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半小时: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们在行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23:54 经济半小时 | ||||||||
河南的路 从今天开始,我们栏目推出特别报道,《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们在行动》。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本届政府执政理念的核心。今天我们关注的是中部崛起,我们六路记者分赴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中部六省,将用两天时间,连续发回报道。中部地区位处中国腹地,它的发展水平对中国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这两年有了中部崛起这个概念。我们的第一站就来看看中部大省河南。
外地人说起河南,都叫中原大地,而河南人自己说河南,叫“中部之中”。可是,多年来,很多河南人却被困在这个地方,走不出去,原因很简单,就是路不通。你想,路都走不通,位置再好,你出不去,人家也来不了呀。因此,河南要说“中原崛起”,首先就得把这路的问题给解决了。我们的记者马洪涛,这几天就一直奔走在河南的路上,看一看他发回的报道。 河南公路 马洪涛:这几天我在河南跑了上千公里,这条路叫做洛栾快速通道,是从洛阳通往一个贫困的山区县叫栾川的。这条路我们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是对周边的老百姓来说,这条路已经完全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冯明献是栾川县老张村的一名村民,十几年前他就和几个同乡跑到洛阳跟农科院的专家学习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冯明献:因为栾川山清水秀,空气特别好,生产的土特产属于绿色食品。 但是,冯明献和老乡们的绿色食品并没有在洛阳卖上好价钱,有些甚至运到洛阳之后就只能倒掉了。因为,这些绿色食品运到洛阳的时候已经惨不忍睹。 冯明献:鲜品的边缘都被折断,柄折断变成褐色,甚至说挤压,发热发霉。 从栾川到洛阳只有100多公里的路程,但是在过去冯明献要使用好几种交通工具,走上7个多小时。 冯明献:农民群众说的当时的路是什么样子呢,大路三尺宽,小路蹦石尖,骡马难行走,挑担难换肩。 在经历过几次损失之后,冯明献和老乡们不得不放弃了食用菌鲜品的生产。同样被埋没在山沟里的还有高品质的旅游资源、亚洲储量最丰富的钼矿资源,几十万栾川人守着一个聚宝盆,却不得不戴上了一顶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栾川老百姓对路的渴望是外人无法想象的,九十年代初,贺家村的几户人家曾经花了几年的时间,用这样的方式凿出了一条走出大山的通道。 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栾川最需要解决的就是——路。 90年代末,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之下,洛阳市开始修建一条长达450公里的山区大环线,这条环线穿过包括栾川在内的5个贫困县。2004年11月16日,这条环线正式贯通。同时进行的还有长达2000多公里的村村通工程。这些小红旗就代表着村村通工程已经覆盖的农村。 在通往各个村庄的水泥路上,经常可以看到附近村庄的村民清扫道路的场面,他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迎接检查。 记者:多长时间扫一回? 村民:只要有脏东西就扫。 记者:见了脏的就扫。 村民:对。 记者:这点儿土也不影响开车,这样看着没有土。 村民:咱这山区牛羊来来往往,脏了就扫。 两年之前,水泥路通到了老张村,冯明献和老乡们也重新种起了食用菌。 冯明献:修通以后道路平缓,我们运输过程中由原来六七个小时缩短到现在两个小时,道路平缓不颠簸,这鲜品采下来什么形状到洛阳还是什么形状。 仅仅两年的时间,老张村的很多人就盖起了这样的楼房,过去住的土坯房也都没有拆掉,因为他们可以用作食用菌的培养室。一条畅通的道路加上大伙儿辛勤的劳动,就这样,老张村的村民们过上了和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 记者:虽然插上了这么多红旗,但是留给你们的任务还是挺艰巨的。 很艰巨,还有很多没有插上红旗的地方,剩下的一部分,我们五个贫困县 还有330个行政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要在2007年底之前,这300多个村全部通上水泥路。 同样受益的还有栾川的旅游业。两年前还为客源发愁的旅游工委主任孙小峰现在愁的是很多景点的停车场已经不够用了。 孙小峰:仅就门票收入这一项来讲,2000年栾川县全县门票收入近312万元,到去年我们达到4500万元。 在栾川交通问题解决的同时,河南全省的交通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这其中不光是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也包括铁路和空港的发展。按照河南省2004年——2007年的交通规划,全省的高速公路将从现在的1700多公里增加到4000公里以上,这个数字将排在全国的第一位。而从郑州出发前往西安、武汉和北京三条客运专线也已经进入前期准备阶段。这一切都将进一步巩固河南作为全国交通枢纽的地位。 但是,交通的快速发展会与另外一个生产要素产生直接的矛盾,这就是土地。王明义副省长告诉我们,河南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王明义副省长:大量地修路要占用土地,怎么又要修路,又要千方百计地节约土地,尤其是对高速公路,骨干道路的辅助设施建设上,我们要千方百计打得紧一点,一方面节约资金,更重要的节约土地。 