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幽灵降临中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16:27 青年参考 | ||||||||
(法国电影回顾展刚刚落幕,法国电影展映隆重登场。从4月7日至10日,将在北京上映12部2004年至20 05年法国出品的最新影片,此后,影展将移师上海、南京、武汉和成都。系列的电影盛宴,让法国片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 林凡
一个幽灵,在中国电影金黄色的麦田里游荡。为了抓住它如缪斯一般的神思,与中国电影相关的一切势力:几代的研 究者和导演、BBS上的讨论串、法国电影展门口的黄牛党、电影学院的门徒和小巷里疯狂的淘碟人,都联合起来了。这个幽 灵的名字叫法国电影。 先遣者遭遇冷落 由于法国在世界电影史上的肇始地位,绝大多数国家的早期电影发展史上,都离不开法兰西的影子,中国亦然。 1896年8月11日,在上海徐园的“又一村”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电影放映。此时,距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 的印度咖啡馆内举行的人类首次“电影专场”只有9个月。在上海放映的影片可想而知,不可能超出那对法国兄弟“一分钟纪 录片”的范畴。此后一直到20世纪的最初10年,法国电影始终是中国电影市场上的先遣者和主力。 法国电影在中国的衰落,几乎与它在世界影坛的衰落同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影片与美国商品一道征服了 半个世界,而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法国导演,则鲜有被提及者。同时,中国出现了明星、联华、天一等本土制片公司,民族电影 业开始蓬勃发展,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足以与“西片”分庭抗礼的地位。 中法两国,同样有着从辉煌的顶端跌落的惨痛,同样时刻面临东方强邻的威胁。法国革命的精神催生了俄国革命,而 后者则直接成为中国革命的师承。国家命运的相似,为法国影片的幽灵重返中国留下了一扇门。 因此,法国影片从未真正退出中国人的视线,它只是在默默等待。 “8部样板戏”: 法国电影在中国的惟一断层 1949年后,在政治和文化双重因素的作用下,美国影片对中国的影响几乎降到了零点。同时,由于中国电影界面 临着迫切的政治需要,中国电影人开始重新留意一贯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的法国影片。可以说,除了苏联影片,法国电影 对中国电影发展方向的影响最大。 这种影响惟一的断层是在“文革”期间。仔细观察“8部样板戏”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可以发现,它们竟然带有好 莱坞的影子。那种鲜明的正邪对立、高度戏剧化的矛盾冲突,以及精神理念的直接宣示,更多地根源于美式影片。“文革”时 期的若干影片,其实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好莱坞化”。由于先天不足,不久之后,这些作品就与创造它的政治气候 一道,成了中国历史书上的反面名词。 此后,法国影片的幽灵延续了它在中国电影界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亟须各种“伤痕作品”,而法国电 影中最不缺的就是“伤痕”。这种状况演变到今天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商业片的极度缺乏,与“艺术电影”的层出不穷恰成 对比;类型片的极度贫瘠,与不顾类型规律胡乱拼凑的“大制作娱乐片”的盛行互为对照。 我们还要留在原地吗 然而,当我们殚精竭虑地想要抓住法国电影的灵魂,用以填补中国电影躯壳的时候,幽灵本身却发生了变化。 20世纪90年代,法国电影面对好莱坞的咄咄攻势,开始反思以往过于注重艺术性和哲学阐释而忽视影片情节与画 面精彩度的做法。于是,《高卢英雄反抗恺撒》、《狼族盟约》、《维多克》等一系列大制作、高科技、强动感的动作片纷纷 问世,它们较多地借鉴了好莱坞式的快速剪辑,用以营造惊心动魄的速度和节奏,在评论和票房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些变化从此次“法国电影回顾展”的排片表中可窥出端倪。虽然让·谷克多的作品一向以奇幻诡丽著称,但被选中 的仍然是最通俗化的《美女与野兽》;克劳德·贝里的《告别往昔》颇具好莱坞警匪片风格,也得以入选;而较为艰深晦涩的 阿伦·雷乃,则根本没有进入名单。 此外,对法兰西民族感情的张扬,在多部影片中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阿贝尔·冈斯划时代的默片《拿破仑》的开头 ,更是极其直白地表露:谨以此片献给那些仍然相信法国命运的人。 法国电影已经在向前走了。而那些捕捉幽灵的人,那些仍然相信中国电影命运的人,你们还要停留在原地吗?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