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关注:寻找迷失的家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17:04 共同关注 | ||||||||
《共同关注》播出节目《寻找迷失的家园》,以下为节目内容。 以前我们的节目说过很多关于孩子的事儿,今天我想问大家另外一个有关孩子的问题:您知道现在在社会上有多少因为各种原因不幸在他乡流浪的儿童吗?我告诉您,有15万多,这还只是民政部门的粗略统计,可能实际上还不止这么多。这些流浪儿童都是什么情况呢?有的是无家可归,有的是有家不想回,也有的是有家却不知道怎么回。从今天开始,我们
接到这个电话,我们非常感动,马上决定参与他们的行动。但是这个行动刚一开始,大家就发现做这件事情简直是太难了。 (5月28日,离六一节还有四天) 上午10点,记者来到天津市救助管理站设在郊区的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此时,儿保中心三楼大会议室里正在举行迎六一慰问演出。 主持人:让我们掌声请出邰文新小朋友。小文新,你告诉姐姐,你今年几岁了? 邰文新:七岁。 主持人:你来到这儿高兴吗? 邰文新:高兴。 主持人:你今天来到这儿为大家表演什么,你能告诉大家吗? 邰文新:拳操。 小文新表演的“拳操”像模像样,一招一式中透着股机灵劲儿,可儿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就是眼前这个小家伙,两年前在天津和母亲失散后,至今仍记不起自己的家在哪里。两年来,天津市救助管理站没少为小文新找家费心,但这7岁的小家伙除了知道自己叫邰文新,父亲叫邰宝成,母亲叫小凤外,几乎提供不了什么更有价值的线索了。 今年春节前,热心人贾宁自愿助养了小文新。在他们相处的日子里,贾女士的爱心给了小文新家的温暖,渐渐地,他们开始有了交流,贾宁也尝试着帮助小文新回忆那些遗忘多时的往事,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根据儿保中心工作人员回忆,小文新是于2003年10月16日被天津西站客运处送来的,为了弄清事实,5月29日上午,我们和贾宁领着小文新来到了天津西站。 贾宁:告诉阿姨,那天是从这里走的吗?在那儿丢的呢? 邰文新:就在这儿。 贾宁:在这儿怎么丢的?你跟阿姨讲讲。 邰文新:妈妈带我走到这儿,妈妈说爸爸就在那儿,但我心里想,爸爸在那儿怎么不会拐过来呢?妈妈把衣服塞给我,她就接爸爸去了,等了一个小时,没影了。 贾宁:知道了。那你跟我说,妈妈说爸爸在哪儿,你给我指指是哪儿。 贾宁非常惊讶,因为这是小文新两年来第一次在他记忆中的环境里讲述自己走失的过程。为了核实情况,我们来到了天津西站客运处。出乎意料的是,在翻阅了当年档案后,我们并没有发现有类似的记录。 天津西站客运处工作人员:没有,11月也没有(记录)。 记者:这两个月当中都没有,是吗,走失的孩子当中。 天津西站客运处工作人员:都没有。这还有一个10月份的(记录),10月份的更没有了,10月份最少了,客运记录凡是遗失或是有特殊情况的都在这,被遗弃的,遗失的。对,没有,还真没有。 之后,客运处又找来当时的工作人员,一起来辨认小文新。 天津西站工作人员:不认识。这个小孩不认识,我印象中有一个八个月大的龙龙。一般我们记录的小孩我们都有印象,这个小孩我还真没看过。 您看,开头儿就这么不顺。按说天津每个车站对在车站的流浪人口,特别是流浪儿童都有详细的登记,小文新如果是在天津西站被人发现的,就一定会有登记记录,那怎么会没有呢?就在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记者忽然想起,天津还有个火车东站,会不会是搞错了地方呢?经过与天津东站联系,还真是搞错了,实际上小文新是在2003年10月12日早上7点钟,被天津东站民警发现的,不是天津西站。