路修通了,农民的东西能卖的出去,河南农业接下去可以做的文章就多了。像优质小麦、高产奶牛、肉牛肉羊产业带、农产品精细加工等等。 60年代的时候,江西的鄱阳湖边曾经流传过一句口号,问湖要地,与水争地。就是在这句口号的带动下,当时,湖区各地,围湖筑坝,大片湖面变成了村庄和农田。这样地倒是多了,但问题也来了。每到汛期,沿湖圩堤常常决口,湖区百姓饱受水患折磨。我们曾经在98年那场大洪水中,记录下一位叫范次锦的老人。 98抗洪 记者罗垠:我现在是在鄱阳湖边上,这个地方就是当年的河东村,但现在这个河东村已经不存在。 这是98年那场大洪水中决口的圩堤,现在还保持着原样,而这一栋栋废弃的房屋、杂草、灰尘、蜘蛛网也在诉说着河东村的落末,我们了解到,现在是枯水季节,一到了汛期,整个河东村就将淹没在鄱阳湖中,而像这样消失的村庄在九江市就有257个。 我记得,当年我们采访范次锦老人的时候,家园被毁的河东村村民们正在合计,是不是要迁走。现在,7年过去了,河东村搬家了吗?范次锦老人过得怎么样呢?我们的记者罗垠再次来到了鄱阳湖边。 又见河东村 范次东(江西吴城镇党委书记):有颜色的这块都是有人居住的,目前都有人利用的,其它的涨水季节全部淹掉。 原来,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98年洪水过后,江西省开始了大规模退田还湖,涉及人口90多万。这其中就有范次锦老人。经过多方打听,我们驱车20多公里,找到了已经搬迁到的山上的范次锦。今年82岁的老人依然身体矫健,走起山路来甚至比我们还快。看到我们来了,他第一件事就是带我们去看他现在的家。 范次锦:前面3间,后面3间。 老人家告诉我们,后面三间木屋是他从河东村搬过来的,前面这三间砖房是政府给他们盖的, 老人说他搬到这边,还分到了一亩多水田,2亩旱地,除了种谷子,还种些油菜棉花,一年下来能收入4、5千元。 范次锦:到这里来好的就是洪水再大也不怕,有碗饭吃,晚上睡觉睡得着了。 和范老汉一样,邻居20多户村民得生活都安稳下来了,晚上也都睡得着觉了,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 范次锦:发不了财,钱也搞不到。 村民:在河东村每年搞到一万多收入,现在我还要养几头猪,一年才五六千。 原来,范老汉们在湖边除了可以种田,还可以打鱼,可现在没有鱼可以打了。农民的烦恼,事实上也是九江市委书记刘积福头疼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下乡蹲点调研,他想到了办法。 村民邹新华:刘书记在我们村调研,我正好去放牛,我经过那里他问我,你养牛效益好不好,我说好是好,再想养没有资金。 九江市市委书记刘积福:投入问题,谁来投入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干部来帮他投入,干部来跟他担保,让他去金融部门贷款,这样我们共担风险。 村民:刘书记说好,我拿工资给你担保但款,我高兴得一晚上没有睡觉。 几天后,邹新华拿到了刘积福书记替他担保贷款的3万块钱,这三万块钱邹新华买了20头牛。办起了养牛场。3年时间里,刘积福的从20头到40头,从40头到现在130多头,他兴奋的告诉记者去年他买牛纯收入5万多,今年6、7万没问题。他去年刚买了摩托车,他家里空调电视冰箱一件都不少。 刘积福:他自己富起来后,他还带动周围的人致富,他把小牛给别人先养,再卖回给他,这样大家都富了。 现在整个立新乡移民新村养牛100头以上的8户,还有许多人用干部担保贷款种起了花卉果树。范次锦老人去年也养了几头猪,卖了个好价钱,家里添了台彩电vcd 。他打算今年还要利用贷款多养几头。 刘书记还给我们算了俩笔账,播阳湖实施退田还湖后,江西省共移民22.1万户,90.28万人。而在九江市,仅仅进行移民建镇一项,就花费了近20亿元资金,但是这从长远的大账来看,通过六年的退田还湖工程,鄱阳湖增加面积1174平方公里,增加蓄洪容量61亿立方米。鄱阳湖区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5%。现在波阳湖,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湿地,成为珍禽候鸟的乐园和世界著名的候鸟保护区。去冬今春已吸引了30余万名游客来鄱阳湖观赏候鸟。而优美的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近两年引进内外资项目1800多个。 退田还湖、移民建镇,让湖区老百姓有了一个安稳的家园,干部担保、农民贷款,又给了农民致富的机会。用江西老百姓自己的话说,叫创业富民、和谐兴赣。 前面两个省说的都是农民、农业,而说到安徽的时候,我们要讲讲它的工业故事。您可能要问了,安徽不也是一个农业大省吗?它的工业有什么可说的呢?别着急,我们先来联系记者高扬,他现在正在安徽采访,看看他有什么新发现。 安徽 主持人:为什么你会关注一个生产发动机的企业呢? 记者:是这样的,虽然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条非常先进的汽车发动机生产线,但是我说来你可能不相信,就在十几年前,这个企业还因为严重亏损,曾经连老鼠夹子都生产过。 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左延安,虽然今天的江淮汽车以销售13万辆汽车、收入108亿元的产销量,取得汽车行业全国第八、安徽第一的成绩,但回想起当初企业濒临倒闭时的情景,左延安仍然记忆犹新。 左延安:这个企业那时侯就病急乱投医,什么事都做了,做劳务加工,做老鼠夹子,煤球夹子,做沙发等等。就是找活干啊,那个时候。 曾经生产出安徽省第一辆载货汽车的江淮汽车制造厂始建于1966年。建厂之初,他们就开始了汽车发动机研制和生产。然而,直到1990年,全厂年产汽车仅有954辆,亏损400万元。也就在这一年,左延安走马上任江淮汽车制造厂厂长。通过对市场的调研,他瞄准了无人涉足的自主开发客车专用底盘这一领域。可是钱从哪里来呢?