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 > 正文

经济半小时:辽宁循环经济点石成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00:29 央视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辽宁循环经济点石成金

辽宁循环经济点石成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先来看几幅画面。(图1)这些是刚从炼钢厂里拉出来的废渣,它们被随意抛弃,日积月累,就堆成了乱草丛生的大山。(图2)这些从管道里排出来的工业污水,直接流到河里,把清澈的河水甚至河岸都染成了红色;(图3)而这个寸草不生的沙丘,是沙尘暴的发源地,但它并不在沙漠,却在一个城市里。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切,是几年前在鞍山市拍摄到的,肇事者就是鞍钢。

  这些正在熊熊燃烧的是刚刚从炼钢厂运出来的矿渣,由于过去矿渣的利用率只有20%左右,大多数的矿渣在出炉之后只能在渣山里闲置。乱草丛生、废渣堆积成山的地方是鞍钢唯一的大矿渣山。它占地2.2万平方公里,由于这里每年新增的矿渣都高达三四百万吨,这里最多的时候曾经堆积了上亿吨的废渣。

  鞍钢矿渣开发公司经理王延顺告诉记者,他们最头疼的也是鞍钢最难的,就是这块矿渣的占地面积在一天天增加,这个地方是鞍钢沙尘暴的发源地。

  王延顺是鞍钢矿渣开发公司的经理,他至今都记得,由于当时厂里再也腾不出地方来堆放新出炉的渣,只好租用数千亩农田来堆放废渣,甚至还不得不把一些矿渣拉到营口去填海,每吨还得倒贴18块钱。

  王延顺告诉记者,6年前,他刚从鞍钢炼钢厂调过来这边工作时,每天对着这些矿渣都一筹莫展。

  王延顺:“我来厂的第一个月计划亏损185万,当年计划亏损1850万。”

  矿渣公司连年亏损成为了王延顺心头最苦闷的一件事情。4月5日,记者在鞍钢的尾渣处理线见到了王延顺,此时的他却是一脸的喜悦。

  王延顺:“现在的渣都是钱。”

  王延顺特地把记者带到了存放矿渣的地方。

  王延顺:“去年一年给我们创造利润八千万元。”

  为什么钢渣厂能带来这么高的利润呢?

  王延顺告诉记者,现在矿渣里残留的铁元素可以100%地回收并返回炼钢厂冶炼,经过循环利用,炼钢厂每年可以多炼十七八万吨的钢铁,而剩下的废渣还可以用于铺路,虽然一吨只能卖到几块钱,但是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王延顺:“得有一两千万,我们现在生产出来就要外运一批。”

  销路畅通的不仅仅是这些用于市政建设的尾渣,让王延顺感到高兴的是,他们生产的微粉产品也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铁矿石在炼钢时产生的矿渣除了钢渣铁渣之外,还有一种高炉水渣,水渣经过粉碎、加工之后还能制成水泥和各种矿渣粉,应用到建筑行业。

  王延顺:“通过皮带同囊一直运到上边去,这就是一条连续加工线。”

  2002年鞍钢投资七千万元用于高炉水渣的加工。尽管投入的巨大是矿渣开发公司前所未有的,但它带来的利润也是实实在在的。建成后的生产线,每年可以生产60万吨各种规格的矿渣细粉和45万吨的矿渣硅酸盐水泥。

  王延顺:“微粉的效益非常可观,一吨细粉利润在70元钱,一天就2000吨。”

  从一年亏损1800万到一年盈利8000万,循环利用让矿渣这种垃圾都变成了宝贝。在鞍钢,成了宝贝的不仅仅是矿渣。连过去拿它没办法的工业废水,现在也给鞍钢带来了大把大把的钞票。

  杨柳河是流经鞍山市的一条重要河流,在当地它还曾经有另外一个称呼就是“红河”,鞍钢过去排放的工业废水都流进这里,废水中含有的赤铁矿石成分把河流污染成了红色。

  4月5日,当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却发现这里的水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碧波荡漾,而从鞍钢排放出来的工业废水也比过去清澈了许多。

  副厂长丁剡鞍:“每天鞍钢的化工厂、炼钢厂、发电厂有19.2万吨的排水量,到我们污水处理厂来进行处理。”

  西大沟污水处理厂是鞍钢集团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副厂长丁剡鞍向我们介绍,每天从生产线上下来的工业废水会在污水池处理进行净化,而去除油污和沉淀物后的水也将通过沗房输送到各个生产线进行回收利用。

  副厂长丁剡鞍:“一天18万吨水回到厂区净环水系统作为补充水,为我们高炉、加热炉的冷却用水,多余的达标排放。”

  丁剡鞍告诉记者,鞍钢的用水需求量巨大,每天用水量都在50万吨左右,相当于200万居民一天的用水量,如果单纯使用新水的话,鞍钢每天需要支付的水费高达150万。

  丁剡鞍:“新水每吨二元八。”

