加斯加

  解说:二○○五的新年钟声,低沉,凄婉。欢聚和团圆的时刻,刹那间变成了成千上万个家庭的悲痛欲绝。全世界同在这一刻颤抖着。人们无法撕下二○○四年的最后几页日历,它们凝固着太多的鲜血、眼泪,绝望、哀伤。

  解说: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的8点58分,在印度洋的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历史上强度最大的地震,震中里氏8.7级。地震并没有在爆发之后瞬间完结,由于巨大的海底地震所引发的更疯狂的能量正在水中聚结扩散,一小时后它将扑向印尼群岛,并向更远的印度半岛,甚至非洲大陆挺进。 在地震爆发和海啸击中海滩之间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在静悄悄中流逝……

  德国游客:大约九点半,我还在睡觉,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声音,很快水就从门外涌了进来,几分钟后,水就升到我的胸口。

  印度居民:地震之后,我们正坐在屋内,突然一个大浪过来,海边的人根本就无法逃跑,海浪冲击力巨大,许多在海边玩的孩子无法逃避。

  解说:此时在风暴的中心还有几千名中国游客,12月16日这天一早,来自北京的导游陈静正带着二十人准备到久负盛名的哈哈岛游玩,

  柴静:那时候你看到的海是什么样子?

  陈静:一点瑕疵都没有的那种感觉,特别特别的蓝。

  柴静:能感觉到你带的这个团的游客他们的情绪吗?

  陈静:情绪很激动,挺激动的,在这一时刻,在北京看不到的景色,到那里都能看到了,非常美。

  柴静:你那时候看到的景物当中,有让你觉得异常的地方吗?

  陈静:没有。非常非常的平静。

  柴静:那时候的海水从颜色或者波浪,还没有变化?

  陈静: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

  解说:海啸波及到普吉岛的时候,除了陈静带领的20人在海上游玩之外,团里的其他游客大多还在岸边。

  游客聂淼:就是一切都是平静之后突然来到的

  游客王浩:我是被晃醒的,然后桌子上有一瓶塑料的矿泉水,被晃到地上了,并且那个灯也在嘎嘎响。

  游客张晶磊:同事打电话告诉我,说有地震的时候,我还跟他开玩笑,我说地震完了以后不会有海啸吧。

  解说:游客相峰正准备下海

  游客相峰:导游当时的兴致非常高,(指着海)你看今天的海特别漂亮,今天的浪有点跟以往不一样。

  柴静:她指的这个不一样是什么?

  游客相峰:就是远处的浪花,就已经升腾得比较高了,再仔细一看,就忽然感到那个海面一下子就高起来了。晴朗的天空跟蔚蓝的大海,突然在那一个瞬间,就风云突变,真的当时有一个感觉,就像一群很凶猛的恶狼,或者是恶虎一样,从礁石后面绕过来,向你这边扑过来。第一个反应就是快跑,赶紧跑。

  游客龙传勇:听着好多人嚷嚷着go go go,嚷嚷走,然后人就全涌起来了。

  游客高双:除了跑,我觉得那个时候,什么都做不了。

  游客张晶磊:一个男的上来的时候,从水里面也是走出来的时候,他问我,说你有没有看到我的女朋友,所以那个时候,你的触动真的是很大。

  柴静:这句话给你的触动是什么?

  游客张晶磊:我的感觉真的已经,有人命了,这件事情真的很危险了。

  解说:此时,陈静所在的游船还在去哈哈岛的途中。

  陈静:我们靠近登岸点的时候,始终登不上去。

  柴静:你那时候看到的海水是什么颜色?

  陈静:海水的颜色就是完全浑浊,全部的都是褪色了,而且那个水怎么说呢,翻腾得挺厉害的。

  柴静:你当时的判断是出了什么问题?

  陈静:有特殊情况出现了。

  柴静:害怕吗?

  陈静:我当时是有点头晕。

  解说:幸运的是在海上漂流了近三个小时之后,陈静和二十名乘客安全靠岸。但出发前还风景如画的海岛已经变了模样。

  陈静:沿途那种美丽的画卷没有了,整个是一片狼藉,房屋倒塌,就跟工地一样,还有那些个车子、树,全部是折断的。房屋没有成型的,可以这样说。

  柴静:你看到这些场面里头,让你最难受的是什么?

