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浪人物专题 > 正文

全国惟一女性禁毒总队长:时刻提防毒贩报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17:26 法制早报

  五一前夕,第十三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即将召开,现年51岁的陈光明榜上有名。刚刚从重庆市公安局禁毒大队长的任上调任该局经侦总队队长的陈光明,作为全国禁毒战线惟一的女总队长,这个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二姐 ”的女队长,在她长达8年的禁毒人生中,有怎样的惊心动魄和侠骨柔情?

  我的第一感觉是胆怯

  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困难在前面,之前也没有做过禁毒工作,但是作为一名刑警,我想我需要做点什么。

  “我的家乡重庆,是一座美丽的山水之都、雄浑的英雄之城。然而,受国际毒潮和周边地区毒品犯罪活动的影响,毒品,这一‘白色恶魔’悄悄地渗进了美丽的山城。因为它,多少父母失去了孩子,因为它,多少孩子失去了家庭。毒品,让多少人倾家荡产,毒品,让多少人家破人亡!作为一名禁毒工作者,更是作为一位母亲,看着受害者对毒品的痛恨和无助的泪眼,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与‘白色恶魔’殊死拼斗、征战到底!”在北京师范大学给学生们做报告时,陈光明回忆起选择禁毒这一危险职业时的想法。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毒品疯狂向我国境内渗透,而影响尤为严重的当属西南境外“金三角”地区,制贩毒活动仍在发展,罂粟种植有增无减,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制毒种类越来越多。而“金三角”当地几股武装贩毒势力坚持“以毒养军、以军护毒”使得毒品生意有了武装的支持,向我国境内进行毒品渗透活动进一步加剧。同云南毗邻的重庆首当其冲,已经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吸毒,山城已经慢慢成为毒品的集散地和中转中心。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重庆公安局决定成立禁毒总队,也正是这种集考验与挑战于一身的时刻,陈光明开始了她的禁毒人生。

  “当时领导表示让我着手组建这么一个队伍,说实在的,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胆怯,我心里没底,我不知道能不能胜任这个工作,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困难在前面,之前也没有做过禁毒工作,但是作为一名刑警,对于毒品受害者的接触还是有的,他们的惨境和他们亲人的无助,让我感到揪心的痛,我想我需要做点什么。”远隔九年,历尽禁毒坎坷的陈光明平静的对记者说。

  时刻提防毒贩报复

  禁毒工作是警察职业的最前沿:隐蔽的毒品交易和巨大的毒害需要时时刻刻警惕,永远都是“战时状态”,每一个时刻都可能出现危险……

  一直和陈光明“搭档”的江黎明对记者说:“禁毒这项工作具有很强的独特性。缉拿,打的就是‘情报战’,因此我们需要直接和毒贩子‘打交道’,必须与‘灰色’人物(即线人)保持联络以获得情报,很多时候都是单线联系,那么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时刻警惕,稍有不慎就会跌大跟头。”而禁毒工作者面临的难处远远不止这些,“你还得时时提防毒贩的报复:饮料里香烟里防毒品,要是冰毒,就那么一点点就会让人染上毒瘾。更严重的是,这些东西给我们不行,就给我们的家属、孩子,那你就得时时刻刻都崩紧弦。”

  正因为如此,陈光明选择这样的岗位,不少朋友替她捏了把汗。但陈光明还是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征程,并暗下决心“ 做出成绩来”。陈光明自己也坦言,“无论是九年前挑起禁毒总队的担子还是一年前调任经侦总队队长一职,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江黎明说,“缉毒工作有三多:一是英雄多,二是犯错误的多,三是受伤牺牲的多。”你冲在前面,那受伤得到可能性肯定就更大了。但陈光明管不了这么多了,每次执行任务,她总是和男人一样冲在最前面,“我不去,怎么决策,怎么服人 ”,说到这里,陈光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危险好像从来没有一样的表情。