  丁剡鞍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回收利用一吨水仅花费5毛钱,比新水节约2块3毛钱,而鞍钢2个污水处理厂每年数千万吨处理能力,可以让鞍钢节约2400万元的水费。

  记者了解到,目前鞍钢每生产一吨钢仅需要耗费新水14.9吨,比1998年下降了33%。不仅如此,由于污水的循环使用率高达91%,鞍钢对河流的污染也大大降低。

  说出来,也许你不敢相信,原来,住在鞍钢附近的居民不敢穿白衬衣,因为只要从鞍钢旁边经过,不一会儿,白衬衣就成了带黑点的花衬衣。而今天,这些黑烟,都可以回收,派上用场。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鞍山,天蓝了,水清了(图4)。当然,鞍钢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我们的记者在那里采访的时候,还有更加惊人的发现。那就是,节目开头我们看到的那片让城市头疼的城中沙漠,竟然无影无踪了。

  我们采访中看到了鞍钢集团前塔复垦基地,如果不是路边岩石上有标志,我们很难相信这个到处绿树成荫的地方会是原来的排岩场,而看到树林里的漂亮小屋,我们几乎认为是在某个风景秀丽的度假村里。

  同样的地方,三年前却是风沙满天飞扬、寸草不生的沙丘。由于鞍钢是露天采矿,在开挖铁矿石前,剥离出来的大量岩石和泥沙堆积成山会形成排岩场和尾矿库。而因为长期得不到治理,到2002年,鞍钢的791万平方米的排岩场和252万平方米的尾矿库都是风沙肆虐的景象。

  王丽英是鞍钢集团环保生产处的处长,她告诉我们,从2002年开始,鞍钢就对排岩场和尾矿库进行植被覆盖。

  王丽英:“这里占地250万平方米,要投入1000万元左右。”

  除了投资巨大以外,复垦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王丽英告诉记者,想要植物在这里顺利存活,仅仅在水的浇灌上就要持续两年。尽管过程非常艰辛,但是鞍钢作的并不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王丽英:“我们的一些职工从主体岗位剥离下来之后,可以是另一个经济增长点,我们种了大量的果树,所以靠果树的收成和经济林的收益,企业形成了一个自我循环的状态。”

  目前鞍钢矿区的植被覆盖率达到了34.5%。而在奇大山铁矿,这里的果树从去年开始已经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4月5日,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好赶上鞍钢进行新一轮的复垦。在王丽英看来,复垦不仅成就了绿色鞍钢,也为鞍钢未来的资源开发进行有效储存。

  王丽英:现在覆盖的尾矿只凭历史的工艺,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将来工艺发展之后,可以作为一个再生的铁矿资源。

  真是不得了,循环经济真是有点石成金的魔力。鞍钢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像这种变废为宝的魔术,他们已经开发了四十多套。鞍山市环保部门今年的目标是,一年365天,至少有274天能见到蓝天。

  辽宁的葫芦岛市虽然是在海边上,但过去,葫芦岛的空气里,弥漫的却不是大海的气息,这里的居民,常年要忍受着一股股炝嗓子的臭味。而当地的政府部门最头疼的是,市民对环境的投诉,常年不断。

  今年已经退休在家的姜敏夫,原来是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的职工,他的家就在距离厂区不远的居民区里。提起过去在厂里上班的情况,他告诉我们,前几年,只要进入厂区就能闻到一股浓烈的刺鼻味道。

  葫芦岛市居民姜敏夫:“那时候天天闻那个味道,尤其上污水车间上生产装置等,那脑袋都发沉。”

  过去这些浓烈、刺鼻的气味,不仅弥漫在厂区,而且会随着风向飘散到居民区。通过姜敏夫家的窗户,就可以看到厂区的烟囱,过去他在家里也经常闻到飘过来的臭味。

  姜敏夫过去工作的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是一家以炼油化工生产为主的国家特大型企业,每年加工的原油高达650万吨。而这些刺鼻的气味就是在加工原油的过程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硫的味道。过去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这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炼油企业,也只能通过简单燃烧的办法,把原油中分离出来的硫化物,通过燃烧炉燃烧后排放到空气中。

  锦西石化重油催化车间主任丁喜贵:“这些硫磺变成二氧化硫都从天上排放了,对环境污染非常大。”

  丁喜贵告诉我们,这些排放到天上的二氧化硫不仅严重地污染了空气,导致酸雨的形成,对土壤、河流、庄稼造成危害,而且它们的存在也同样危及人的呼吸系统。更让他们感到痛惜的是,排放这些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也是一种浪费。

  锦西石化安全环保处副处长苏志远:“同时它也是对能源的浪费、资源的浪费。”

  姜敏夫和葫芦岛的市民们饱受了二氧化硫之苦,一个值得他们纪念的时间,是2002年,就在那年的夏天,辽宁省在全国第一个吃螃蟹,开始尝试循环经济。

  东北地区历史上长期沿用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我国重化工业基地的辽宁省为例,其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很大,至20世纪90年代末,辽宁省万元GDP取水量为214立方米,是工业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5至10倍;耗能、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4倍和6倍,这些指标均远远超过当地的环境容量。一些地方资源面临枯竭,辽河水不断恶化,面对严峻的形势,2002年辽宁省率先在提出循环经济。

