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瞭望东方周刊:楼市未来将经历大的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12:52 瞭望东方周刊

  “去年年底我们手上的住宅就已经出手了,当时我们也劝那帮温州朋友,他们不听,还在买进”

  5月17日下午,浦东崂山路上的浦东房产交易中心,柜台内工作人员忙忙碌碌,大厅里坐满了前来办理各种房屋买卖手续的人们。这时候,外面正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一位面容清瘦的中年人,和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在西大厅一边用上海话聊着,一边等候着柜台叫自己的号码。

  中年人刚刚卖掉自己在浦东投资的一套二手房,捏着两把钥匙的手搭在椅子的靠背上,转过身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要买房啊,等一等吧,不是6·1大限嘛,等6月1号之后,抛的多了,再买。”

  中年人所说的“6·1大限”,正是指七部委的房地产新政。新政规定,从2005年6月1日起开始对购房两年内交易的短期投机客征收5%的全额营业税。七部委联手发文调控楼市,犹如七剑客联手使出独孤九剑,直指楼市命门。

  “七部委新政,是至今为止最严厉的政策,因为这次《人民日报》也发了评论员文章。”有市场观察人士评论说。

  今年“两会”之后,中央、地方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在国家政策的步步紧逼之下,楼市陷入僵持状态:投资客纷纷抛售持有的住宅,而购房者持币观望,等待楼价下跌。

  而七部委新政之后,这种僵持局面即将被打破,楼市未来将经历一次大的调整。这成了目前业内人士的共识。

  人们似乎有一种预感:上海楼市这头强大的骆驼,在接连不断的稻草来袭之后,开始告别疯狂,缓缓下行。

  联手的奥妙

  5月12日,国家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监会等七部委联手发布了《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

  七部委新政打击炒房,限制炒卖土地,这是见诸媒体的惯常评述,但是如果仅用“打击炒房、限制炒卖土地”来概括这场新政,显然是小看了新政的威力。

  此次意见是国家相关部委首次步调一致地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此前,中央调控政策,始终以央行限制房贷、加息,国土资源部控制土地,以及国务院以行政命令发布文告等形式出现。国家各部委之间观点不一,政策执行互相牵制的事情时有发生。

  最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见》是以建设部牵头发文的,而建设部在中国房地产是否过热的问题上,一直以来是个“多头”。

  “不可轻言过热”、“ 投资性住房需求对社会有益无害”、“房地产泡沫之说并不成立”等等,建设部的观点,在去年遭受过多方质疑。

  显然,作为房地产行业直接领导部门的建设部,牵头出台此次调控新政,意义非同一般。

  “建设部要从大局出发,七部委政策,表明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方面已经达成共识,这传递了一个明确的政策信号。”建设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5月13日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明确指出:“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与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关系密切,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现在房地产面临的问题虽然是局部性、结构性的,但如不及时加以解决,有可能演化成全局性问题,影响宏观经济稳定。”

  发改委的态度也颇为微妙。就在去年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之前,银监会与发改委在沟通意见时还有诸多分歧。

  据一位参与该《指引》起草的人士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当时发改委认为银行应该限制房地产开发贷款,但是对个人住房贷款应该鼓励,他们认为老百姓信用好。最后我们还是坚持将控制借款人住房贷款的月支出与收入比写进了《指引》。”

  而这次的新政,发改委也成为力倡房地产调控的参与部门。

  业界专家认为,这次各部委的步调一致,不仅说明中央部委之间,对房地产局部过热的认识,已经不容置疑,而且也暗示,这次新政的执行力度将会很大。

  谁将被套牢

  七部委《意见》再次重申了今年3-4月份国务院“新旧八条”当中,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加大土地供应调控,禁止炒卖土地,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等调控措施。

  而且,新政提出一条税收政策规定,自今年6月1日起,凡是购买房屋不到2年转让的,不管有没有赚钱都要收税,而且是收全额税,与上海之前实行的差额征收营业税大不相同。

  林荣时是一家由温州人和台州人组成的房产投资公司的董事。5月13日,在浦东一场房地产业内人士座谈会上,林荣时说:“上海新房当中10套有6套是温州人买的,在松江,他们手上拥有的商品房足以搅动当地房地产市场格局,而现在温州人大批资金被套牢。”

  话音刚落,就震住了几位几分钟前发言“看多”的专家。“如果这样说,上海楼市就比较危险了。”会谈中原本多空各持己见的场面发生戏剧性变化。

  会后,《瞭望东方周刊》约林荣时采访时,他正在吃晚饭:“说温州人套牢了,只是暂时卖不出去,他们买进的时候,都从开发商手上拿到很低的价钱,如果大家都杀价抛售,上海投资者要割肉了,他们还有的赚。”林嘴里的饭菜嚼得香甜,口气不在乎。

  林荣时说,“被套住的是那些中小投资客,我们属于温州投资客中的大户,去年年底我们手上的住宅就已经出手了,当时我们也劝那帮温州朋友,他们不听,还在买进。”

