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宠物时代,谁在宠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15:49 观察与思考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养起了宠物,从幼稚顽童到耄耋老人,从电影明星到家庭主妇,徜徉街头的宠物和看着它们满眼柔情蜜意的主人随处可见,为爱情殚精竭虑的女孩也无奈地喊出“找个男朋友还不如养条狗!”宠物已变成了“他”或“她”,给现代社会成人的脆弱心灵以无限抚慰。就像电影《卡拉是条狗》中所描述的,工人老二在寻找卡拉的过程中,寻找着自己做人的尊严、乐趣和情感寄托。人与宠物,究竟谁在“宠”着谁?

  宠物伴侣,沉默的保健医生

  35岁的黄鹏和30岁的小亚是“丁克”一族,他们崇尚自由,重视自我,只要婚姻不要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二人世界里,他们觉得“人”这一撇一捺的高级动物太难养,不要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单单养育就需要花上一辈子的光阴。于是选择了饲养宠物—一只吉娃娃,一只沙皮狗和一只日本截尾猫。

  小亚说,生小孩烦,养小孩更烦。小孩一生下来,就无法扔掉,要吃要喝,怕冷怕热,但又不能不管不问。而养宠物比养人要省心多了。“重要的是,当我在参与了激烈竞争和打拼之后,疲于应付各种关系之时,宠物往往比我爱人更容易让我感到轻松。”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院马教授说,很多“丁克”夫妇选择向宠物释放压力,那时因为夫妻二人不可能时时刻刻相依相伴,一方不在另一方就难免遭受寂寞的袭击。于是他们选择了最通人性的动物,猫、狗、或其它有灵性的宠物。

  曾经看过一则报道,说是一位60岁的妇女“情愿带狗也不愿带孙女”,对儿子和孙女都比较冷淡,但对小狗却极其宠爱。宠物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老伴儿”,变成空巢老人挑战孤独的支点。

  家住杭州横长寿路的刘大娘告诉记者,她养了三年的小狗“黑黑”一个星期前突然失踪了,为此她已经哭了好几次。刘大娘说,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她三年前买了“黑黑”解闷,通人性的“黑黑”与她的感情与日惧增,“黑黑”的失踪让她感觉顿然失去了生活的重心,整天魂不守舍。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像刘大娘这样的“空巢”现象将日益突出。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20.09%,其中,“空巢家庭”户占其中的22.83%。按普查结果计算,全国3.4亿个家庭中,至少有2340万名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需要社会照料。所以,宠物会更有益于这样的家庭,有的老人说,我的狗就像我的孙子。有的说,它完全理解我的悲伤和痛苦,是我最可靠的伴侣。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佟小燕说,宠物在包括“空巢”老人的中国老人群体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虽然他们处于人生暮色中,但情感不老,宠物成了他们老有所乐的精神支撑,弥补了老人的情感寂寞,为他们排遣了孤独。

  据了解,国外有研究证明拥有动物伴侣的老人生活更愉快,寿命更长,在心脏病发作时的幸存可能性更大。饲养宠物的人与不饲养宠物的人相比,他们的血压、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水平都要低一些,这些物质与心脏病有着密切关系。另有报道指出,拥有宠物的成年人比没有养宠物的成年人能极显著地减少感冒、头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及精神上的压力。

  宠物时代,人作为种种幸福与不幸的原创,在宠物面前,有时显得伟岸而又脆弱;博爱却又寂寞。

  宠物减压器

  在许多家庭,宠物已经是不可忽视的家庭成员。有资料显示,98%的宠物主人会经常和宠物说话,80%的宠物主人在谈话中把宠物当作人来对待,28%的人信任宠物,并且与其诉说当天发生的事情。动物伴侣虽然没法和人交谈,却是很好的听众,精神学家早已认识到,只要有倾听的对象,人们的挫折感和焦虑症就会减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升学、就业、看病、养老等一系列大情小事压在人们的心头。而在这个充满竞争和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微妙,让人累让人忧,让人恐惧让人抑郁。每天雾里看花般地应对事业、生活中的真真伪伪、起起落落,危机感日渐强烈而神经越发紧绷。即使你逢场作戏的演技再高,也害怕与人相处的欺诈和危机,不敢稍有分心。可工作之余,又让谁来安抚你那脆弱的神经呢?动物,还是动物。

  马教授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喜爱某种东西,正说明他内心缺乏和需求。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信任与关怀,而与宠物交往却简单、率真,省却了许多烦琐与世故。但也有一部分人养宠物存在权力和个人主义等欲望作崇。一些宠物爱好者在单位受人主宰,受人主宰的感觉自然是不好受的。而跟宠物在一起,不仅没有被主宰的感觉,而且可随时感受主宰他人的滋味。于是,失衡的内心就会平衡很多,就像《卡拉是条狗》中的“老二”只有在“卡拉”面前才能找回自己的尊严一样,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更多饲养宠物的人是与外在世界难以沟通的人,也是难以从同事、同学、家人那里得到真情的人。

  宠物俨然成为了普通百姓最佳的减压器,一些“本来活得很累,所以想轻松,本来活得就复杂,所以想简单”的人可以全部从宠物那里得到。

  用马教授的话说,“宠物是精神鸡汤”。宠物时代,人们对宠物“施爱”的同时,也在接受着它们的情感“反哺”,面对宠物的自然天性,人们或许也在思索彼此间的芜杂与琐碎。

  宠爱动物,还是宠爱自己

  看到“宠”字,爱意溢满全身,无论是宠别人还是被人宠,必定是幸福的。人宠动物,人肯定是幸福的。那作为受宠者的动物呢?表面看看也应该是幸福的:宠物食用品比人的还精细、美丽和昂贵。为了避免宠物受到性骚扰,有专门出售“卫生裤”的商店。宠物卫生、保健、美容、保险、保姆和旅行也受人关注,洗澡是最基本的,其余的还有洗耳、剪毛、修指甲、做造型。人们发出感叹:“如今人不如狗了。”“狗活得比人幸福。”

  然而,每当看到小鸟被关在笼里,养 狗者给狗穿上人衣,束其脖颈,龟、鱼被置于狭囚的空间,就禁不住犯迷糊:这是在宠爱动物,还是在摧残动物?

  也许有人会说,诸如此类的对动物本性的百般限制,是出于施宠者对它们的爱。当然被宠者有没有幸福感、领不领情,施宠者大可以完全不去理会。

  SARS肆虐期间,有人活埋自家宠物,各大城市随处可见遗弃的流浪猫狗,香港流浪猫狗激增至1万只,而这只是因为听闻了猫狗可以将SARS传染给主人的谣言。前不久,曾看到一篇《割喉戴电圈,宠物遭酷刑》的报道,说时下广东人正流行用“宠物忍气吞声术”来限制宠物发出声音。具体手段有二:其一是割断宠物的声带,让它永远不再发出让人讨厌的声音;其二是给宠物戴上带声控的电项圈,宠物一旦发出声音就会受电击的痛苦,再爱叫的宠物也不敢叫了,时间一长也不会叫了。看来,人类对宠物的“宠”是建立在不会让人受到伤害、可以让人感到愉悦的基础上的。即然人类对宠物的感情如此经不起考验,为何表面上还作出对宠物宠爱有加的样子?看来,中国人的爱宠心理很大程度上只是玩赏动物,却自以为宠爱动物。

  说白了,人类宠爱动物是人类自私的表现,是通过宠“物”来宠“我”。观察记者 黄俊英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