  陈静:最难受的就是看到死去的人,医院那里在不停地运送尸体,还有受伤的人员,医院的外边围了很多人,在那里哭泣,很多。

  柴静:你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啊?

  陈静:听不懂。

  柴静:你只能看到他们的表情,听到他们的哭声。

  陈静:对。

  解说:身处现场的人们虽然目睹了灾难的降临,但对于灾难的惨烈程度并不清楚。印度洋发生海啸的消息传往世界各地,中国游客的安危更是牵动了国人的心。

  刘劲——北京康辉国际旅行社亚洲区总经理

  刘劲:26号的中午,大概12点多钟,我正在和几个朋友吃饭,操作小组的人给我打来电话

  说普吉岛发生大浪了,有翻船的。

  柴静:你当时有没有意识到,如果这个海啸发生了,问题很大的话,会给你这个旅行社带来什么影响?

  刘劲:灾难性的。

  柴静:你当时还能跟前线联系上吗?

  刘劲:跟我们的领队是联系不上的。

  陈静:因为当时有一段的信息的中断,始终打不通的,我就是作为领队来讲,要求大家做了一个亲笔的登记。

  柴静:你这个用意是什么?

  陈静:我的用意实际上是要把这个单子,要传到我的总部,传到北京,一个是要核实,我们这些人还都在,还是安全的。

  解说:一段时间的信息中断之后,被困灾难中心的人们终于和他们的亲友取得了联系。

  游客张晶磊:当时我们三个同事,守着我一部电话,跟家里面联系。其实我当时更多的是

  怕我老婆她着急。

  柴静:你能感觉到你妻子的情绪吗

  游客张晶磊:非常强。

  柴静:你知道她最担心是什么

  游客张晶磊:怕我回不去。

  柴静:她说这个话了吗?

  游客张晶磊:当时她给我发短信,跟我说什么,说真的很后悔,我们真的应该要一个孩子。我很难过,我真的很难过,当时因为我们两个其实结婚八年了,从来都没有说把要一个孩子,真正看得那么重,但当时她的感觉,她真的说是怕失去我,而且怕失去我以后,什么都没有了。

  柴静: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样的情感在那个时刻……

  游客张晶磊:很幸福。我说为了你,我一定活着回去,我会好好地回去。

  解说:灾难升级的消息不断传来,组织游客出游的康辉、港中旅、北京国旅三家旅行社迅速作出了一个决定。

  刘劲:尽快找国航,调飞机 把客人接回来。

  解说:为了让受困游客早日回国,12月17号上午,三家旅行社找到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刘劲:我以为会很艰难,我们只用了十分钟,把事情全部都谈好了。

  柴静:十分钟。

  刘劲:十分钟的谈判,和国航的谈判,只用了十分钟就敲定了。国航的于经理跟我讲,及时地把客人运回来,至于价格,先不用谈了。

  柴静:那么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有不同的意见吗?

  于小龙——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市场销售部运力处经理

  于小龙:没有提出不同的意见,遇到这种事情首先考虑的还是人命关天的问题。

  柴静:等最终社里把国航要派专机,来接人的消息告诉你的时候,你心里什么反应?

  陈静:我们这种生存,更有了希望,应该是这样吧。

  柴静:你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游客张晶磊:发短信。

  柴静:给老婆?

  游客张晶磊:对,告诉她我可以回去了。

  解说:张晶磊和他的同伴,在海啸发生的三天后安全地返回了北京,结束了一次让他们难以忘却的旅行。但却还有成千上万的同行者再没有机会返回他们的家乡。从地震到海啸,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本足以让更多的人逃离即将面临一场厄运清洗的海滩。人们为何猝不及防?灾难到底是如何降临人间的?

  解说: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对于中国人来说,海啸不是一个我们熟悉的词汇。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几乎没有清晰的关于地震和海啸发生的历史纪录。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通常由海底地震所引起,在一次水下震动过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向远方传递,正像石子掉入水中所产生的波纹一样。这种简单波浪运动产生的就是我们今天所面对的狂涛骇浪。海啸最高时速可达1000公里,掀起高达70米的巨型波浪,它所蕴含的强大能量能在瞬间摧毁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给人们带来难以承受的巨大灾难。更为关键的是,海啸常会选择在人们没有防备时突然发难。2004年12月26日,在海啸很少出现的印度洋地区突然袭来的大海啸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

