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应用生态工程代替圆明园水体防渗工程建议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14:45 人民网 |
颜京松 (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生态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 1、圆明园湖底清淤、防渗工程是兴片利而增多害 北京市是缺水地区,水资源量供不应求,节水是必要的。圆明园湖底清淤、防渗工程年可节约250万m3的地表水用水,还可为圆明园年节省几百万元的水费,是有利的措施。但由于忽略整体和长远,仅顾部分和当前,忽略整体和长远,统筹兼顾不够,致兴片利而增多害。 圆明园不仅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明和天人和谐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而且还有多种生态服务、社会、经济功能。如园中的约140公顷水面的水体有: ①活化环境、为人民提供陶冶情操、游息及休闲娱乐、教育、美学、艺术、创造健康、景观美丽、充满活力、清心悦目的水环境。 ②约250万的湖容可接纳雨水和流域内地表径流,调蓄水量,调节水文,有利减防洪涝旱等水灾。 ③年可为地下水补给约250万m3以上水,减缓地下漏斗的发展、防地面沉降所形成缓慢的地质灾害。 ④净化水质,约140万m2水面的水体,通过自然的物理过程(如大气复氧、悬移质沉淀等),化学过程(如氧化、还原等)、特别是湖中的生物所形成的食物链网,对输入水体的有机质、营养盐等污染质迁移、转化和输出,是一个不或少耗电和化石燃料能的自然的水质净化厂。 ⑤给水,为园内绿地提供灌溉用水。 ⑥吸尘、减噪,落入湖中的飘尘,难以再扬,有利防治大气污染。 ⑦调节小气候,由于水的比热大,可调节小气候。 ⑧维护生物多样性,由于提供多种水生动植物及周围地区陆生生物的适合生境可维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⑨生物质生产,还可种植和养殖一些经济动植物,按食物链网关系,合理安排,不仅可增产一些水产品,有经济效益,且增加迁移、转化后的物质的输出,有利改善水质。 其湖底清淤、防渗工程之害主要有: ①切断地表与地下水的交换和相互调节 北京市地下水的补给量低于开采量,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据北京水文地质的调查资料,海淀区2002年12月的地下潜水和承压水位与前一年同期比,已分别下降1.28和1.73m。如继续发展,可能将产生地裂缝,使建筑物倾斜、倒塌、沉陷,桥梁水闸等建筑位移等地质灾害。如据有关单位调查在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地区的10万km2的范围内,因长期超采地下水,补给又不足,区内1/3范围内累计沉降已超过200mm。沉降区面积近1万km2,其中上海市区、江苏苏锡常地区、浙江杭嘉湖地区已形成三个区域性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达2.63、1.08、0.82m,形成三个大“漏斗”。据评估,仅长江三角洲地区因地面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3149.71亿元,这些教训应引以为戒。 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切断该湖的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途径,年减少250万m3的补给地下水量,将加剧海淀区地下水位下降、漏斗的扩大和发展,有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同时、在北京市提高地下水位时,而不能接纳地下水,丧失湖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调节作用。 ②如湖的堤岸也全部固化不透水,将减少湖水的侧渗水量和湖周及园内土壤的水分及孔隙水,引起表土壤的干旱化和干岛作用,破坏原有植被,增加热岛效应,改变土地的一些可利用价值、破坏自然景观。同时在大雨或连续下雨时,周围土壤的下渗水不能侧渗入湖,增加园内涝灾的可能性。 ③来水的减少,将减少湖水的交换,换水周期从原来的90天左右,将延长到360天以上。不利该湖水资源的利用。 ④由于底质的改变,破坏水体一些底栖生物的生境、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生态系统原有合适的结构和功能随之改变。 ⑤由于一些生物的削弱或消失,破坏食物链网的和谐协调关系削弱有机质、营养盐等迁移、转化和输出的途径和量,削弱湖的自净能力,加剧一些污染质在湖中的积聚的生态阻滞,加速与加重湖水的污染。 圆明园的环境整治工程必需以整体观为指导,每一措施应考虑前因后果,保障主功能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其他多功能。当然任何事物往往很难是绝对有利,常是有利有弊的。我们应取利大于弊者,舍弊大于利者;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2、建议用生态工程整治圆明园环境 当前圆明园水体的问题是水资源量的输入小于输出,解决的策略应是多途径的增收节支。湖底防渗是减少水量输出的一种可能的选择,但它将带来一系列连锁的不利整体的作用,弊大于利,而不可行。维护和增加水量的输入又受北京缺水的现状和年引水费大的限制,也不可能。 可考虑应用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作为圆明园水体的补水。这不削减北京工农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可供水量。而生活污水量大,不受季节的影响,常年稳定的,水源有保证,可保障供应。清河污水处理厂流域范围包括著名的香山、颐和园等景区、科教文化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清河工业区等,面积107平方公里,服务人口81万。该厂日处理污水能力为40万立方米。但其水质虽可达国家规定的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还未达到景观水的要求,其中仍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质、氮、磷等营和周边的绿地进一步处理,整合提高水体自净的技术手段,疏通与增加水中有机质、氮、磷等营养盐等迁移、转化和从水中输出的途径和量来替代,保障圆明园的水体的水质不富营养化,维持景观水的标准。这样可不另占用土地和空间,投资少,运转过程不耗或少耗电或化石燃料能,远转费低,还可变废为宝,将水中有机质、氮、磷等营养盐等最终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水产品的商品,有经济收益。当然这一方案还需对所引的再生污水量和其中所含各种污染质浓度,可应用的水体面积、容积,再生污水在其中的滞留时,调整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后的自净能力和结果,以及圆明园水体水质的要求,来变可能为可行,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精心的生态工程设计。如果能将清河污水处理厂的40万立方米出水大部或全部再处理达到景观水和杂用水标准,再流经圆明园水体,可以起到进一步净化和活化的效果。这样既能增加地下水的补充,其出水还可为北京城市水系提供景观水和杂用水的中水水源。 如有此需要,我们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愿尽微力,组织多学科多专业科技工作者,开展该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 相关专题: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