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国生命小康指数为74分 健康质量尚处于低层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4日18:04 《小康》杂志

  中国人在对寿命的追求、对死亡的克服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与世界发达地区的距离日益接近。但同时,国人也日益追求生命质量,主观的“挑剔”不断提高。

  人均寿命增长快,生命质量待提高

  中国生命小康指数为74分

  本刊记者 张辉 报道

  2005年4月至5月期间,由《小康》杂志社与有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专家联合组成的“中国小康指数”调查组,采取非概率抽样的社会研究方法,对中国生命小康状况进行了测评,根据测评和专家评估,结果得出中国生命小康指数为74分。

  对人类生命健康的中国贡献

  根据最新统计资料,2002年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7岁,发达地区为76岁,包括中国在内的欠发达地区为65岁,不包括中国的欠发达地区为63岁,中国使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平均预期寿命提高2岁。

  其中,非洲最低,为52岁,北美洲最高,为79岁,接近80岁。分国家来看,南部非洲的博茨瓦纳、莱索托的预期寿命只有37岁;发达地区的日本、中国香港最高,为81岁,瑞典、瑞士、意大利、澳大利亚也都达到80岁,加拿大、新加坡等国为79岁,美国77岁。

  据计算,我国人口男性预期寿命在1982—1983年为63.49岁,女性为66.77岁,1990年男性为66.35岁,女性为69.43岁,1999—2000年男性为68.82岁,女性为71.95岁。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发达国家要差18岁,80年代,差距为8岁左右,目前,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与发达国家比较,约低5岁左右,说明与它们还有差距。但与过去相比,其差距正在缩小。

  2002年,根据卫生部监测统计数据,中国的婴儿死亡率为29‰,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只有亚洲婴儿死亡率(54‰)的一半左右,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61‰)。由于中国的贡献,使整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婴儿死亡率下降了4个千分点。

  这说明,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保障了健康水平的提高。

  民众日益“挑剔”,满意度降低

  本刊调查组发现,尽管衡量中国生命小康的一些关键要素发生质的改变,但民众日益“挑剔”,对质量的追求大大提高,从而导致了民众的满意度下降,这尤其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民众对医疗行业的满意度、对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认同度、卫生部门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及效力满意度、保健品市场的信任度、体育健身设施的满意度、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感受度。

  中国普通民众所感受到的生命小康程度不高,仅23.4%的人对自身的生命质量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尤其在医疗服务和保健品市场这两方面,民众普遍缺乏信心,其中六成受访者对当下中国的医疗行业处于低满意度状态,超过半数的民众认为保健品市场值得怀疑。相比之下,经历过非典和禽流感疫情的中国人,对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时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处理能力表示认同。而在一个奉行竞技体育的国度里,民众对体育健身设施的需求并不强烈,满意程度也相对较高。

  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0份,有效回收问卷8266份,城镇地区调查采取多段随机抽样,农村地区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区域涵盖中国东部、中部、南部、西部、东北部,涉及全国8个大中城市,8个小城镇和9个农村地区。

  调查的抽样误差在95%置信度下为+1.03%,调查所得数据均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加权处理,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样本基本构成情况为:男、女占有效样本总数比例分别为51.2%和48.8%;年龄构成方面,16—25岁的占16.1%,26—35岁的占26.7%,36—45岁的占28.2%,46—55岁的占21.2%,56—60岁的占7.6%,60岁以上的占0.2%,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0.0%,初中的占33.1%,高中的占33.4%,大专的占12.3%,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占11.1%。

  连接

  被调查者有话要说

  最不满意“收费乱,看病贵”

  作为健康产业中最核心的医疗服务行业,尽管国家花了大力气,试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建立特殊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然而事情的结果往往难尽如人意。

  在对医疗服务行业的满意度调查中,收费乱、看病贵是目前病人最不满意的第一位问题,分别有35.4%和40.8%的民众表示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还有63.2%的人认为药价虚高。无锡市民吴先生的女儿有一次发烧,前前后后的医药费竟然用了2000多元。“看一次病,我基本上把一个月的工资都贴进去了。” 吴先生无奈地说,“有关部门应把药价的水分挤掉,真正还老百姓实惠。”

  据统计,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88元,比1999年增长25.1%,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318元,增长29.5%,医药费用如此不断上涨且居高不下,让病人及其家属不堪重负,甚至在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苦涩的祈祷式口头禅:“有什么都别有病”。

  调查显示,63.5%的民众对当前的医疗服务质量感到不太满意,58.6%的人认为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71.2%的民众觉得医院的床位数经常不够用,造成“住院难”的现象。此外,由于医疗系统“红包”、“回扣”吃请受礼等现象和不正之风仍然存在,损害病人的利益,78.6%的人对此表示很不满意,另有57.3%的受访者对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表示忧虑。

  在比较农村和城市医疗服务水平时,大部分民众对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目前中国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缺少,医疗卫生公益性和福利性的“含金量”也在逐步降低。82.5%的人认为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大农村医疗投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

  七成民众较满意公共卫生体系

  尽管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抱怨多多,但当问及“如果爆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您觉得当地部门的紧急处理能力和应对能力能否令您放心”时,分别有51.5%和20.3%的民众表示比较放心和完全放心。据分析,这和我国曾经经历的非典和禽流感疫情密不可分,当时建立的一整套应急预案至今保留,成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评价卫生部门监督体系和执法效力时,受访者感觉最不满意的前三位排列顺序依次为食品安全、非法行医和传染病防治,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此又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城镇居民更关注食品安全,而农村居民对非法行医的关注程度更高。其中,民众的满意度又和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即教育程度越高,满意程度越低,学历在小学及小学程度以下人群的满意度最高,为34.7%,大学本科及以上人群的满意度最低,仅为15.3%,两者相差近20个百分点。