这时,左延安作出了一个颇受外界争议的决定:卖掉了发动机生产线。 左延安:这个发动机做了8年,我把它比喻为一个良性的肿瘤,不断地吸收营养,但是成为企业的累赘,不能够为企业创造效益。与其这样,就不如“壮士断腕”。 然而这个决定,却让左延安承受着来自公司内外的多种压力。 左延安:过激一点的,就是说是不是不顾工厂的利益啊,甚至于“败家子”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 一些冷嘲热讽并没有让左延安退缩,他用事实证明了自己决策的正确。1991年,江淮汽车自主研发出7米系列客车专用底盘,当年就销售1000多台。创新开发使江汽初尝甜头,左延安坚持技术创新的步伐也越走越快。从1995年起,江汽先后推出了一系列轻型卡车,2004年销售八万辆,位居行业第二,出口3000辆,位居行业第一。此时的左延安,又作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重新启动发动机的研发工作。 左延安:我这个时候决定做发动机,应该说水到渠成。 左延安所说的“水到渠成”,不单单是指江汽资金上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2004年,江汽用于研发的经费高达2。7亿元,技术研发队伍也有400多人。 左延安:我认为江淮这么多年的发展,是在认真第实践科学发展观,讲协调、讲平衡。 在安徽省发改委主任朱先发看来,江淮汽车的发展,正是安徽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缩影。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朱先发:一定要走一条科技含量比较高、经济效益比较好、资源消耗比较低、污染比较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这样一个新型工业化道路。 2004年年初,安徽省启动了由传统的农业大省向新型工业强省转变的“861”行动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省会合肥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排头兵。合肥目前拥有国家和省级科研单位70多个,各类高校50多所,博士授权点13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2个。然而做为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郭超,对此感触颇多。 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郭超:合肥市是守着金山没有吃到金饭碗里的好饭。 2004年11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了《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实施方案》,由此拉开了合肥“科学城”建设的序幕。 郭超:我们想通过合肥科学城的建设,来加快合肥承接众多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能够更好地借助于科教资源,加快合肥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这个名叫“科学岛”的地方,其实就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院的所在地。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我们认识了博士生导师余增亮。他目前最为得意的事情,就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已经成功转化并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中科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余增亮:将近十年来,创造的效益大概在25个亿左右。 像余先生这样将科研成果进行成功转化的例子在科学岛上并不少见,目前开发区共有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企业已经超过230户。到2010年,合肥科学城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将达到6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将超过45%。 朱先发:这是一个扩散点、辐射点,那么推动整个安徽的经济能够快速地走向新型工业化这条道路。 我们看到,推进新型工业化,已经让安徽初步尝到了甜头,安徽省乐观地预计,他们有望提前两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000美元的目标。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科学发展观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它和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它关注的不仅是今天经济的增长,更关注我们的未来。明天《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们在行动》将带您到中部另外三个省,去看看它们是如何谋求崛起的? 记者:马洪涛 罗垠 高杨 詹丽青 编辑:向华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 首播时间:21:30 重播时间:(次日)00:30 12:30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