  在陈光明同事的眼中,“果敢、坚毅、乐观”成了她的代名词,比如她的朋友、禁毒总队综合科科长许萍就说:“二姐(同事们对陈光明的爱称)办事干脆利落,从来就不为困难吓倒”。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这种判断是一点也不为过的。陈光明和记者谈到禁毒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一个案子,这个案子中,陈的果敢把贩毒者都给镇住了。

  那还是在1997年,禁毒总队接到情报说有一个毒贩带了五公斤毒品在市某宾馆出现,“当时已经临近中午,如果我们不去的话,毒贩可能顺利撤离那个宾馆”,陈光明对记者说,“我决定自己打头阵,当时已经没有时间布置了,我们就在车上通过手机商量方案。”

  “我们到宾馆大门的时候,那个毒贩已经上了电梯,我急了,急中生智大喊道‘等一下’”,这近似‘吼’的喊声可能把毒贩给镇住了,他还真等了一会儿,不过就这么一小会儿,毒贩自己可就遭到了“灭顶之灾”了。陈光明告诉记者,“就在那一瞬间,我们冲进电梯,为了不引起毒贩的怀疑,我马上装醉,这个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毒贩上六楼,我们就按了七楼,到了七楼就往下冲,问服务员刚才那个男的在那个房间,服务员告诉我们那个男的进了602,我们就要了603、604,通知民警埋伏起来。”

  “我跟服务员说把你的衣服换给我,就穿着那个服务员的服装,耳朵贴近门听到撕纸胶声音,我判断毒品一定在里边了,而且是大批的毒品。我马上发出暗号,冲进去把那个人抓了,当场缴获毒品17公斤,这是重庆禁毒总队成立以来破获的第一宗万克毒品大案。”

  案子的破获无疑大快人心,也让人看到了信心,不过在这些案子之前,重庆公安局很多同事对这位女警来掌管禁毒总队这么重要的队伍颇为怀疑,“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对我能否做好禁毒工作表示怀疑,比如说那个时候的支队长、政委、侦查员,他们从1992年就开始从事缉毒工作了,他们经验肯定比我丰富,应对具体的工作,我肯定没有他们熟,我也明明知道他们对我不服,那我就只能加强学习去胜任这个工作。”

  “做禁毒工作,最大的难处就在于你需要自己去获得情报、分析情报,判断哪个地方可能存在贩毒者。这个不同于其他案件,一般人是没有办法进入这个圈子的,而真正在这个圈子的人他不会告诉你他带了毒品。”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陈光明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我就晚上学习与禁毒相关的法律知识,白天和干警们一起到案侦第一线去。”“我学着分析一些东西,比如,从毒品的价格上分析、判断毒贩家里有没有毒品,数量大不大,毒品从境外来的价格是多少,到了境内又是多少,到了重庆那个原装货的价格又是多少,毒品里面掺一些什么样的杂质等等,就这样,我慢慢的就适应了这种工作方式。”

  努力钻研使陈光明很快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缉毒高手,她回忆,“也是在禁毒总队成立不久,人家反映的一个千克大案,我们抓他的时候缴获了几十克毒品,随后几天我们对他进行了审问,但反复的审问都没有着落,他始终只承认就只有这些毒品。从他家里搜查了两次也没有任何发现。但我自己认为:第一,他是第一次贩毒,贩毒通道不是这样的轻车熟路;第二是他拿回来的毒品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后,那么他不可能脱手得那么快,他家里肯定还有毒品。”陈光明这样分析道,“所以我决定再搜,当晚我自己带队去他家里搜查,天下起了大雨,房间搜完之后,没有发现任何的毒品,出来走到他家过道的时候,我发现墙上挂着一排旧鞋,我取下来,里面全部是毒品。”

