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杂志:成功与人生定位有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18:01 中国青年杂志 | ||||||||
成功,是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一闭眼,我们眼前就会跳出无数个“成功者”的模样,对一个又一个成功者的故事我们更是耳熟能详。然而,对“成功”在这个时代的特殊面貌,我们是否有更清醒的认知?我们是不是能问自己,我自己的成功标准是什么?成功了就意味着一切吗?获取财富是不是就是成功的惟一表达? 你自己的成功标准是什么?(3)
有了人生定位,有了梦想,即便是最卑微的梦想,当它们实现的时候,我也可以说:你就是一个成功者。 文-骆爽(作家,学者) 不知你注意没有,在北京熙熙攘攘的车流当中,有一些车挂着所谓的“个性化车牌”。这些车牌号的数字其实有个共同点,一个是“168”“518”特别多,财富是大多数人的梦想;另一个常用的数字是“001”。这是什么意思呢?我琢磨,这些人很希望成为自己领域的头一号,不管是从学从商从政。个性化车牌其实也未能免俗,其实也很不个性,但是已经基本能看出人们对成功的一个认定,成功的一个风向标,就是要“发”,要出人头地,乃至要成为天字第一号。 俗也没有什么,世俗社会才是快乐的社会、健康的社会,但是第一在每个领域中都只是少数,而且这么多人想当第一,几乎文化心理上不认同自己能甘居第二、第三,乃至顺其自然,也说明在一种趋同的文化氛围中,对成功概念的理解的单调。 在我看来,成功其实与每个人自己的人生定位与设计有关,与自己的梦想有关。你决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有什么样的梦想,你的梦想坚持了多久,你为梦想付出了多少代价,你在人生道路上实现了多少梦想,遗失了多少梦想,甚至你的梦想被红尘揉碎了多少,都是对你的人生是否成功的一个评判。 人生如同天空和大海,有鲸鱼鲨鱼这样的庞然大物,也有虾米蜉蝣这样微不足道的生物,有疾飞如电的鹰隼,也有爬行缓慢的龟鳖。能够像丑小鸭一样变化为白天鹅固然是成功,但是做一个快乐幽默的丑老鸭也未必不是一种成功的选择。 关键在于你自己的兴趣。你做着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和事业,你为自己感兴趣的事业而奔波劳碌,成则可喜,败亦欣然,同时体察到成功有时候也是“三分人事,七分天意”,个人的才华努力固然重要,大环境和运气也相当要紧。 成功也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突破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善待自我、宽容自我的过程。一个从不进行自我定位的人当然离成功的距离就遥远一些。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道路,找到自我提升的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跑道和舞台,就基本已经成功;成功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和丰富的过程,成功不能像《无间道》中所唱的:“我们都在赶路忘记了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我们都在梦中品味清醒的苦,流浪在灯火阑珊处。” 有了人生定位,有了梦想,即便是最卑微的梦想,当它们实现的时候,我也可以说:你就是一个成功者。 曾经的理想就是,人类有一天最好不要为有形的物质财富发愁,最好人人都是艺术家,做各种有创造性的工作。这样人人都成功了。 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完全是金钱 文-邱华栋(《青年文学》执行主编) 在这个时代,金钱肯定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但不是惟一的标准。我觉得成功的标准,分为一个人自我内心设定的和社会的衡量两个层面。有的人,你觉得他很成功了,可是他自己还不认为成功了呢。还有的人你认为他不成功,可是他觉得自己干得很好。比如我接触附近一个卖菜的河南农民,他说比起他在老家种地,他在北京已经很成功了,年收入多了3倍呢。要我看,成功就是在你的专业行当里被同行认可和肯定,这,就是成功。 现在,很多人在追求金钱和物质财富,以为有钱了就成功了,我是觉得这样的人生没有什么意思。