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陈水扁有康熙情结 从电视剧中学习政治斗争哲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15:58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大陆热播的历史剧在台湾其实也有大量的拥趸,尤其是近期热播的《康熙王朝》和《汉武大帝》,对于刚刚进入民主却依然存有许多封建主义的台湾民众来说,更是不容错过的精彩。让我感兴趣的是,陈水扁也是这些拥趸中的一员。

  陈水扁对《康熙王朝》和《汉武大帝》感兴趣,并不奇怪。在这两部电影中,蕴藏了丰富的政治斗争哲学,从宫闱和殿堂上透露出来的皇帝文化,绝对是陈水扁作为一个依靠阴
谋诡计上台的“总统”所渴望的。而历史年代中的许多真相和谎言,无疑折射出当代台湾的政治现状,而陈水扁和民进党的处境,也使得他必然要从历史中寻找枯竭的政治智能。

  众所周知,在陈水扁之后,民进党的政治资源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无论是年纪小一些的苏贞昌,还是和陈水扁年纪相仿的谢长廷,从政治魅力和岛内影响力上,都比不上国民党的两位后起之秀马英九和王金平。因此陈水扁如果希望在他之后,民进党依然保持旺盛的政治生命力,就必须要认真考虑一个和康熙皇帝相类似的话题,这个话题就是“隔代交班”。

  “隔代交班”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情,这与民进党早年忽视中生代培养有直接关系。民进党出身草根,其主要领导人都是从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历数陈水扁、吕秀莲等人,无不和当年轰轰烈烈的岛内政治变革有关,因此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政党领袖,多以达尔文定律论强者生存,少通过培养。在2000年政党轮替之后,民进党第一次把这个话题作为政党发展的长期规划来考虑的时候,泛绿阵营的中生代精英,已经远远落后于泛蓝阵营的中生代了。在泛蓝阵营中,有马英九、王金平这样长期位于中央的治管精英,也有朱立伦这样地方行政经验丰富的,或者是周锡玮等长期以议会工作和政党选举出身的骨干,而他们都具备漂亮的国外学历,优美的政治身段,以及好听的国语、流利的英语和亲近的台语。

  因此泛蓝阵营的中生代和新生代,将是泛绿阵营未来的一场梦魇。陈水扁的隔代交班,正是基于这种局面所作的安排。他从康熙皇帝中间寻找的,也是康熙对玄晔的政治期待,以及为这种期待作出的牺牲和安排。举例来说,罗文嘉空降台北县,就是这套布局中的一个棋子。这位以新闻发言官和总撰稿出身的绿色策士,也是陈水扁两次竞选班子的核心成员,负责为其起草演讲稿。据说当年的“四不一没有”,也出自罗文嘉之手。因此在苏贞昌调入中央之后,罗文嘉奉命空降台北,就是想保留绿色阵营在这里的一亩三分地。

  不过隔代布局也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民进党未来接班人的各个候选之间,也在明争暗斗。陈水扁也应当看到,苏贞昌和谢长廷并非一团和气,他们自身都有地方政治经验,但是在治理成绩和个人魅力上都缺陷较大,甚至都不如陈水扁本人,因此寄希望于他们两位在2008年继续掌握绿色政权,对于陈水扁来说无疑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除了陈大总统以外,吕秀莲副总统也不是一个小角色。在将来的民进党党内斗争中,已经隐隐和谢长廷有联合之势的吕秀莲,甚至传出了有意执掌行政院的消息,空穴来风,必有其因。

  对陈水扁来说,与其这样,不如痛下决心,学习国民党,早日制定隔代交班的大计。他心里也清楚,近年来,民进党作为执政党,一直没有能够下决心培养新生代力量。以罗文嘉为代表的新兴派别,其实从年龄和资历上说,也属于二、三之间的过度代。真正的第三代精英,还没有完全浮出水面。近年来陈水扁政府选送了一批研修生拿公派奖学金前往美欧国家学习,并且将回来的人士安排在社会工作、学术、商贸的各个领域,这都是当年国民党的做法的继承。而这些人,多数并非基本教义派,这也是民进党自身改革和调整的一个必然趋势。

  陈水扁爱看康熙皇帝,我不知道他除了隔代交班之外,是不是还看出了别的。至少我从中看出了一个政治家在到达彼岸过程中的艰难,汉武大帝用了8年时间隐忍,才敢于对匈奴一战,而康熙皇帝更是历经十年磨砺,一举灭鳌拜、平三藩,这个忍字功,并不是古往今来每一个领导人所能够学得来的。我敢打赌,民进党以街头政治出身,那些善于欺骗也敢于欺骗的一代“明主”们,这个忍功难有。 【作者】胡一渊(台湾)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