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方周末专题 > 正文

中美印形成三角关系 战略冲突与共同利益并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16:36 南方周末
中美印形成三角关系战略冲突与共同利益并存

  美国越来越重视与印度的关系。美国官员透露,美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揽子“振兴”印度、使其成为“21世纪主要世界力量”的计划。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宋国才 □刘军玉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有人说,中美印三方就如站在同一个滚板上,谁也离不开谁。当共同利益越来越多、交集越来越大的时候,中美印会在滚板上以不断的“非零和”互动保持微妙的平衡。共赢其实并不难做到。

  亚洲的政治版图,也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错综复杂。这不仅仅是因为,今天的亚洲多了许多“大国”,还在于人们总是猜测着这些大国之间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三角关系”。中美俄、中美日三角,人们已可谓耳熟能详;至于中俄印这样的三角,则还只停留在某些学者或政治家的嘴边。近来最为引人关注的或许是中美印三国,三国间的频频互动俨然让一个“新三角”又已隐隐成形。

  敌人还是朋友,三国间的奇妙认同

  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洲在安理会惟一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亚洲拥有毋庸置疑的话语权。然而,由于台湾问题的掣肘,中国的注意力大多放在了东亚。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第四大经济体,一直希望能在国际社会拥有更多的发言权。然而,长期持续的印巴战争,使得印度的影响力也仅限于南亚次大陆。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它却总是能在距本土数千里之外找到属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更不用说那个“世界岛”的东缘。于是,中国与印度长期处在美国的阴影下。

  然而又应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句老话。积弱有年的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居然成为本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事件。21世纪初,中国依然保持着延续了20年经济飞速增长的奇迹,而印度也在去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在亚洲仅次于中国。这种趋势让一向信奉现实主义的美国,又生出莫名的惆怅。2005年1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一份报告预测着“中印在二十年内崛起并对抗美国”的前景。美国国防部《2020年前景》更以不点名的方式强烈暗示中国将成为美的头号假想敌。

  虽然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双方围绕朝鲜问题和台湾问题的斗争与博弈却如火如荼。据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的民意调查显示,中国人喜欢美国文化的占2/3,近一半的人认为美国是中国的朋友和合作伙伴,但同时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美国在遏制中国,是操纵台湾问题的幕后推手。至于印度,两国之间还十分陌生,2004年仅21000人次的中国公民访问过印度,而且中印边境还存在争议地区悬而未决。

  印度曾以极度警惕眼光注视着任何区域外大国,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早就声言:“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流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虽然印度是“三角”中最弱一方,其人均GDP仅及中国的一半,但它却从来不缺成为世界大国的理想。近年来,凭借一枝独秀的信息产业和日见增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印度开始实行的“印度的印度洋”和“区域威慑”战略已显雏形。1998年印度进行核试验,成为有核国家,早已对中国和美国的利益与安全都构成现实威胁。

  如今,冷战时期的敌对气氛早已消退了许多。虽然三国间仍存在着严重的战略冲突,但共同利益也显而易见。也正因为如此,三方的互动也越来越有声色。曾经把中国作为核试验借口的印度会与中国签署《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进入21世纪,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万象会见印度新总理辛格时表示,“中印关系目前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至于美印关系,布什上台后,美高层关于“印度是一个民主国家,与美国是‘天然’盟友”的言论就充斥各种场合;“9·11”事件后,美印关系更处于“蜜月”期,赖斯将印度作为出访亚洲的第一站,也体现出美国对印度关系的重视程度。而目前中美互动也稳定了许多,美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量,曾多次抑制“台独”活动,一度出现中美联手遏制“台独”局面。

  亦敌亦友的关系,使中美印间的国家关系处于错综复杂的状态,不过这或许才是国际政治的常态。

  中印联合抗美 还是美印联合遏制中国?

