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新首钢到底需要多少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15:32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程海涛

  2005年的唐山,一场大震荡再次来临。不过,与30年前那场骇人的地震不同,这次震荡给唐山人带来的是机遇 和惊喜。而与此同时,首钢也正经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剧烈的变革。最后的结果决定着首钢工人的命运,决定着曹妃甸今后 在中国工业史上的命运,也决定着未来钢铁产业布局的成与败。

  首钢搬迁无论对于北方工业重地唐山,还是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首钢,都是一次大震荡。同时,它的一举一动 ,也深深牵动着国人的神经。

  各种各样的问题吸引着媒体与大众的眼球,也让这家钢铁“巨无霸”不胜其烦,并尽量保持沉默;而另一面的唐山, 无论是坊间传言还是官方批文,“首钢”二字在当地的使用率不亚于当年的那场地震。

  唐山人说,这并非一厢情愿,而是首钢的搬迁能为唐山带来一次实实在在的变革。这一点从唐山的城市建设改造中就 能感受到,唐山人对首钢的到来抱有极大的热情。

  为什么是曹妃甸

  2008年北京要办绿色奥运,大部分重度污染企业将被迁出京城,政界、学界也想借此机会把北京重工业全部清除 出门,使北京城市职能更趋合理。那么这些企业搬到什么地方?北京周边城市无不磨刀霍霍,希望甘露洒向自己。

  在唐山2003年的各种文件里,提及最多的一个词是“大北京经济区概念”,唐山渴望被纳入北京所考虑的序列中 。

  曹妃甸距天津70公里,离唐山85公里,离北京220公里,距秦皇岛170公里,在整个京津冀区域合作中的地 位可谓得天独厚。正因为此,首钢最终把“绣球”抛向了曹妃甸。

  为了曹妃甸工程上马,唐山人整整跑了12年。他们先后邀请了14名两院院士为项目顾问,主持了30多个国家甲 级设计院招标参加规划设计,聘请了3600多名专家参加论证。

  12年间,曹妃甸前期工程总投入达6000多万元。2000年6月,现任唐山市发改委主任薛渤受当时的国家计 委委托,参加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的对《京唐港曹妃甸港区矿石码头项目建议书》的评估。

  薛渤介绍说:“曹妃甸是中国少有的不需要开挖人工航道和港池,可停靠25万吨级船舶的大型深水港址,这有利于 钢铁企业的原料和产品输入与输出;另外,冀东地区已探明铁矿保有储量44亿吨,是全国三大铁矿区之一,为钢厂铁矿石的 供应提供了保障;还有就是曹妃甸岛与陆地之间有150平方公里的滩涂地,建厂可不占用耕地。”

  新首钢只需7000人?

  说到底,首钢搬迁,牵动各方神经的还是两地的工人安置与就业问题。唐山市发改委工业处处长胡世宁也说:“首钢 最终能否迁往曹妃甸,最大的阻力是职工安置问题。”

  “我们曾想在曹妃甸与北京间建一条磁悬浮铁路,那时两地之间只有不到1个小时的车程,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唐山还没有经济实力建这样一条昂贵的铁路。而北京焦化厂搬到京唐开发区的经验是,愿意过来的只有2000多人,他们仍 保留北京户口,剩下的人在北京原厂址经营其他产业。”

  现在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唐山当地人对首钢工人的安置问题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老徐是地道的唐山人,此前是宣化 钢铁厂的一名技术工,1998年由于一场意外事故,造成身体重度烧伤。

  老徐的两个儿子,一个中专刚毕业,另一个高中在读。老徐打算将刚毕业的大儿子送进钢厂上班,后来听说首钢要搬 至唐山,老徐兴奋了好一阵子。

  他琢磨着,首钢搬至唐山,肯定要在当地招一大批工人,而儿子上中专念的书就是一所钢铁冶金学校,这似乎让他看 到了希望。在众多期盼着进首钢工作的唐山人里,老徐可能是一个典型。

  不过,针对这一问题,薛渤却语出惊人。他向记者透露道:“首钢搬到唐山,一期是800万吨,但劳动定员只有7 000人。新建成的首钢是目前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钢厂之一,需要从北京过来的原厂职工也仅仅是一些主要的管理人员 和技术员工。”

  “在国外一些先进钢铁企业的工厂里,你基本上看不到工人,炼钢炼铁全程都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操作。将来的曹妃 甸钢厂比这个先进程度还要高,所以7000人足矣!”薛主任的这番言语可能又会让老徐们失望了。