这不是大话,钱人人需要,可是我觉得够维持一个基本的生活标准就够了。想起过去课本上说,人们把财富分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物质财富首先就是钱,其次,还包括各种可以用眼睛看到的,可以用手触摸到的动产不动产。而精神财富,则是专指那些无形的东西,包括各种精神产品、艺术品、音乐、文学、舞蹈,还有我们的思想和精神等等。物质财富不如精神财富那么容易积淀,你看一座房子,肯定不如一首音乐、一部好小说、一幅很棒的画的生命力长久。精神财富一般就是不太好估计其价值和价格,不太好在市场上标价出售。当然,今天的大部分精神产品,都已经有了价格,这说明财富的核心问题,就是既然是创造出来的,就应该通过货币交换的原则,让更多的人享用。 文化是人类应该特别值得追求和创造的价值。从大的方面说,文化指的就是人类创造的一切。而小的“文化”概念,指的就是人类的思想情感,看待世界的方式、经验以及语言习俗审美等等各种“软性”财富。我小的时候,对人的物质性非常不喜欢,觉得连一天三顿饭都很麻烦,曾经幻想,假如空气中就有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全部营养该多好,不用为每天吃什么以及挣吃饭的钱发愁,这样就可以专门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了。我的理想就是,人类有一天最好不要为有形的物质财富发愁,不要为吃饭发愁,最好人人都是艺术家。大家不要像动物一样,每天为增加物质财富而斗得眼睛发红,而是去当各种艺术家,干各种有创造性的工作。这样人人都成功了。人之为人,在于创造性地生活,生活在一种创造的情景中。当然,也许我的这个理想,只有物质财富到了非常充裕的时候才行,或者,永远没有这一天。 时间老人将“成功”锁定在明天,甚至后天。那能够在时间深处熠熠闪光的事业才可以被它命名为真正的成功。 成功的档次 文-张丽钧(特级教师) 那天问朋友:你究竟怎样看待“成功”?他回答说:按照自我设定的人生轨迹活一辈子——这就是我眼里的成功。他没有说谎。因为他是一个十分看重自我“软价值”的人,所以,他所谓的成功,就是排除世俗的纷扰,向着既定的人生目标从容进发。 说到成功,每个人都藏有一把自己的标尺。有人把赚钱叫作成功,有人把扬名叫作成功,有人把获取地位叫作成功。我有一个女友,她说,2004年过得“好好开心”!因为她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她成功地割了双眼皮,又因为眼睛的变大而使自己的世界变大,她上了一家省级女性杂志的封面,成了惹人艳羡的beauty。你不能说我女友的成功属于“伪成功”,因为人家确实具备了成功人士所具备的一切心理体验。你看,在我女友的心中,“变俊”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你要问了:成功的标准的到底是“橡皮泥”还是“猴皮筋”? 你知道,“时间”眼中自有它的成功定义。一时的显赫,速朽的辉煌,那怎能叫作成功?时间会无情地扬弃掉太多太多的成功泡沫。时间老人将“成功”锁定在明天,甚至后天。那能够在时间深处熠熠闪光的事业才可以被它命名为真正的成功。你知道,“利益”眼中自有它的成功定义。以自我为中心画圆,半径越大,圈进的东西就越多;圈进的东西越多,心就越受累、越苍白。极端利己的人,背负着沉重的物欲行囊,不可能在人生的路上尽情饱览美景。“精神缺席”,是他们永难治愈的顽疾。而那怀有“利他”之心的人,永远乐于朝别人身上喷洒香水,殊不知,在喷洒的过程中,那香水的飞沫也沾染了自我的衣鬓,甚至使自己不期然地获得了一种最为浓淡适宜的香,这样的“成功”,似乎更应该叫做“天成”吧。 梭罗在他的《瓦尔登湖》中写过这样一段精妙的文字:“一个诗人,在欣赏了一片田园风景中最珍贵的部分之后,就扬长而去。那愚笨的农夫还以为他拿走的只是几个野苹果,诗人却把他的田园押上了韵脚,还用一道肉眼看不到的篱笆把它圈了起来——他把精华统统归为己有了,只将最没有价值的部分留给了农夫。”面对人生的“田园”,究竟如何取舍,这要看一个人有着怎样的价值观;面对他人的取舍,我们如何评判,也要看我们有着怎样的价值观。粗鄙的人,不可能理解诗人愚蠢的行为;风雅的人,不可能赞赏农夫浅陋的眼光。1万件“成功”的标本展览在那里,要我们为之打分,可能每一件标本都能赚到来自不同眼睛的青睐,这不是成功本身的问题,是评判成功的人的问题。 我期待着有朝一日“成功”能被定义为:一个人在有生之年,完成一项恒久的有益于人类的事业,并从中收获不期然的名誉、金钱与地位。 我向往的“成功”, 是一种向上的、不肯停歇的精神气质。