  于福江——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环境预报室副主任

  于福江:过去大家都公认,印度洋是海啸发生的频率,最低的一个地区,分析历史的数据

  太平洋占到整个全球发生海啸的70%到75%,第二就是地中海,第三是大西洋,第四是印度洋。印度洋它发生频率最低的,因为基于这种考虑,大家也有些麻痹大意了。

  解说:在已知的世界海难史上,人们的疏于防御使海啸制造了另外六起死亡超过千人的大海难。最早的一次发生在1908年12月28日凌晨1点,意大利诺西达地震引发海啸,在这起海啸中共死难8万2千人,是迄今为止欧洲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海难。1933年日本三鹿近海地震引发海啸,死亡3000人。1959年十月墨西哥海啸引发山体滑坡,死亡5000人。1960年5月,智利沿海地区发生海啸使得一万人丧生,1976年8月,菲律宾莫洛湾海啸中8000人死亡。1998年7月非洲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底地震引发高达49米的巨浪海啸,致使2200人死亡。面对海啸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各国科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开发对海啸的研究和预测。叶林——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风景潮与海啸预报首席代表,三十年来一直从事对海啸的研究预测工作,

  记者杨春:这次世人关注的印度洋海啸,从我们的观测上记录到了什么?

  叶琳:这次地震海啸发生以后,我们国家沿海监测站,立刻进入加密观测,一分钟一个取样,我们就观测三天,给了三天的数据,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在西沙站,基本上记录的曲线是比较光滑的。从曲线上来讲,如果记录曲线比较光滑的话,就说明对我们国家影响不明显。

  最早出现锯齿状就是在这个部位,这个时候大概是,20多个小时就进到我们国家了,对于我们国家来讲,这次影响最严重在三亚站,也就是8厘米的海啸。

  杨春:您说这个8厘米就指的?

  叶琳:指的海啸波的波高。

  杨春:几乎没什么影响?

  叶琳:几乎没影响。

  杨春:如果这个海啸,这次发生在我们国家的沿岸的话,以我们的这种,预报海啸的体系,能不能够做出一个有效的防范?

  叶琳:我们国家是1983年加入,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的。我们跟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是有这个业务往来的。一旦就是说,太平洋地区发生了大的地震海啸,首先第一时间,它的警报系统立刻向太平洋周边国家发出警报预告,我们肯定会对它做出一个反应。结合我们国家的情况,对它做一个反应。

  解说:1964年,发生在阿里斯加里氏6.2级的大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带来的破坏力震惊世人,为了提高对太平洋地区的海啸预警能力,环太平洋沿岸的潮汐检测和海啸预警体系开始建立,这一现代化的预警体系几乎可以记录海浪中出现的全部变化,并能将信息传输到气象部门的巨型计算机中,一般在海底地震发生几分钟后,相关部门就能发出准确的报警,但遗憾的是,此次发生印度洋大海啸的国家却没有建立一个共同的海啸预警机制。

  韦伯利·佩尔森——美国地震信息中心专家

  韦伯利:这次海啸之所以死伤这么多人,是由于他们(地震国家)没有建立海啸预警系统

  印度洋沿岸国家,没有设置海浪测量系统,如果这些国家设置了预警系统,那么在印度洋北部的人们就可以获救了。

  查尔斯·麦柯克雷 博士——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首席科学家

  我们认为拥有一个有效的海啸预警系统,不仅仅是拥有海啸预警中心那么简单,它还需要良好的信息传播渠道,以及良好的灾难风险处理和公共风险规避的教育,并通过不断的演习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样地话拥有预警中心,并把信息发布出去之后,人们才知道,怎样恰当的抵抗灾难,他们才能避免这个灾难带来的危害。

  解说:但是在2004年12月26日那个风和日丽的早晨,这场原本可能被人捕捉到萍踪的大海的震怒,变成了一场彻底的突袭。大海啸突然出现在毫无防备的人们面前,在狂怒的大自然手中,生命消失的速度只是瞬间。

  字幕:截至2005年1月10日,印度洋海啸死难者已上升至16万5千人

  解说:海啸发生到现在已经两周了,灾难在瞬间将我们生命中的挚爱夺走,也将痛苦永远地留给了幸存者,灾难摧毁了依靠物质生存的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东西,交通、电力、通讯、食物。在自然面前,人到底有多么坚强?这是一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灾难,环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后,作为受灾国的友好邻邦,中国迅速反应,外交部、商务部和军队在第一时间启动了紧急人道主义救援机制,12月27号,中国政府即宣布提供一笔数额为2613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四天后,我国第一支国际卫生救援队抵达普及灾区,随后,中国决定向受灾国追加5亿元人民币的物资援助,12月28号所有物资先在总后的基地集结。

  记者张鸿勋:当时接到任务是哪一天?