  安置犹如雾里看花

  首钢落户唐山,在唐山人眼里,能使当地的经济实现利益最大化,“京津塘”从此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京津唐”。除 此之外,大量的闲散劳动力和下岗职工都能借首钢这尊“菩萨”,从此“洗脚上岸”,成为一名“光荣”的首钢职工……

  记者在唐海县采访过程中发现,一家名为“曹妃甸围海造地一期工程公司”的单位已经在唐海县成立,主要负责一期 工程的开发。该公司由三个股东共同投资,分别是首钢、唐钢和唐山建设投资公司。

  “严格意义上讲,首钢不是搬迁,原来的生产设备基本上没有动,而是在曹妃甸由两家企业联合成立一个新的股份制 企业。”薛渤说。

  如果说首钢的搬迁,对北京和石景山区来说是一个忍痛割爱的决策,那么按照薛渤“新建成的首钢只需要7000人 ”的说法,搬迁受打击最大的莫过于首钢职工。

  首钢在北京地区现有8.4万名在职职工,按照此前媒体披露的数据,搬迁后将富余6万多人,也就是说,新首钢仍 可以安置2万余人。但现在来看,这2万首钢人中也将有近2/3面临“失业”的危险。这不能不说是首钢人的痛。

  从首钢迁入曹妃甸新址到首钢与唐钢联营,整合为新的股份制企业;从最初各家媒体披露的新首钢将带去2万余名原 厂职工到只需7000人……首钢的搬迁和人员安置问题犹如雾里看花一般,让人难以琢磨。

  不仅仅是首钢工人

  如果从经济利益考虑,首钢唐钢合作是首钢离开北京发展的最佳选择,两家企业能够“牵手”,也无疑是双赢的。从 人员安置与社会劳动力的就业角度来看,也可能会让唐山人的憧憬变为现实。

  薛渤称,首钢进入唐山,首要问题是能安排七、八万人直接或间接就业。“现在唐钢的生产量是700万吨,有5万 人就业。首钢与唐钢联营后,这5万人不会离开岗位,不会影响他们的就业。除此之外,还能安排一部分人直接或间接从业。 ”薛渤称。

  但从长远来看,首钢与唐钢联营后,唐山将逐步取缔关停一些小厂,这就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人员需要另行安置。唐 山市政府的一份资料显示:当地“国家承认”的钢铁企业有57家,从事钢铁就业的达十几万人。

  而采访中唐山市政府一位官员对记者称,唐山目前至少有400家各类钢铁企业,捧“铁”饭碗的唐山人大概在几十 万。显然,钢铁工业已成为支撑唐山市劳动力市场的第一支柱。

  “唐山是全国主要的钢铁生产基地,首钢进来后,我们要整顿钢铁产业,延伸产业链,砍掉一些小厂,那么也将会有 几万人面临下岗,这部分人如何安置?也是我们需要去面对的现实。并不是说首钢职工下岗了,唐山的闲置人员就能安置。” 薛渤说。

  一座县城的崛起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距离唐山市只有个把小时车程的唐海县。如果按行政区划,曹妃甸应该属唐山市滦南县管辖 ,但因其距唐海县仅40公里,而且该县是通往曹妃甸港区的必经之路,所以曹妃甸的建设为唐海县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 史性机遇。

  唐海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县,在唐山市辖各县里经济水平排名落后,但随着曹妃甸工程项目的启动,许多外来投资 纷纷赶到唐海县。唐海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之海告诉记者:作为曹妃甸港口的直接腹地,唐海已经做好了迎接首钢的充分准 备。

  4月27日,记者沿着连接曹妃甸与唐海县城的青林公路一路望去,随处可见正在拔地而起的楼房建筑。紧邻青林公 路的唐海四农场场部边,8栋商住楼正在施工。随行的出租车司机笑着对记者说:“其中的店铺每平方米3200多元,卖得 特别火,没盖好前已经销售完了!”

