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焦点访谈》专题 > 正文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把真实还给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9日22:18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央视焦点访谈播出节目《把真实还给历史》,以下为节目内容。

  欢迎点击收看视频:把真实还给历史

  主持人 翟树杰: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节目。

  现在我手里拿的这本书叫做《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这是一本由中、日、韩几十名专家、学者历经三年时间共同编写的东亚近现代史读本今天这一读本的中文版在北京正式发行,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这一特殊的年份里,这一读本的发行具有很大的意义。

  解说:

  2005年6月9日上午9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由中、日、韩三国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中文版首发仪式在这里举行。

  步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从2002年3月开始,进行编纂这本书的工作,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三年多的时间了。我们书的最大特点,因为我们不是教科书,但是我们的面要比一般的教科书要宽一些,我们教科书一般是讲本国的历史,我们也会讲到其他的国家。我想当孩子们翻开这本书,一定会觉得很新鲜,因为很多别的国家的情况,以前我们在别的书里,很难见到的。

  解说:

  中、日、韩三国几十名专家、学者用了三年的时间究编写的一这部《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翻开分别用三国语言书写这一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编者们给三个国家的青少年读者分别写的一个前言。

  步平:

  未来是我们青少年的时代,所以对他们来说,特别需要建立一个对过去历史的一个准备认识,这样才能够使我们东亚真正有一个面向和平的未来。这代人,如果他们没有一个准确的科学的历史认识的话,那么就会比较危险了,所以这是我们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

  解说:

  这样一部面向中、日、韩青少年读者的东亚近现代史,三国的专家、学者们是怎么样想起要编写它的呢?

  张连红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教授:

  追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01年的时候,在日本大阪召开的一个日本右翼组织的一个集会,这个集会公开地叫嚣,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朱成山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研究员:

  这样(他们)在2001年编了一个叫所谓新的历史教科书,就是这本书,是由扶桑社出版的,那么在这本书上就对历史进行了一次篡改,但是这本书在2001年6月被日本文部省文部科学省正式批准出版,这样一来我们当时包括我们中国、韩国也包括日本一些进步学者一起抗议。

  俵义文 “儿童与教科书全国网络21世纪”事务局长:

  新历史教科书不提从军慰安妇问题,对南京大屠杀态度轻视,书中不仅几乎不提日本对亚洲人民造成的伤害,也不提日本人民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

  大日方纯夫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

  特别是如何看待日本发动的战争和日本对东亚的侵略,以及日本建立的殖民地,成为最主要的问题,但是很遗憾,日本并没有对此进行回答。因此对于战争、殖民地问题如何看待?成为一个很大的课题,这也是中国、日本、韩国三国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课题。

  解说:

  于是2001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历史认知与东亚和平论坛会议上,日本学者首次提出,中、日、韩的学者们应该共同努力编写一本有着正确历史观的东亚近现代史。

  李宗远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员:

  那么中国、韩国的这样一些学者,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提议。

  解说:

  可是对于东亚三国来说,虽然有着共同的近现代史,但从未形成共同历史观,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决定了对许多的历史事件,三国的学者都会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在许许多多的困难面前,三国的专家、学者们没有退缩,经过近一年的讨论后,三国的学者认定,他们要以中、日、韩三国的视角来编写这部“前无古人”的历史读本。

  李宗远 :

  这个视角是非常独特的,也是我们编这本书的一个出发点,就是以东亚的三国或者是东亚地区的历史发展为一个脉络来描述我们整个东亚的从明末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历史发展。

  解说:

  这样在这部《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中、日、韩三国当时发生的大事都不再是一个国家孤立的事件了,都被放在了整个东亚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进行考察。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给三国人民带来的苦难,这本书给读者做了全方位的阐述,对日本的读者们来说,他们将第一次比较全面地了解到日本军国主义在当时的中国和朝鲜究竟干些了什么?