  医疗保健广告:将信将疑

  目前,各种医疗广告铺天盖地,都将自己的医生说成是华佗在世,而数不清的保健品广告也竞相争宠,使尽浑身解数让消费者相信只有购买他们的产品,才能真正拥有健康。在调查中,63.8%的民众表示在庞大的信息流中有无所适从的感觉,52.1%的民众认为这些广告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只有22.8%的受访者坚持“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48.6%的民众表示自己就医还是会选择正规的大医院。“民营医院的广告,多半都会夸大其辞。”长期从事媒体行业的陈先生如是说。

  数据还表明,城镇居民的保险意识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分别有72.5%和55.3%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表示愿意为自己的生命小康买保险,但真正实际购买保险的却远低于这两个数值,其实现可能性与家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家庭收入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买保险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受访者对保健品的选择倾向方面,长寿类和复合类(如补钙加锌)的保健品相对受欢迎,尽管有50.3%的人认为保健品效果并不明显,但77.3%的人还是愿意以此作为赠送亲朋好友的礼品,只有22.6%的民众选择自费进补。

  健康质量尚处于低层次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性处于完全的完好状态。”源自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以疾病预防治疗为目的的“第一次保健革命”尚未结束,所谓的“第二次保健革命”已经开始,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也将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看,这种转变体现在由单一的、个体的防治疾病,转向着眼于经济、社会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倡导全人类的健康;由维护生命存在转向提高生命质量。正是出于人们观念的转型,生命小康势必对中国健康产业提出新的挑战。

  调查显示,近八成民众健康质量尚处于关注第一层次的身体健康,仍在通过自身的努力,孜孜不倦地追求生命小康的实现。值得一提的是,这方面的需求在城镇居民那里表现得尤为迫切,

  从政府角度而言,如何改变原有的“办医院”、“管医院”思路,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加强农村卫生建设、加强卫生执法监督,解决职能“错位”和“缺位”的问题,值得决策者深思。诚如吴仪副总理曾指出的,要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培育健康产业发展。

  国际实践证明,医疗服务越来越成为健康产业的一部分而存在,政府的职责应该是培育和规范包括医疗卫生产业在内的健康产业,利用市场机制,让其在一定制度和法律框架内健康发展。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质量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有意义的生命应该是对自我和外在都有利的、量与质相结合的生存过程。从此意义来说,健康应包含人们生命活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基本方面,对普通民众来说,如何进一步重视生命质量,强化生命质量意识,也是每个现代人不容忽视的。

  链接

  中国大陆

  人均期望寿命前十位地区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中国大陆人均期望寿命为71.4岁。从资料可以看出,人均期望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直辖市和沿海省份等地区。另外,2002年中国香港已晋升全球第三大最长寿地区,人均寿命高达79.5岁,仅次于日本和瑞典。

  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期待寿命的因素,多种多样。有人将之归结为良好的物质生存环境:比如我国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地区,当地为山区,山上长满松树、油茶树和灌木,环境幽静。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们,呼吸的是富含氧离子的新鲜空气,喝的是纯净的山泉水,远离城市喧哗和污染。有的归结为遗传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的健康长寿有15%取决于遗传因素。一般来说,父母寿命长的,其子女的寿命也长。

  总体来说,尽管长寿之道不尽相同,但专家认为,良好的自然环境、愉悦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作息方式、适当的运动和健康有节制的饮食习惯等是长寿的普遍原理。

  深具商业意识的人明白,中国的健康产业市场将是一块非常巨大的蛋糕。

  情迷健康产业

  每天早晨,公园里总是聚集了数不清的市民,他们在进行早锻炼:年轻人跑步;中年人打羽毛球,跳舞;老年人打太极,做操——追求生命小康,是每个人的天性和梦想。在美国《财富》杂志推出的2004年度“全球500强”中,前50强的大公司有7家主业做的是人寿保险或者保健品——围绕生命小康,也是一个庞大的产业。

  随着中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加上老龄化社会结构的提前到来,以及难以阻挡的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进程,人们的身心似乎更显得格外脆弱和娇嫩。据统计,未来若干年内,中国总人口将达到15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至2亿,医学敏感人群将达4.7亿。这意味着中国人下一波生命小康热的到来。深具商业意识的人明白,中国的健康产业市场将是一块非常巨大的蛋糕。

  一份调查显示,医疗消费在京、沪、穗等地已进入社会家庭消费的前五位。据权威机构预测,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中国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占GDP的比重,将由2002年的2.5%上升到2005年的8%。国家统计局有关专家分析,今后推动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七大增长点中就包括医疗保健消费。于是,各路商家该出手时就出手,上演一场场攻城掠地的好戏。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生命小康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电视、报纸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补身、补肾的保健品广告;医院的包治百病回春之术不分昼夜轰炸你我的视听;大街上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澡堂子、洗头店、洗脚店,大有“洗”遍天下之势⋯⋯

  可是,天天健身的人可能活到100岁,天天不健身的人也有可能活到100岁。对于这些难以计量的产业、产品、成果和服务,中国人到底要不要、要多少,更是扯不清的。在中国目前看似喧嚣的健康产业背后,人们对生命小康的感受程度如何?人们对自己的身体保健如何经营和支配?人们对生命质量又有何快乐或苦恼?观点可谓林林总总、千奇百怪,只好罗列于此,请读者自行判断、自行选择。

 [1] [2] [3] [4] [5] [6] [下一页]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