这一字之差,情况完全不同了,知道了准确的车站,就能够很容易地判断出小文新到底是从哪个方向来的,这样寻找的范围就会大大缩小。 当天下午,回到儿保中心,大家对掌握的情况进行了第一次信息梳理,分析了天津东站当年的列车往来特点。 张宏(天津市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 主任):从火车时刻表看,主要是1548次,5点56从哈尔滨开往德州的,到天津时候是5点56;再一个是T238,是6点13分到天津,这是由哈尔滨到广州的;第三是1472次,6点28分到天津,这是哈尔滨开往徐州的。 从列车到达天津东站的特点来看,早晨7点钟以前到站的列车绝大部分是从东北方向驶来的。至于小文新当年在天津东站和妈妈失散的原因,在这一点上大家的判断趋于一致。 李桂荣 (天津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我觉得这个孩子被遗弃的可能性特别强,为什么呢,他妈还给他准备他的衣服,一包都是他的衣服,给他搁在那个位置上;如果是三、四岁的孩子,母亲可能会领着孩子一起走,或者让孩子在这等着,她拿着东西走。但是这次她把他的衣服搁在那了,如果要是不小心丢了呢?一般情况下,肯定是母亲拿着东西。 王鹏(天津市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 工作人员):四川、成都这一块,语言特征也比较显著,天津话和北京话也比较显著,这话都一听就听得出来,基本上也是我们接触比较多的,基本上一听,大概知道是哪个方言,这都排除了,就是西北那一块没排除。 为什么小文新的母亲要遗弃他,而且遗弃一个5岁大的健全孩子,这背后肯定有什么隐情。 贾宁:他就跟我讲,在他被他妈妈丢弃之前,这一段时间之内,他爸爸偶尔会来看他,在这之前,他父母发生过矛盾,他跟我讲述过。 李桂荣(天津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我想,邰文新的家庭本身就是一个畸形家庭,他的父亲是做买卖的,听他的意思很有钱,还开车。 焦点问题是,小文新的家乡到底在哪里?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出现了分歧。 李桂荣(天津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刚来天津的时候)西北口音十分地明显,如果十分明显的话就是西北话,其它的地方咱考虑都不考虑。 贾宁:他平常跟我们在一块生活的时候,我发现他的一些生活习惯,就比如说吃鱼,像这么小的孩子六、七岁,一般都不会吐刺儿吧,但是他挺灵活的,而且吃虾也剥的特别好。 儿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只知道邰文新的名字,但不能确定他家的大概方位,公安部门的人口信息查询系统是无法帮助查找的。况且,小文新提供的名字是否准确还不得而知。 李桂荣(天津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查不了,当地公安局没有这个业务,他也不可能给你查,你必须说出他的方位。 张宏(天津市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 主任):现在分布在哪块,看来范围比较广,大海捞针吧。“邰”现在已经列入百家姓了,人数不少,现在比较困难。 可能是孩子小,记忆力不行,再一个也可能是与亲人失散的经历,对孩子的打击太大,邰文新对家乡的记忆十分混乱模糊,甚至连父母长什么样儿也记不起来了。看来,要想找到邰文新的家几乎是不可能的,那还能不能找下去呢? 5月29日下午4点钟,寻找小文新家的情况分析会结束了。虽然没能获得预想的效果,但大家谈的部分细节还是给了我们一些启发。于是,我们决定对这些信息重新梳理。 黄昏时分,我们和贾宁把小文新带到了一家大超市,首先直奔海鲜柜台。让小文新辨别食物,可以判断出他身边的生态环境。 