  周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副部长

  周林和:我们是从12月28号上午10点钟,开始接受任务。我们采购机构和有关的单位,迅速成立了应急采购领导小组,现在已经运走的有17万件,没有发走的,都在这里储存着,一有任务,我们马上就可以发运。

  记者张鸿勋:2004年12月28日上午8点援助海啸受灾国的命令一下达,我身边的工人们就开始加班加点地生产起来,他们被要求他们生产的救灾物资必须在12个小时之后,也就是晚上8点整到达首都国际机场。

  解说:在各地物资向某某基地集结的同时,2月28号当天北京市一家清真食品厂的生产线上,三万分为灾区准备的清真食品也陆续下线。

  史建军——北京月盛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史建军:为了满足这批赈灾物资的需要,我们决定把为春节准备的货源,提前动用以满足赈灾物资的需要。

  解说:于此同时,总后卫生部启动了药品采购应急预案。

  任国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药品药材局局长

  任国荃:援外的(物资)准备,跟我们国内的物资保障,确有不同,除了质量这个问题,还要有中英文的标识,要规范。

  解说:包括药品在内的灾区需的所有物资,在短短十二小时内在首都机场集结完毕,而此时,总后军事交通运输部已经将物资空运事宜,安排就绪。

  王福臣——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军事交通运输部部长

  王福臣:这一次是建国以来,历史上的对外援助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架次最多的一次,所以说上上下下沟通联系,应该说是比较复杂。

  记者鸿勋:那军方又是如何去组织实施的?

  王福臣:我们也要求航空公司、机场,要统一地组织协调。

  解说:就在总后军事交通运输部向机场运送货物的时候,南航方面迅速作出决定,从深圳调来一架波音747为执行任务做最后的准备。

  郝建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副总经理

  郝建华:当时飞机还没有落地,这架飞机是从美国到了浦东,然后从浦东到深圳。

  记者鸿勋:这次南航调动了多少人力?

  郝建华:有一百多人。

  记者鸿勋:执行任务过程当中,您听到下面反馈上来的意见,困难主要是什么?

  郝建华:因为这几个机场,一个是机组没有去过,另外这个机型也没有飞过这个机场。

  解说:在取得落地授权之后,第一架飞机29号从北京飞往科伦坡,一周之内,南航总共有四架飞机满载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飞往灾区,其中两位机务人员连续四次飞往灾区,这让飞第四架次的机长蒲晓东特别感动。

  蒲晓东——中国南方航空公司飞行员

  蒲晓东:这两个机务,可以说是南航747最好的机务,就一直到最后一班结束4号,整整是七天的时间,就一直跟着这个飞机。

  记者鸿勋:下面还有5亿元的货物要送过去,接到新的任务了吗?

  蒲晓东:暂时还没有。

  记者鸿勋:如果这个任务还是由南航,而且还是派您去的话会怎么样?

  蒲晓东:非常愿意啊。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去投身这样一次行动。

  解说:经过七个半小时的飞行,蒲晓东驾驶飞机携带着100顿物资于1月4日凌晨安全降落在科伦坡机场。从集结物资到灾民拿到生活必须品,这之间仅有一天的时间。

  莫纳——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代表

  莫纳:我觉得中国在各方面的反应是,积极、迅速、有效的,我在中国的电视和报纸上,看到不仅政府如此,中国的人民群众也踊跃募捐,我觉得他们做得非常好。

  霍居里——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协调员

  霍居里:从这次灾难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正在走向团结,我们看到全世界都积极行动起来,为这次灾难的受害者,以及受害国提供援助,我们在这里看到了积极的一面,看到了人性可,以创造出的东西,看到了国际社会联合起来,可以创造出的东西。

  解说:罕见的灾难是一种不幸,也是一条联系世界的纽带,目前,国际社会承诺向海啸受灾国提供的捐款总额已升至近40亿美元,承诺捐款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达到50多个,联合国要求国际社会予以人道主义援助的呼吁得到了世界各国积极的响应,这是联合国有史以来在最短时间内最大规模的援助协调行动。在此次国际援助行动中,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除政府援助外,来自我国民间的捐款络绎不绝。

  记者鸿勋:刚才捐的这些钱是来自哪里?