  与青林公路两边商住房紧俏相同,距曹妃甸港约40公里的唐海县城,近两年的房价,也因曹妃甸工业区建设以及首 钢搬迁的消息而一路攀升。“原来县城内的商品房,最好的也就是1000元/平方米,现在已经涨到了1800元/平方米 。”王之海介绍说。

  其实,唐海人对于自己腾飞的期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首钢的迁入。记者在唐海县的一份汇报材料上看到,唐海县目 前城镇人口为3万多人,首钢来曹妃甸的约1万人,相当于唐海县城镇人口的1/3,如果这些人生活居住在唐海县,对于唐 海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市场就业将是巨大的。

  唐海县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明,首钢需要招聘一批技术工人,唐海县人已开始摩拳擦掌。县政府甚至很有“远见 ”地与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创建了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唐海曹妃甸校区,着眼于为未来的首钢培养人才。

  王之海说,从地域关系上,唐海县与曹妃甸港区相距40公里,其间有公路相连,交通便利。根据规划,建成后的曹 妃甸面积将达310平方公里,将使唐海县与曹妃甸拉得更近。

  “310平方公里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半个新加坡的国土面积。”王之海形容道。

  曹妃甸的“野心”

  唐山人有一句很形象的比喻:“曹妃甸港的建设因首钢而起,所以首钢感冒,曹妃甸就会打喷嚏”。

  现在的曹妃甸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热闹,一拨接一拨的记者和领导相继蜂拥而至。这座一度被唐山人遗忘的小岛,近 些年成了众多目光聚焦的对象。

  “小时候就听说过曹妃甸,但那时不像现在,只是环渤海上的一个小岛,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王之海在介绍曹妃 甸时如此形容。

  沿着18.47公里的通岛砂石路进入曹妃甸建设工地,整个工地车水马龙,灯塔高耸,夯机林立,热火朝天的施工 现场时刻振奋着来访者的神经。

  岛上的通路、通信工程已基本完成,供电工程在紧张施工,轰隆隆的机器正不停地喷出沙柱,忙着填海造地。

  随行的司机告诉记者,通过吹沙填海,曹妃甸已造出近1.8平方公里的陆地,52根长70米、桩重88吨的钢管 也成功打入海底,用于首钢搬迁的两个25万吨级泊位的矿石码头一期沉桩工程已如期竣工。

  “一吨石头60元,像这样的车载重量是30吨,拉一车铁矿石的费用是2000元左右,这一车石头倒下去,根本 不当事儿。你想想,填这片海需要多少车石头?”在填海造地的施工现场,在这里干活的徐师傅指着脚下已填好的陆地对记者 说。“为了填这片海,搬平了两座山!”另一位李姓师傅说。

  “到2007年国庆时,搬迁后的首钢将产出第一批钢铁,到2008年初,新首钢就开始试运营,一期工程完成后 可年产800万吨精品钢,一年的工业增加值可达200亿至300亿元;二期工程完成后,年产精品钢1500万吨。”

  “届时,不仅能吸纳20万人就业,大大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能从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新唐山。”

  首钢搬迁不会让“污染下乡”

  首钢一直是北京的污染大户。在3月初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副局长汪纪戎指出,首钢搬迁减少的 污染物相当于上百家小型工业企业的排放总量。

  不可否认,首钢搬迁无疑会使北京的天更蓝,但是这种污染会不会“转嫁”给河北呢?“首钢搬迁不会让‘污染下乡 ’。”这是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在接受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

  “第一,我们按照循环型的原则,以钢铁工业为核心,相关工业成辅助布局,实现了污染的零排放。第二,建成后的 钢厂,无论是在生产技术上、规模上、循环经济利用率上还是污染的排放程度上,绝对是世界级最先进的钢铁企业。”

  “我们的原则就是不放走1米废气,不丢掉一粒煤渣,不放弃一滴废水。污染的零排放是一个设计思想,不是完全没 有任何污染的排放,可能有一些跑冒滴漏,但在整个环境保护的工艺处理上,我们是污染零排放的设计思想。”薛渤对记者说 。

  据记者了解,绝大部分钢厂对水和铁矿石的消耗数量惊人。每炼1吨钢就需要6-8吨水和1.6吨铁矿石。如果年 产钢1000万吨,就需要8000万吨水和1600万吨铁矿石。而事实上,唐山市乃至整个河北省也属于缺水省市。

  据河北水利部门统计,2003年底,河北地下水开采量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28亿立方米上升到173.2 1亿立方米,全省缺水110亿立方米。而唐山81.9%的钢铁企业和96.7%的农村用水都是地下水。

  看来,唐山为了迎接首钢的到来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不过,既然“京津唐”的宏伟蓝图已定,我们就只有祝福首钢 、祝福唐山。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