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熟肉制品加工作坊为何难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18:25 内蒙古晨报 | ||||||||
黑作坊多设在居民屋中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刘欣荣 通讯员 李桂贤 金剑)长期以来,用猪牛羊的头、蹄、内脏和鸡禽加工的熟肉制品颇受消费者青睐。而来自呼市工商局的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呼市地区肉食品加工正规企业甚少,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基本上来自个体小作坊,无任何证照的黑窝点所占比重较大。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的黑作坊为何屡打不绝? 黑作坊存在问题多
据了解,由于熟肉制品具有加工方法简单、投资小、保质期短等特点,更适合于小作坊生产。因此,呼市城郊接合部及近郊乡村中存在着众多熟肉制品加工小作坊。在呼市鄂尔多斯西路原食品公司的周边地区,此类加工作坊更为集中。这些加工作坊的业主大都租用民房作为加工场所生产加工肉类产品。据了解,此类加工点存在卫生条件差、进货渠道乱、原料未经检疫检验、产品安全保障条件差等问题。由于这些小作坊设施简陋,不符合加工食品的基本要求,卫生部门不能发放卫生许可证,工商部门也不能发放营业执照,致使大多加工点成为无证、无照的黑加工点。 半夜加工凌晨卖货 既是无证无照黑窝点,执法部门为何不予以取缔?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各职能部门的执法人员一直在擦亮眼睛紧盯市场,无奈不法经营者“高招”频出,捉迷藏式的游击战令执法人员大倒苦水。“一些加工作坊为逃避打击,从地上转移到地下,由公开转移到隐蔽,时间也改为半夜加工,凌晨卖货,有时被执法部门查处取缔了,不法业主几天后又另起一处民宅,重新开张,屡禁不止。”呼市质监部门一位执法人员无奈地说。 据介绍,由于市场上对此类熟肉制品有需求,一些具备加工条件的企业因获利少不愿意加入该行业,导致小作坊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几年来,通过呼市工商、卫生、质监等有关部门对该类无证、无照小加工作坊持续不断的严厉打击它们,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 老板多是下岗职工 采访中,呼市工商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经摸底调查发现,呼市地区此类熟肉制品加工作坊的业主主要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是呼市原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另一部分是呼市周边旗县的农民。他们长期从事此类熟肉制品加工经营并以此作为生活的来源。执法部门查处取缔这些小加工作坊时,时常遭遇激烈对抗,执法阻力很大。而该类小作坊地处尚未开发的城乡接合部和近郊乡村里,不具备污水排放等基本的市政设施,要求其彻底改造加工场所,规范经营难度很大。 急需建立加工市场 据悉,呼市地区目前加工熟肉食品的正规大型企业很少。呼市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均表示,依据多年的监管实践经验,解决此类问题应坚持疏导的方针,以防为主,防打结合,效果将更为明显。同时提出建议,认为由呼市政府牵头组织开发商修建熟肉制品加工市场已迫在眉睫。按照熟肉制品加工的卫生要求,建成功能齐全适合个体加工使用的标准规范单间小作坊,并配备符合卫生要求的加工器具,以出租、出售的方式,把从事熟肉制品加工的经营者规范到市场内生产经营。同时,熟肉制品加工经营者集中到一个加工市场内经营便于监督管理,又能很好地将各项食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能较好地解决目前熟肉制品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同时还可增加就业岗位,增加税费收入。 建议出台优惠政策 呼市工商局等部门提出建议,熟肉制品加工市场建立后,呼市政府应制定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吸引鼓励熟肉制品的加工经营者入场经营。工商、卫生、质监等有关职能部门密切协作、齐抓共管,以此做好加工市场的食品安全工作。 为保障熟肉制品加工质量,还可以控制货源,增强加工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具体方法是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即呼市现有的定点屠宰场产生的头蹄内脏在供给入场经营者时,由经营者交付一定数量的产品质量安全保证金。经营者加工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可将保证金扣除并予以处罚。同时在加工市场内建立熟肉制品加工资助基金,用于扶持名优品牌熟肉制品加工,在保障市民食用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本报对此将继续予以关注。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