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放怀在江海,结想上云天:纪念罗荣渠教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3日16:47 南方都市报

  作者:庄礼伟

  今年4月,是知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罗荣渠先生逝世9周年。罗先生因研究现代化而声望卓著,但研究中的艰辛和彷徨,可能只有当事人最清楚。时光如梭,当学界中许多人把“现代化”还原成一个历史学课题并把目光聚焦于“发展”,当中国城市的领导们屡屡以“现代化”来包装自己的政纲,当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把中美现代化
差距校准到“100年”的时候,罗先生离这一切都很远很远了。其实,以“现代化”为角度来研究发展中国家充满彷徨、艰辛、热望、浮梦的心路,倒是一个好题目;把“现代化”当作一个有趣或沉重的“话语”来作话语研究,也是不错的。如此一来,罗先生本人和他的现代化研究,都可以作为被研究的题材。

  1996年罗先生去世后,学界陆续有一些追思文章和评论文章,对罗先生的学术贡献作出了详细的评价,然而看起来大多只是在罗先生的“乾坤袋”里摸索移步而已,并没有跳起来俯瞰一下“现代化”这一宏大叙事之中的人与国、语与境。其实对于大师、先贤们,仰望和俯瞰都是可以的,后现代的双重解读策略虽然不客气,但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在诸多大师、先贤们的“乾坤袋”中凿出些光亮来。

  而以研究现代化闻名的罗先生,偏偏又是一个品味高古、古意盎然的人,他呼吁国家要向前、要现代化,自己内心却总是逆流而上,潜心于古人世界,给那些钻进“现代化”“乾坤袋”的人,留下一个戏谑的、古怪的笑容。

  笔者在京读书期间,曾去罗先生寓所拜访过几次。寓所被主人命名为“上下求索书屋”,房内陈设简朴而拥挤,饭桌和木凳皆笨拙粗陋不上漆,仿佛是先生故里四川的农家之物。书房是最体面的一间房,除了累累书籍之外,还有许多书画卷轴,墨香浮动,让人觉得在“现代化”之外,还别有洞天。

  1998年笔者参加北大历史系与荷兰国际亚洲研究院合办的“亚洲与中国的现代化:1860─1960”研讨会,获《求索斋书法──罗荣渠遗墨选》一册(罗先生曾任北大燕园书画会会长),得以进一步了解罗先生的内心世界。书家选择某家某诗某句或某段自家文字,都有讲究,而以抒怀为第一要旨。先生遗墨中,既有屈子之离骚,陶潜之“一日难再晨”和司马迁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等心中执著不解之结,也有诸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等句。诗句是别人的,心境却是先生自己的。

  先生亦能诗,如赠友人诗:

  洪都共砚未能忘,犹忆鱼洲茅草房。一路风尘君仍健,几回笑说蠢周郎。冬夜冰雪惊凉梦,春宵寒雨暖华章。何处南园好种树,古今上下任飞翔。

  读罗先生高远挥洒的遗墨,心中叹道:为学者如能学问、风骨、灵性俱全,该是一种多么理想的境界。

  1995年春节前,我去医院探访住院的罗先生。先生穿白底蓝条的病号服,身材高大而消瘦,远远地看他在医院楼道中走动的背影,一缕阳光追在身后,这时候的老罗,就像一位宽袍大袖飘然化外的古时高士。先生是全国政协委员,在交谈中我们谈起他的《人文忧思的盛世危言》(刊于《东方杂志》1994年第5期),文中论及诸多不平之事。先生还提及史学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我安慰先生说:烹调、赚钱、休闲、言情、传奇等等流行书籍,是给一般人看的,读者自然众多;而史家之书,历来是给王者和有抱负者看的,用一句自由派人士不高兴的话来讲,这就是“王者书”,读者自然稀少,但读者是精英级的,数量不多没关系。这番歪论先生听完,仍有不平之色。

  此时的罗先生,与当年那位“书阁空谈匡时策,生雏展翅出夔门”(罗先生《返乡吟》)的少年是多么相似。“老来仍做少年梦”(《返乡吟》)的罗先生,忧思满腹,壮心不已,只可惜天不假年。去世前的几个月,尽管身体已相当不好,但他还是忙于学术思考与写作,1996年初他规定自己“平均每个月要写一篇论文或文章”,但他这一年只写了3篇。1996年4月4日,先生因长期过度劳累,突发疾病辞世,享年68岁。

  罗先生是中国现代化研究的先行者,他本人也是一个非常现代的学者,一直走在学科的前沿,他在为学、办事的效率方面也堪称现代人。但在他意境幽远的遗墨中,也屡屡有康有为的“放怀在江海,结想上云天”和曹雪芹的“不求邀众赏,潇洒作顽仙”这类前现代或后现代总之很不现代的诗句。罗先生当年在北大,做的是最时尚的课题,同时他又是传统中国的最后一批读书人之一。他求索东方社会的现代化路向,又情系诗经楚辞的年代,是严谨的学者,也有灵逸的诗家胸怀。

  他真的是那种能畅游上下古今的人。  (作者系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