  一部分幸运的温州投资者,从下半年开始,就抽身离开如火如荼的上海楼市,或者抛出住宅,买入商业地产,或者干脆掉头到北京、重庆等地去投资。

  “我们现在就在谈一个酒店式公寓项目的收购,资金总额达3个亿。”林荣时说。

  海外基金大撤退

  在楼市遭遇国家政策的连环打压的时候,一向积极乐观的海外基金也逐渐从上海住宅市场悄悄撤退,转向商业领域或者其他地区市场。

  3月17日,就在央行调整房地产贷款利率的当天,荷兰ING国际房地产集团中国区资产管理总监PETER CROWHURST 面对《瞭望东方周刊》对其中国发展战略的追问,还在狡黠地三缄其口。

  而就在一个月后,4月22日,荷兰ING国际房地产集团就把其在松江复地香堤苑拥有的30%权益,合价人民币3080.52万元,卖给了持有该公司60%权益的远景房地产。专业人士分析,这次股权出售,荷兰ING将净赚1814.11万元,近1年的回报率高达140%。

  “事实上,ING从去年年底开始就已经开始筹备3个房地产基金,期望用于发展住宅以外的项目。”基强联行董事总经理陈基强透露说。在1995年的房地产低谷时,ING也不曾放弃中国市场。

  而PETER CROWHURST也曾经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上海的办公楼好项目还不多,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之外他们对零售物业也表示有相当大的兴趣。

  无独有偶,4月19日,摩根大通按每股平均价2.09港元,减持上海复地270万股,涉及金额约564万港元,持股量由9.28%降至8.97%。

  从上海住宅市场撤退的还有新加坡凯德置地,这家在上海开发了十数个住宅楼盘,多个商业办公楼项目的实力开发商,在2005年初几个月里,公司战略发生很大变化。

  新加坡凯德置地把新茂大厦、百腾大厦两栋办公楼分别卖给澳大利亚的麦格里和美国高盛,上海只剩一个来福士广场商业项目;随即在北京买进两栋办公楼,又于4月底在宁波斥资10亿买下了一块做住宅商用综合开发的土地。

  专业人士认为,凯德置地改变策略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分散风险,另外一点就是上海住宅的投资价值下滑,而商业物业的投资价值被普遍看好。

  戴德梁行投资部助理董事叶建成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称:“目前,上海住宅租赁回报率仅在3%左右,而商业办公物业由于价格相对增长缓慢,租赁回报率可以达到8%左右。与香港相比,目前内地的办公商业物业的投资潜力与价值空间很大。”

  由此不难理解,在国家宏观调控当口,高盛反而逆势而上,斥巨资买下了上海的办公楼。

  晚跌不如早跌

  “这一轮调控,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遏制投机。”仲量联行中国区董事陈立民慢条斯理地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因为新营业税的征收,投资客为了避免缴高额税收,期望早期脱手,在投资客抛盘数量增加、购房者持币观望的情况下,楼市信心遭受打击,突破心理关口,楼价会不会全线下滑,甚至崩盘?

  陈立民说,“套用李嘉诚的话,对市场不要太悲观,也不太乐观。”长期来看,陈是看好上海楼市的。

  从高端市场来看,“我的那些富豪朋友,还在买顶级的物业,这些顶级的豪宅在上海也就十栋八栋,他们挑选的余地并不大。2000万一套,一次性付款,这些物业有消费者在那里支撑,影响不大的。”

  陈立民说的这些顶级物业价格都是赶超英美的,全中国能买得起这些住宅的没多少人。但是,他认为,楼市以往的误区在于,把所有的房子都拿来与这些豪宅的价格作比拼。

  “中档住宅的部分,国家正在打击投机,低档住房的部分正在加大供应,这次调控只是会对市场做一次调整。”

  但是,市场能够承受多大幅度的调整?未来的市场谁也难以预料。

  国家出台调控政策打压楼市,银行系统是否做好了楼价下跌,应付金融风险的准备?参与此次七部委新政的银监局系统人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晚跌不如早跌,要是现在不控制,将来的风险更大。”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华民也同样认为,“趁现在人民币还没升值,投资力量还没有衰竭,挤一挤房地产泡沫,否则等人民币升值了,抛盘的更多,那时候调控就来不及了。”

  一个产业的飞速发展,资金、资源、人力的高度积聚,使房地产行业几乎成为挟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定时炸弹。幸运的是,国家已经出手,一边打压楼市投机,一边着手股权分置试点,两只手的力度,都看得出政府“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决心。

  林荣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们的温州股东已经把一部分资金从楼市转入股市了。-

  全额征收和差额征收

  如果一套住宅总价100万买进,一年内130万卖出,上海规定要缴的营业税是增值部分30万的5%,不算附加税,要上缴1.5万,投资这套房屋可以净赚28.5万。而新政一旦实施,就要上缴130万的5%,也即6.5万的营业税。投资客利润将因此大大缩水。

  如果仅仅只是利润缩水,还有20多万可以赚,倒还是不错的生意。但是,眼下的情况是,投资客手上的房子已经成了烫手山芋,卖也卖不出去,利润变成了镜花水月。《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高艳平/ 上海报道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