记者:这个吃过吗? 邰文新:没 记者:没吃过啊,这个吃过吗?也没吃过呀。虾呢,跟这一样吗? 邰文新:不一样。 记者:是什么样子的。 邰文新:白的。 记者:白颜色的,这是河虾还是海虾, 贾宁:河虾。啊?海虾海虾。 记者:见过这鱼吗? 邰文新:没有。 记者:没见过,这些鱼都见过吗?都没见过呀,那看来(可能家不在海边了)。 贾宁:主要都没印象了。 这些海产品是生活在海边的人经常见到的,但小文新却感到陌生。之后,我们又把他领到土特产和蔬菜柜台。 记者:以前小时候吃过吗? 邰文新:吃过。 记者:粉丝,小时候吃过吗? (邰文新点头) 记者:在哪儿吃过这个,在家里吃过吗? 贾宁:在哪儿吃过这个,没来以前在家里吃过吗? (邰文新点头) 贾宁带着小文新回家了,正好赶上吃晚饭。贾宁告诉小文新晚饭吃炸酱面,但小文新却说想吃大米饭。 记者:平时在家里吃米饭还是吃馒头? 邰文新:米饭。 记者:你们家种玉米吗,棒子? 邰文新:种。 记者:玉米好吃吗,那玉米是做粥还是做窝头,还是贴饼子,你还知道什么?跟叔叔说,你主动跟叔叔说一个事吧。 邰文新:不知道。 为了使小文新更准确地介绍家乡特点,我们特意放了一段卡拉OK,让他根据画面参照对比。 记者:小新过来。你看你家里有这么多草吗? 邰文新:小的。 记者:像这样绿草有吗? 邰文新:没有。 记者:你们家有这么多树吗? 邰文新:没有。 记者:也没有。下雪时山上有没有雪? 邰文新:有。 记者:穿这么厚的衣服吗? 邰文新:嗯。 记者:(老家)穿的衣服跟她有什么不一样? 邰文新:不一样。 记者:穿什么衣服呢? 邰文新:厚的,比这还厚。 记者:比这还厚,是吗? 贾宁:他说牛能过海。牛怎么能过海呢?你们家牛是能过海吗? 邰文新:牛是走着过去的。 记者:那有可能牛是趟过去。不一定,有海肯定也总得有河。但是他可能(分不请)你家的海有那么大吗,小新? 邰文新:这太大了,宽的。 原来,小文新所说的“海”其实并不大,牛能倘水过去的充其量是条河。 记者:邰文新今年几岁了? 邰文新:七岁。 记者:属什么的? 邰文新:老虎。 记者:叔叔也属老虎。你会唱两只老虎的歌吗?教你唱歌。你七岁属老虎的,爸爸属什么? 邰文新:爸爸属龙的。 记者:妈妈呢? 邰文新:属龙的。 记者:他们今年多大岁数了。 (邰文新摇头) 父母都属龙,小文新属虎,这个信息非常重要。 采访中,贾宁的父亲又向我们透露了一些极有分量的信息。 贾宁的父亲:春节的时候,我给他热小豆包,他跟我说这么一句,他说“别给我整的太热了”,因为当时我是用微波炉给他热嘛。“整得太热”,“整”这个绝对是东北话。 我们就像玩拼图游戏,一块块从小文新模糊琐碎的记忆中寻找着有价值的板块。 记者:他们家在北方是无庸置疑的,雪下的很厚,还戴着耳罩,包括他们家有自己做的黄酱,睡火炕。文新你们家是睡火炕吗?烧不烧啊,热吗? 贾宁:小新,你们家睡那个床底下是有火吗,然后床冬天睡得特别暖和,对吗? 邰文新:对。 记者:而且他说的情况是这样,他们家种了一片的豆角、土豆、胡萝卜,他说的这个豆角应该是大豆,因为豆角没有成片种的,东北成片种的是黄豆,他们叫大豆,所以像这种情况的话,辽宁种大豆的不多,黑龙江是大省,还得往北。 当天晚上,我们对两天来获得的信息进行了梳理分析: 1:早晨六点至七点之间,天津东站到达的列车大部分从东北方向驶来,而且小文新的母语里有明显的东北俚语;2:小文新的家乡树木稀疏,冬季气候寒冷;3:小文新的父亲曾经放过牧,可能家乡离草原不远;4:小文新的家乡以米为主食,这不是西北人固有的饮食习惯;5:小文新的家乡不乏有河流,甚至湿地;6:小文新的相貌有北方少数民族特点。 针对上述分析,我们做出了推测:那就是小文新家乡的大致方位在黑龙江省与内蒙古接壤的两侧,而且家住在某中小城市的乡下。 小文新无意间说出的三个字,让记者和好心人踏上了寻找的旅途;家在何方,小文新的命运将归于何处,茫茫人海,一波三折,敬请明天继续收看《寻找迷失的家园》第二集。 相关专题:央视《共同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