  志愿捐助者:是公司的员工自发组织的捐款。因为看到电视新闻上播的,海啸情况比较严重嘛。

  志愿捐助者:为同胞们尽一份力吧。

  志愿捐助者:我们应该共同团结起来,和自然灾害做斗争。

  记者鸿勋:这些钱,最小的面额,有一毛钱的。

  志愿捐助者:因为我们基层,也有个别单位非常困难,但是即便他们非常困难,这个钱也是量力而行。

  志愿捐助者:爱心无国界。

  志愿捐助者:每个人之间都应该是互相关爱的。

  志愿捐助者:水火无情,但是水火无情人有情啊。

  解说: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一份牵挂。

  演员 张柏芝:所以我希望可以尽快把我们的爱心,我们捐出来的钱(送到灾区),赶快把他们的家园重建起来。

  歌手 刘欢:一个地方的人面对的灾难,应该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所以请那个地方的人大家放心,我们会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灾难。

  解说:为了保护好来自民间的善心,更好地管理捐款,民政部发出了今年的一号文件。

  记者鸿勋:受灾国的老百姓,现在缺医少药,而且也没有房子了,我们现在捐的钱,大概需要过几天,才能到达他们的手中呢?

  庞陈敏——民政部救济救灾司副司长

  庞陈敏:每周。我们想就是通过周六、周日,我们要让他们把这个账清理,因为我觉得,全国各地汇总也是一个大量的信息,在下周一、比如在下周一,我们可能要跟使领馆联系。

  记者鸿勋:我们的钱一点点汇集到,各级的捐赠点,怎么保证在这样一级一级,往上流通的过程中不会少?比如说我现在是1000元钱,到了大使馆,会不会变成950元钱,有这种可能吗?

  庞陈敏:这是不可能的,公益慈善机构之所以能够在人们心目中有那么高的公信力,正是因为它们有严格的、自律的行为规则。这是第一个我觉得,第二个就是国家有法律明确规定捐赠款、善款、救灾款都是高压线,挪用这些款项都是要加倍处罚的。

  记者鸿勋:那这次的捐赠,或者您自己的感受,跟以前有什么不同?

  庞陈敏:以前那种完全是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众志成城,你看非典、98抗洪,我想只要亲身感受过的人,一定会非常深刻,就是那种民族凝聚力,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下所爆发出来的,我觉得这种力量真是无可想象。但这次呢,就体现出大家,每一个人、每一种群体、每一个颗心,都有一种声音要发出来,也就体现出善心无国界。

  字幕:

  2004年12月27日,中国政府宣布向灾区提供总金额为2163万元人民币的食品、帐篷、线毯等紧急救灾物资和现汇援助。

  2004年12月31 日,中国政府承诺在以往援助的基础上,向受灾国追加5亿元人民币的救灾款。

  2005年1月6日,中国政府决定再次向受灾国提供2000万美元用于多边救援和重建。

  2004年12月31日,第一批中国国际救援队抵达印度尼西亚。

  2004年12月31日,由27人组成的中国国家卫生救援队抵达泰国。

  2005年1月1日,中国派出的DNA专家鉴定组抵达泰国普吉岛。

  2005年1月2日,中国医疗救援队抵达斯里兰卡。

  ……

  目前仍有数批中国救援队伍随时待命准备奔赴灾区。

  截至2005年1月9日下午16时,中国大陆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累计收到民间捐助资金1.2亿元人民币。

  解说:人类在用跨越国界的爱去拯救那些在遥远的地方被自然灾害袭击的人,或许正是在经历一次次灾难袭击的惨痛教训后,人类开始意识到,自然灾害的降临,从来不分国界。只有构筑一道超越国界的相互协助的网络,人类才有可能真正增加抵御灾害的能力。

  解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十天,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召开了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坐在了一起,会议的一个主要议题就是成了国际间的海啸预警机制,中国政府代表团在会上宣布,本月底北京将举办中国东盟海啸预警研讨会,中国政府愿意帮助周边国家建立地震和海啸检测预警网,各国共同合作,抵御自然灾害。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会上演讲时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也是人与自然灾害斗争的历程,人类总是在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战胜灾害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字幕:向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遇难的人们致哀

  向为遭受灾难的人民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们致敬

  相关专题:央视《新闻调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