它从一个瞬间过渡到另一个瞬间、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从一种“完成”向另一种“完成”。 “成功”是不可以被标准化的题 文-优游(编辑) 记得有一天,我拿这个问题去问同龄的赵钱孙李:“你成功吗?你的成功标准是什么?”赵说:“你改行做哲学家?”钱说:“有很多钱。”孙说:“没想过。”李说:“现在还没成功,我想将来有一天假设如果万一……”他们总是不肯正儿八经地回答我,代之以笑得真实而佻亻达。 是的,我们已经很久不习惯被问及如此庄重且宏大的词汇,就像无法想像,“成功”可以被“标准化”一样,一旦被“标准化”,它将像硕大的帽子,盖住生活小小的身躯。我们总习惯于被问及有切肤之感、与生活本身息息相关的东西,如“开心吗?”“混得怎么样?”“打算买房了吗?”最新流行的话语则是“要不要提前还贷”。 “成功标准”,多么“古朴”的词汇,它笃定属于遥远的童年或纯净的精神家园,与某些光辉灿烂的词汇为伴,蛊惑着我们奋勇向前,但年华渐长,随着跳跃的步子渐渐冷却和慵懒,我们逐渐对宏大的终局,漠不关心。 所以,请原谅我运用排除法,先回答“我的成功标准不是什么”: 我的成功标准,肯定不是别人的“成功”。因为我知道,“别人”的成功永无止境,“别人”的外延无限宽广。18岁之前,觉得考上北大清华的人很神勇;22岁之前,觉得托福670考上哈佛的是天才;甫入社会时,觉得丁磊和朝阳哥是不世出的英雄……然而,英雄如他们,也有股票一泻千里无语凝噎的时候,也有看着后辈野心家横空出世的时候,丁磊之后,有陈天桥,陈天桥之后,有黄光裕,山外青山楼外楼,纸上富贵永无休。所以,终于学会安享现在的生活,不作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梦;坐公共汽车采访开宝马的女人,心平气和不吐血而亡。 我的成功标准,肯定不是欲置之自己于“死”地而后快的“成功”。曾有个观念,叫“成功不是和别人比,而是和自己比,每天要长高,每天要有进步。”可你是朝天椒或登云梯吗?节节长高不舍昼夜?我只知道,每个人自有规定好的高度,这个高度是一米或者一丈,但绝对不会是一光年,所以我舍不得拔苗助长死劲登攀;我有属于我的土壤,所以舍不得千里流徙寻找“移植空间”;我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季节,20岁做20岁的梦,25岁赚25岁的钱,30岁享受30岁的平和,所以舍不得未老先衰或老而劳作……“成功”不是做只春蚕竭尽能量抵死方休,因为我们还需要其他的能量,享受人世间其他温暖的东东。 我的成功标准,肯定不是看定时空里的一个标靶,瞄准、射击!生命的长途上,我们在位移,标靶自然也要随之位移。曾经高山仰止的,有一天忽然会觉得,哈,是个笑话是个玩偶!曾经熟视无睹的,有可能是上天恩赐的最美妙的礼物。 某些“成功人士”,可以高坐在一个静止的点上,指着一个固定的标杆,夸夸其谈,但我向往的“成功”, 是一种向上的、不肯停歇的精神气质。它从一个瞬间过渡到另一个瞬间、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从一种“完成”向另一种“完成”……由一个又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串联而成,是绵延的状态而不是被量化的一个点,它又像一场马拉松循环赛,今天别人胜过我,明天我胜过别人,别人这个方面胜过我,别人那个方面胜过你,你追我赶、此消彼长,制约与守衡。 放在光阴的竞技场上,竞赛者难分伯仲,只要奔跑着,踢踏着脚步,便是“成功”。 这种“成功”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任何艳羡的目光、啧啧的惊叹、暗里明里的角逐,更不是豪华房车、珍贵珠宝杂糅而成的附属品;这种“成功”,不是要你生活在高高在上、一尘不染的天堂里,做清心寡欲的圣人或天女,也不是要你深陷欲望的地狱里,沉沦、呻吟、爱恨纠缠,《神曲》里有个僻静的所在叫炼狱,它允许让我们在思考中锤炼,低吟着缓缓前行,保持内心的安宁。 这种“成功”,许诺我以安详的心、孤独的自我,不在纷纷乱乱中惶惑;但又要求我在物质奔流的世界里有所作为,以维护这祥和安宁。 这个“成功”,是对“自我”的完成,完成“自我”之后,才有可能去谈谈一个群体的道德准绳、责任底线、精神高度、爱或不爱…… 我的“成功标准”,是终于有一天,不再有人指着某个标杆(无论这个标杆是刘翔也好,姚明也好,哈佛女孩刘亦婷也好)对未来的年轻人说:“这就是成功,你一定要成功,”因为我们不想被“标准”,更不想为了“标准”而成功。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