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新华网:中国人应为世界作出什么贡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3日15:30 新华网

  作者:陈湘安

  连战来了,踏上阔别60年的大陆。

  明明是同祖同根,却一别就是半个世纪,我们可以越洋跨海今天欧洲明天美国,就是不能到海峡对岸,到自己的家园走一走,尽管那里有血脉至亲,有高朋好友。当连战说离
别60年第一次回到这里的时候,炎黄子孙的心里,不知是一丝酸楚,还是一阵波澜。

  这是大陆的人们第一次亲眼见到台湾政治人物的形象。真诚,儒雅,坚定,开阔,轻松,还不失风趣,像一家人。一开口说话就知道是中华民族的后人。血管里流淌的是轩黄华胄的血液。

  坦率地说,连战在北大的演讲出乎我的预想。他用母亲平实的故事开头,拉近了普通人和政治人物的距离;他用诙谐,拉近了彼辈人与年轻一代的距离;他用历史,拉近了过去与现在的距离;他用包容和多元的求同,拉近了台湾和大陆的距离;用合作和双赢的理念,携手开创未来。有勇气,也有智慧,无官气,不僵化。网友们给他打了不低的分数。想起此前有媒体说他给人的印象木讷,看来相互不接触会带来多少误读。

  讲话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我们不能只喊口号,一定要创新,合作、创新才有机会。

  胡锦涛主席会见连战时说:我们要向世界表明,两岸的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彼此的矛盾和问题,共同争取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前景,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句句掷地有声。

  中国经济的连续快速增长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已经成为世界有目共睹的事实。同样,中国的崛起必定也将会为世界政治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首先可能为世界政治作出什么贡献呢?我以为中国将为世界作出的最大的贡献是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如果用两个字来表达的话,那就是“和谐”。一百多年来,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富强,我们的先辈们几经痛苦地向西方学习,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科学、文化,经济管理和政治理念,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今天,还在继续延伸。但在现代化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被忽略,轻视,甚至被彻底否定了,“孩子和脏水”被一起泼掉了。待我们回过头来寻找自己的根的时候,我们发现,那片园地已经一派荒芜,割裂,甚至混乱无序,充满了断代所造成的缺失和扭曲。人们现今急匆匆地去重新挖掘各种名义的古典文化——易学,老庄,孔子的儒家礼教,程朱理学……想从他们中间找到与现代承接的纽带。但是,有谁说的清楚什么是与西方文化不同的中华文化?遗憾的是到今天还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整体、清晰、科学的共识。

  我们暂不去管中华文化的独有属性当怎样表述,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和”。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和谐”。和在历史上是被误解最多的一个词,以致于提起它潜在的否定成分多于肯定。其实它和软弱退让没有半点关系,它不是一团和气,委曲求全,不是无原则,无锐气,而是和而不同,方而不割,光而不肆,多赢共胜。“德莫大于和,道莫大于中”。中与和是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述。和是内涵,中是外相。不仅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经济发展要和谐,民族相处要和谐,国家关系也要和谐,这就是中华文化对世界发展最有价值的贡献,也是中华文化最神秘的魅力所在。

  人类有记载以来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手段被一些人错看成最简单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因此,和平永远存在人们的心里,而战争却是活生生的现实。

  但是,当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面貌登上世界舞台的时候,又怎样应对这个世界呢?

  东西德分裂40多年,德国人用统一向世人说明,他们不仅不怕曲折艰险实现了统一,而且痛快地告别过去,永远与纳粹的历史划清界限。2000年6月 ,金大中与金正日在平壤举行了自1945年以来的首次峰会,他们在告别午餐会上一起合唱了《统一是我们的心愿》。大陆和台湾已经分隔50多年,时间也不短了。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怎样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中国人在21世纪要给世界交出的严肃答卷。也是发挥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历史机会。

  连战先生在北大的演讲用了一句引语作为结束,很精彩,赢来了长时间的掌声:“假如我们不做,谁做?假如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这个问题提得好及时,恰当。

  现在是选择和构建一种双方均可接受的、符合两岸中国人民长远利益的和平统一框架的时候了。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