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近6成人希望圆明园撤掉防渗膜恢复原生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20:06 东方时空 | ||||||||
听证会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 听证会现场 听证会现场的专家 央视《东方时空》13日播出有关圆明园防渗工程听证会的节目,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4月13日上午9时至12时圆明园环境整治工程环境影响听证会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举行。邀请了22个相关单位、15名专家、32名各界代表参加听证。他们中最大的80岁,最小的11岁。既有知名专家学者,也有普通市民与下岗职工;既有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也有各民间社团的代表;既有圆明园附近的居民,也有千里之外赶来的热心群众。出席今天听证会的有
记者在今天上午的听证会现场看到,在听证会进行的2个小时中,有不少代表由于观点不明确,材料不充分等原因不断地被主持人打断。由于从国家环保总局决定要开听证会到今天听证会召开只有6天时间,很多人都没有时间亲自到圆明园实地考察一番,更别说要求这些专家学者提出详尽的调研报告了。 尽管时间仓促,专家们还是带来了尽可能详细的调研报告。参加听证会的73名代表中,来自环境、生态、文物等领域的专家占到三分之一,对于圆明园防渗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分为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这个工程没有影响到周围生态,又挽救了圆明园,另一方认为这个工程根本就是毁掉了圆明园。在辩论中,听证会的气氛越来越热闹,一些代表的发言也开始有些情绪化,现场气氛出现了一些混乱。使大会主持不得不几次打断一些代表的发言,要求他们直奔主题明确阐述自己的观点。显然,很多代表并没有按照主办方的要求带着充足的论据来参加听政会的,而是更多得是一种要改变现状的期望。 参加听证会的代表希望通过自己的声音改变圆明园的命运,我们也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了调查,三小时内共有4879人参加了调查。 时空调查一:您希望通过本次圆明园听证会,最后达到怎样的结果? 1、 撤掉防渗膜,恢复原生态 58% 2、 在现有基础上改造 30% 3、 工程继续进行,补办环评手续 12% 看来,超过一半的人都希望圆明园的湖底能够恢复原样,人们对圆明园的文物价值的珍视可见一斑,但人们是不是又对听证会寄予了过高的希望呢,听证会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先来看看中国现在听证制度的现状。 如果你是一名司机,在受到“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处罚时,可以要求举行听证,这是法律赋予你的权力。 这就是1996年,《行政处罚法》将听证制度纳入执法程序后,听证给中国老百姓的第一印象。听证给普通百姓赋予了一种参与决策的民主权利,百姓开始对听证投入极大的热情。 1998年,随着《价格法》将听证制度引入到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价格决策领域,大大小小的听证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太原市小店区的一个小村庄仅一个月内就召开各种听证会七次。 2002年1月12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行政决策听证会——铁路价格听证会在北京召开,焦点是春运期间的铁路票价浮动问题,虽然会前社会上就有强烈的反对声音,会上很多代表也都表达了反对意见,听证会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最终票价还是上涨了。这似乎给那些对听证会投入热情日益高涨的人浇了一盆冷水。 此后,各种价格听证会仍然此起彼伏:2002年黄山门票涨价听证会,2004年张家界门票涨价听证会、故宫门票涨价听证会、北京电费涨价听证会。但就像受到了铁路价格听证会的传染,听证会后的最终结果也似乎都在会前会中不小的反对声中上涨了。一些人甚至给这种现象总结出了“逢听必涨”的规律,而针对听证会的各种质疑声也开始越来越多。 那么,公众心理是如何认识听证会制度呢,我们也做了一个调查。 时空调查二:对所有的听证会的作用,您的看法是什么? 1、 作用较大,听取民意使决策更民主 9% 2、 有部分作用,体现了听取民意的态度 27% 3、 作用不大,民意很少被采纳 64% 一方面,人们对听证会的期望的确很高,但是另一方面,公众对听证会的结果又是感到失望的。我们是否对听证会作用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说,听证会的英文表达是“hearing”,意思是集思广益,听取民意,但听证会不是决策会,因此听证会的意见并不一定会变成最后的决策。听证会上的意见只是决策者的参考。公众对听证会的期望值过高,是对听证会制度的理解不够。 其实,“听证”制度诞生在英国,在美国,听证会制度是一种让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私权得到有效保护、让妥协成为社会“润滑剂”的制度。而德国、日本等国家则规定,所有的行政决定都不一定依据听证会的记录。 前段时间,北京地坛公园整改时的做法可能是另外一种听证会。 地坛公园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地的场所,距今已经有近500年的历史了。2002年,为了恢复昔日皇家坛庙凝重恢宏的风格,北京东城区园林局决定对与古典园林不协调的景观进行整修。月季园整修就是这项工程的第三期。 “月季园”是上世纪80年代初增设的一处园林景观,地坛公园园长说,月季园建成后,每天都有许多市民自发地在这里的露天广场跳舞,组织娱乐活动。许多中老年人在这里晨练已经是十多年了。由于多年没有整修,这里地面凹凸不平,设施老化,与周围修缮一新的皇家景观格格不入。公司决定在园内铺上仿古砖路面并种上与祭地场所风貌吻合的柏树。由于整修期间会影响到游人平时的休闲健身活动。地坛公园在整修前就立起了告示牌和改造效果图,而且为此专门召开了游人座谈会,征求市民对月季园改造的意见和建议。 相关专题: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