  在数学中,“三角”是最稳定的。然而,在国际政治中,三角却充满变数,任何一个边长短的变化,都意味着不同的内容。处于三角中的国家要做的,就是使自己相邻的两个边,尽可能短,让相对的边尽可能长。要么就缩短一个边,拉长其他两边。后者在外交上,就是结盟,拉一方打一方,目的不外乎使自己处于不败地位。

  中国与印度的GDP分别占世界的4%和2%,但超过8%的经济增长率却预示了一个光明的前景,加上总共占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如果出现龙象共舞的局面,必将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印度的传统盟友俄罗斯也曾非正式地提出中俄印结盟的构想。2001年因不满美国与巴基斯坦改善关系,印度也曾主动向中国和俄罗斯示好。但是这种结盟目前显然不可能。西方有一种普遍的看法更认为“两个亚洲巨人之间潜在的力量竞争,以及它们都自认为是当然的大国、文明和文化的中心,这会继续促使它们支持不同的国家和事业,因此他们之间必然存在潜在的力量竞争。事实上,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或潜在威胁的观念在其智囊集团中仍有着较深的影响。然而,不管是西方的成见也罢,还是中印现存的顾虑,都无法阻止这两个巨人关系的改善。

  那么,美印联合遏制中国又如何呢?

  印度为实现世界大国的理想,需要美国的支持。美国为应对中国的复兴,也希望利用印度对中国进行牵制。因此,印度对赖斯来访曾充满期待,赖斯一上任也的确公布了一项与印度全面合作的计划。但是印美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对立清楚地告诉印度人,印度只不过是美国战略棋盘上的一个棋子,双方并非平等的“战略伙伴”。据印度媒体分析,美国之所以如此看重印度,主要是想拉拢印度进入美国全球战略轨道,并使印成为保持亚洲军事平衡的一支重要力量。还有分析认为,赖斯在印美关系上“过分现实”,完全无视印度的国家利益。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推行是一种权力制衡战略(balance-of-power strategy)。该战略有双重目标,既要阻止任何一个对其他国家的安全构成威胁,又要阻止他们联合起来削弱美国在亚洲的重要利益。要知道,美国是玩利用平衡,分而治之“游戏”的高手。美国国防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彼德·罗德曼一语道破天机,“美印关系是有限的,印度不可能成为美国的忠实盟友”。

  一面左右逢源,一面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也许是三国不约而同的最佳选择。

  共赢--寻找中美印的平衡支点

  实力是决定外交的基点。从亚洲地区目前力量分布的状况来分析,虽然中国的综合国力确实是在突飞猛进,影响力也在日益上升,但中国仍然必须与美国、印度等力量中心分享在亚洲地区的主导地位。从美国方面看,美国在亚洲地区拥有无与伦比的超强实力,但14万美军深陷伊拉克泥沼,伊朗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难以解决,战线上存在树敌过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也迫使其不得不在一些问题上采取守势。至于印度,虽然其有称雄南亚、攫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野心,但他在亚洲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美国对印度战略地位的认可及美国是否满意印度对美国利益追求的屈从,美国坚决不会允许印度洋霸权的存在。

  总的来说,三方都不具有将其他方排斥于“游戏”之外的实力。但是美国政府内的一部分人,不能够正确看待中国和印度的力量,认为中印尤其是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是不可避免的,必须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手段遏制中国的强大,未来中美因台湾问题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很大。这并不是一种理性的判断,一国崛起并不必然导致他国的“安全困境”。以“共赢”观念妥善处理矛盾,以建设性的措施使本国获得实际利益,应是三国领导人明智之举。因此,要摒弃传统的安全观,树立“共赢共生”的新安全观。况且,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不可能通过战争来解决领土和利益争端,坐下来面对现实是惟一的选择。

  事实情况也是如此。仅从经济层面上讲,2004年中美贸易已超过1500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中国。赖斯访华时称,“一个强大、自信、充满活力的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和地区繁荣的重要因素”。至于中印经贸,双边贸易额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两亿多美元增加到去年的136亿美元,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印度主流大报《印度教徒报》刊文指出,中印两国的经贸合作“将能使亚洲变成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而美国则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繁荣的IT业和外包业务使美印紧密地联系地一起,如美国的信息产业大军中印度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信息技术专业人才20万份入美签证中,一半为印度人所占据。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进一步加深,会使三方利益日益融合,并最终为国家间的政策融合创造有利的条件。

  据报道,本月温家宝总理将出访印度,将签署有关促进中印经贸合作的协议,并确立解决中印边境问题的指导原则等等。目的显然是为解决问题、消弭争端,实现政策融合采取的有益行动。至于美国,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寇汉教授撰文指出:“中美印间保持的真诚关系是很重要的。”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