  在锦西石化厂区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没有闻到刺鼻的气味。锦西石化公司的苏志远告诉我们,从2002年开始,他们公司就开始投入资金发展循环经济,过去随意扔掉的废物,如今都成了新的资源。

  锦西石化安全环保处副处长苏志远:“这几年在治硫这方面投入得有几千万。”

  用来储存含硫污水的是两个2000立方米的大罐,每天加工石油过程中的含硫污水首先被输送到这里。

  锦西石化重油催化车间主任丁喜贵:“含硫污水都先进这两个罐,进行储存和沉降,然后气提装置再抽这两个罐的水,把硫化氢和氨分离出来。”

  这些被分离出来的硫化氢,进入这个装置之后,就变成了纯度非常高的硫磺。每天他们都可以回收十几吨硫磺,这些硫磺卖到市场是1000元一吨。这样算下来,每年他们可以回收硫磺4823吨,增加收入480多万元。

  丁喜贵:“这应该是双重效应,一个是我们把本来废水变成了有用的产品,另外还省了好水。”

  丁喜贵解释说,增加这套环保装置,不仅把污水变废为宝,生产硫磺,而且经过处理的净化污水还可以回到生产中继续使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而在安全环保处的苏志远看来,变废为宝远不止硫磺。在他们的制氢加氢车间,过去在生产氢气的过程中,每天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由于没有用处,这些二氧化碳气体就被白白排放到了空气中。

  制氢加氢车间主任刘世凯:“过去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这个管线,直接通过这个塔放空了,这样就造成了大气污染。”

  刘世凯告诉我们,每天从这个高塔上,排放到空气的二氧化碳有130多吨,一年就是5万多吨,这些二氧化碳不仅是全球气温升高的罪魁祸首,而且这些排放到大气的二氧化碳还会破坏臭氧层,危害人类的健康。如今这些二氧化碳已经有了新的婆家。

  刘世凯:“现在这个二氧化碳一部分,送到碳酸二甲酯装置,另一部分给兄弟单位大化肥,进行使用。”

  刘世凯所说的大化肥,就是他们的邻居,锦西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利用天然气生产化肥的化工企业,二氧化碳正是他们生产尿素化肥所需要的原料。

  锦西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人员张玉轩:“除了我们生产尿素的一部分外,另外还有一部分作为下游产品,生产甲醇和碳酸二甲酯。”

  每年有4万吨的二氧化碳被输送到锦西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来,对于他们说,在不用添置设备的情况下,就增加了13%的产能,每年为企业创造2000多万的经济效益。同样对于锦西石化来说,一吨二氧化碳卖160元,过去扔掉的东西,如今每年都能带来近7百万元的收入。

  苏志远:“循环经济既解决了环境问题,也使企业获得了效益。”

  这两年,姜敏夫在家里很少闻到厂区飘过来的刺激性味道,有时候他也到厂区里走一走,过去他在厂里上班时的味道已经找不到了。

  姜敏夫:“那个臭味,在我脑子里已经淡忘了。”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率先尝到了螃蟹的美味。目前,辽宁已经有480多家重点污染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运动,每年带来20多个亿的经济效益。

  前面见到的姜敏夫,正在葫芦岛市过着自己的幸福生活,曾经葫芦岛上空那股炝人的臭味,对他来说,已经是永远的回忆了。他告诉我们记者,现在他最大的希望就是,365天,天天都是蓝蓝的天。他的希望能够实现吗?

  在辽宁省环境保护局,杜秋根局长给我们调出了全省河流实时监测网络,目前他们已经在全省建立了69个自动监测站,这些监测站可以随时把监测的数据,反馈到省环保局的网络上。

  辽宁省环境保护局局长杜秋根:“污水排放量减少了,50家企业零排放,鞍钢污水利用率达到95%。”

  在辽宁省环保局的大厅里,我们看到一块显示全省几个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上面显示的都是2级。作为省会城市沈阳,过去一年中有约三分之一的日子难见蓝天,现在2级以上的好天气,已经达到了300天。杜秋根告诉我们,随着辽宁省循环经济的深入开展,将会有更多的好天气。

  辽宁省环境保护局局长杜秋根:“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既要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又要实现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最终走出一条新兴工业化的路子。”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辽宁的省会沈阳,曾经尴尬的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而现在,这顶不受欢迎的帽子,不仅被摘掉了。而且去年,还奇迹般地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环保模范城”。这其中,循环经济功不可没。辽宁省把循环经济概括成了一句话,没有纯粹的废物,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记者:詹丽青 康靖峰 编辑:向华

  CCTV—2《经济半小时》首播时间:21:30 重播时间:(次日)00:30 16:30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