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国语”表述更准确两岸认同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18:21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政协委员:表述更准确,两岸认同高 本报北京专电 特派记者蒋铮、周敏、余颖、李宜航、张演钦报道:“普通话推广好处多,但我们建议改称老名字———‘国语’。”全国政协委员许世铨,以台湾问题研究专家的角度,阐述了他和另10位委员为此专门提案的理由:一方面,“普通话”并不是普通没特点,而是“普遍”的意思,“国语”的表述更准确;另一方面,台湾、香港、澳门都把
革旧名一段古 作为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从晚清开始,“国语”这个名称就开始流传。1955年,我国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正式将“国语”改名为“普通话”。据推测原因有二;一是有人提出,“普通话”是汉民族通用语言,如果用“国语”来称呼,有忽视少数民族语言之嫌;二是清朝、国民党时期都称“国语”,新中国摈弃旧封建,“国语”这个旧名字也不例外。 复旧名更科学 委员们认为,“国语”中的“国”字,表明它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在台湾,“国语”也是最通用的语言,但近年来,一些“台独”分子却故意主张废除“国语”名称,改称“台湾话”,这反倒从另一侧面说明,“国语”是增强两岸人民认同度的有力武器。 委员们提出建议:首先,修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关条款,将“普通话”名称修改为“国语”;其次,建议教育部将小学“语文”也改名为小学“国语”,增强孩子们的国家意识,推动各地用国语、国音教学,促进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和推广。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