  朱成山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研究员:

  比方讲我们这一章的第一节,就是对中国东北地区的这种侵略。首先从“九.一八”开始,1931年的“九.一八”开始,然后是对满洲的傀儡政权的扶植,社会经济的,包括中国的反满抗日战争。这四节,这四个目,都把这个写得非常充分。那这章的关键是在第三节,第三节就是日本侵华,对中国民众的残害,突出一个“残害”,这里面“残害”是在,这里面一个目就是战场上的民众和难民,这里面就写到了我们的民众,当时的日本侵华造成许许多多的民众流离失所,特别讲到了日本抢掳劳工。第二个目就是南京大屠杀,完整的南京大屠杀进行了表述和定性。那么后面还有三光政策、无差别轰炸、无人区,这是第三目。第四目就是毒气战、细菌战和人体实验,第五节是性暴力,日军性暴力。所以凡是日军在华的这些主要的暴行,在这里面都得到了充分地描述和体现。

  解说:

  而对中国的读者来说,我们在书中除了能看到这些惨痛的历史史实以外,还能了解到当时日、韩两国人民真实的处境。

  朱成山:

  韩国因为经受了五十年的殖民地,所以韩国遭受的苦难和人民遭受的苦难也是非常深重的。我们过去可能有很多人了解不多,仅仅知道我们中国人怎么受害,为什么韩国人一提到日本军国主义,他们也非常愤怒,而且比我们可能还更强烈一点,因为他们是受到了殖民地的这种奴役,所以他们受的伤害更重。所以我们只要把这段韩国人怎么受害,告诉我们的中国的年轻人。

  王希亮:

  那么日本我们要理解什么?日本在在发动略战争的过程中,这14年过程中,日本的国民在天皇制的统治下,在总力战的制度下,他们也狂热地支持战争,但是在支持战争的同时,他们也遭受到了巨大的伤害,除了我们知道了,在教科书中出现的,广岛、长崎原子弹以外,东京大轰炸以外,还有日本的民众,普通民众,特别(是)日本的妇女当时在社会的最底层是如何挣扎,她们是如何生活,如何用自己的血汗去支撑这个战争,这个不义的战争。

  步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但是如果日本的学生强调了这个被害的角度的话,那么对中国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种伤害,因为他们觉得日本在战争中,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加害,很残酷的一种暴行,他们没有谈到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再追问一下,日本的学生为什么没有谈到这点,因为他们不了解,他们的历史教育没有给他们一个准确的信息。那好了,我们把这些东西要准确地告诉他。日本的进步学者来说,他们非常希望从日本的国民加害和被害两个角度、层面上理解战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民众之间达成一种共同反对战争的,共同反对侵略战争的一种共同的认识吧。

  解说:

  这样,这部由三国学者历经三年的努力,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不仅对肆意篡改历史事实的右翼进行了有力的回击,更立足于东亚三国历史的视角,将100多年来东亚的历史,客观、公正地呈现在了三国读者的面前。对这样一部对历史认真负责的书籍,韩国和日本的读者们已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5月26日和27日已经开始发行的韩文和日文版本就分别受到了两国读者的大力推崇。

  尹辉铎 东亚大学校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教授:

  现在在韩国出版的印刷的数量已经达到2万册,而且现在已经销售一空,在社会中反映非常热烈。这在韩国在历史书籍这是不可想象的,也超过了以前的历史书籍,而且准备在2005年的7月份进行再版。

  梅田正己 日本高研文出版社社长:

  在日本发行的情况,因为一般在日本像这类社会科学类书的出版,一般它最低的发行量是从2千册开始,但是因为这次这本书它(的)分量特别重,所以我们最初一开始把它定为2万册开始。在出版之前,因为我们是小的出版社,大家都很担心,如果销售得不好怎么办?如果大家都不感兴趣怎么办?但是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在出版之后大量的要求订货的电话络绎不绝,就像刚才我讲的,就像着火的现场那样的,从早到晚,电话不停地要求我们增加订货,我们增加了二版、三版,一开始是2万册,现在我们已经赠订了1万5千册。那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印刷发行的量是为3万5千册。

  谢寿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

  我们今天正式向全国发行,北京的读者昨天下午三点在西单图书大楼和王府井书店就可以买到这本书了,我们在我们的网上已经开始也在发售。同时从现在批发的情况看,我们今天就已经开始筹备,准备第二次的印刷,相信它是一个会有比较大的销售量的一个结果。

  主持人:

  在这本书的首发仪式上,一位日本人是这样告诉记者的,这本三国学者共同编写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是三国学者在尊重各自固有历史认识的同时,所达成对历史的共识。前世不忘后世之师,面向三国青少年读者的这本书告诉孩子们的,是真实的历史。只有真正地尊重历史,正视东亚历史中存在的问题,本着以史为鉴的精神,东亚才有光明的未来。 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相关专题:央视《焦点访谈》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