  “二姐”炖好一锅汤

  “二姐”是禁毒总队同事们对陈光明的爱称,当然,这也是陈光明“带队”的秘笈。

  在当初,很多人对陈光明担任禁毒总队队长表示怀疑与不信任无非是因为她是女性,再加上她没有禁毒工作的经验。到了后来,经验有了,也和男同志一般冲锋陷阵,那怀疑自然也就消失了。陈光明告诉说,“在工作紧急的情况下,是没有什么男女界限的,比如觉得这个车上全是男的,我这女的不好睡,时间长了就没有男女概念了。出去办案子经常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冲在一起。”

  禁毒总队一支队队长冯骏伟念念不忘的是“二姐”的厨艺。缉毒科不像办公室工作,按时上班也可以按时下班,就得时刻盯着。冯骏伟告诉记者,“那是2002年冬季,已经是深夜,我和几个同事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终于从外地将两名毒贩捉拿归案,连夜返回总队。那天晚上特别冷,半夜又下起了雪,我们一整天都没有吃好饭,手脚冻得不能动弹,因为任务在身,始终不敢下车吃饭。原本计划着回去后泡方便面解决问题,没想到回到总队二姐已经炖好一锅汤等着我们。”“有时候,一锅汤就是这么有威力,我们能不认真工作吗”,禁毒总队的一位民警笑着对记者说。

  如果你觉得这仅仅是偶然的,那就错了,事实上,为了解决禁毒队员随时战斗而不能吃饭的问题,禁毒总队开了个食堂,而这个食堂的厨师就是陈光明,办案人员“回家”,最大的享受就是喝着二姐亲手炖的海带鸭子汤。而在任禁毒总队队长的八年里,总队已经成了陈光明和所有民警的家,陈光明从来没有休息过大年三十,一大早,她就买好了年货,到晚上“一家人”团团圆圆过年。

  八年中,禁毒总队破获贩毒大案、要案2095起,抓获吸、贩毒人员上万人,追缴毒资赃款上千万元,办理刑事案件2000余起件,强制7100余名吸毒人员戒毒,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160余人。八年后,她调任经侦总队任队长,留下了一个“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的队伍和集体二等功六次、集体三等功六次、集体嘉奖19次的荣誉。尽管陈光明一再强调“这些案件都是大家办的,自己只是起了一个组织策划的作用”,但作为带队者,她已经成功了。

  陈光明的同事告诉记者:“你也许无法想象到,作为一个母亲,在这种没日没夜工作的背后需要作出多大的牺牲。” 她给记者讲了几个陈光明的故事。

  2001年夏天的时候,禁毒总队接到云南来的一个线索,一个毒贩带了15公斤毒品来到重庆,禁毒总队决定派民警乔装成买家,通过内线和毒贩联系上,决定到渝北区的一个公园和毒贩接头。禁毒总队接到情报是星期五,陈光明本来已经和女儿约好,周末一起研究如何填报高考志愿,但考虑到这个案子不能出差错,坚持去现场,于是打电话给女儿,说周末要办案,不能回家了,“你肯定能感觉到那是怎样的一种失望”,这位同事对记者说,“当时,她女儿在电话里就哭了。二姐什么都没说,就和我们出发了。到了晚上,大家在蹲点的地方把各种方案都布置好了,分头行动,休息的休息,却看到二姐掏出了高考填报志愿指南”,“说真的,那个时候我的眼泪一下就出来了”,这位同事动情的对记者说。

  “这个孩子就没享过和母亲在一起的福”,“听二姐以前在刑侦大队的同事说,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预产期都过了一个星期,她还在上班,回到家的那天晚上孩子就生了,产假结束的第二天她又准时归队。”

  陈光明很是遗憾,亏欠女儿太多,“女儿是我最大的希望,让我高兴的是她很听话,读书从来不用我管,成绩一直都很好,大学毕业又保送读研究生了”,说到这里,陈光明脸上洋溢着只有母亲才有的幸福的笑容。 实习记者 申欣旺 发自重庆

  相关专题:新浪人物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