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联想还不能歇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1:03 新世纪周刊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星期,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获得了美国政府的批准。在喧闹的中国,经过了4个月的等待 后,这似乎算不上一个值得惊讶的消息了。不过,媒体还是表示出热情,为中国企业的第一桩真正的国际并购行为做了象征性 的最后关注。

  掌声和嘘声兼得

  如果人们的记性足够好,那么一定记得4个月前的星期三——2004年12月8日。在那一天,柳传志颇为庄重地 宣布:“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当他说到收购的业务包括IBM全球台式及笔记本电脑 的全部业务,甚至还涵盖了研发和采购时,赢得了新闻界久违的掌声、欢呼和口哨。

  笔者曾撰文说:IBM甩掉了一个大包袱,联想赢得了一种假象——“五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IBM的品牌, 并且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这就使得联想的产品在全球PC市场上具有了最广泛的品牌认知。”

  柳传志在收购成功后曾说,“本次收购是联想在国际化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是一个“冲天之举”,“是联想用 进取精神取得的战略突破,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探索了道路”。但媒体却不全买他的账,一些媒体诟病他“花钱买包袱”; 还有人揶揄说联想穿上了“皇帝的新衣”,就以为自己是皇帝了。

  竞争对手当然也不会给柳传志好脸色,迈克·戴尔说:“这将是一次失败的收购。我不看好这次收购,戴尔公司对I BM的PC部门甚至丝毫没有兴趣……我并不认为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和以前那些失败的并购有什么不同。”中国惠普 公司则发表声明宣称,联想的收购行动“不会对全球范围内惠普的PC业务造成大的影响”。

  是投资也是冒险

  柳传志显然并不在意对手的表态。因为他的孤注一掷至少可以在某些时间和空间内造成一种假象——联想电脑等于I BM电脑;联想品质等于IBM品质。毫无疑问,这有利于联想成长为一家真正的跨国公司,赢得世界范围内的褒扬;更为重 要的是,它缩短了联想成长的时间。

  2004年12月11日的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则在一篇文章中暗示联想的成功:“中国电脑制造商联想收购了I BM个人电脑业务。中国人可以使用5年IBM的品牌名称,产品品牌则完全为其收购。当‘蓝色巨人’现在变成了‘红色巨 人’的时候,2万名IBM员工的新雇主叫做联想。”“如果说迄今为止联想在西方只是二流品牌和企业的话,那么在联想收 购IBM之后就没有人再会这么说了。”

  对于中国电脑制造业和联想集团来说,它们正面临着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全力反击的“临界点”。迈克·戴尔似乎已 下定决心要将联想拉下中国市场第一的宝座,惠普也枕戈待旦、虎视眈眈。现在,联想需要一场大冒险,赢了,他们将赢得时 间;输了,他们会输掉一切。就像四通总裁段永基的判断一样:“不买是傻瓜,买了风险很大,不做又不行。不做联想怎么冲 出去?别想踏实。”

  联想刚刚获得美国政府对其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批准并不意味着联想的最终成功,它只是联想“国际化”之梦的开 始。在某种意义上,它更像是一场心理冒险,而非是正常的资本行为。

  联想还要冷静

  作为一家中国的领袖企业,联想值得人们尊敬,但透过联想及其领导人的一系列行动,人们也似乎可以看到一种“雄 心”正在吞噬着这家领袖企业。至今,我们对柳传志在2004年12月15日北京工人体育场的演讲还记忆犹新——“这是 一次战略实践,轮廓清楚,从中可以看到联想管理层在战略中的进取创新和深谋远虑。”

  而笔者要提醒联想的是,虽然它可以通过并购行为使一个二流品牌进入一流或准一流的行列,但是它必须使自己适应 “全球化”的生态系统,才能获得全球范围内的尊敬。

  联想是一家中国公司,我们当然希望它赢得成功,但是品牌所代表的是“企业的存在与活力”,如果不解决所面临的 文化冲突、商业生态链的建设和跨国巨头的虎视眈眈,如果只是深陷在“走出国门”的意气风发中,那么联想所能得到的可能 不仅是那些看上去耀眼的光环。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