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并非市场化 卫生部表态可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22:21 人民网 | |||||||||
据《中国青年报》6月20日报道,全国民营医院管理年会上,许多民营医院院长甚至连部分省级卫生厅官员在内的参会代表,都对卫生部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走向,心存疑问。最近卫生部发表了有关“市场化并非医改方向”的声明,许多人认为,这是卫生部首次站出来否认“市场化道路”。 同“教育产业化”的命运异曲同工,喧嚣了多年的“医改市场化”,如今看来的确
中国曾有多个领域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市场化”或“产业化”曾一度是最为盛行的一个口号,教育就是最明显的例证。在产业化激情掩盖下,那种不顾一切逐利的冲动,那里还顾得上是否与中国社会现实接规,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疯狂逐利带来了极端不良的后果,显而易见——“经济”发展了,上不起学的却越来越多,短短十年间,同一所高校从对学生收费从几百元驴打滚式地变成数千元、上万元甚至数万元,最近央视《经济半小时》有报道说,有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学费竟至去贩毒!而反观医疗领域,“市场化”的结果就是,“看病难、看病贵”不但没有根本缓解,反有日趋强化的迹象。当所有的现象都不能有合理的解释或有更具现实意义的解决方法时,当然就有必要对现行政策进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讲,卫生部此番的声明,似乎更显意味深长。 笔者以为,这当然首先表明,卫生部高层以这个“学术探讨”式的声明为医改“市场化”与“非市场化”概念纷争,暂时划上了一个休止符,但更重要的是表明,高层已经开始对医疗体制改革深层次问题开始重新审视,并着力研究其症结所在,寻找解决的办法。 事实上,医疗体制改革,按通常的理解,并不在于“市场化”与否的问题,而根本在于“市场化”不应是淡化“医疗资源是社会公共资源”这一根本属性的借口。在以往,“市场化”俨然已成为披在疯狂逐利上的一层最冠冕堂皇的外衣。公立医院里原本属于公共资源的医疗专家、骨干人才等,成了医院单纯牟利的工具,这根本就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巧取豪夺。与此同时,是病人的“挨宰没商量”。诚如卫生部官员指出的那样,“当前医疗服务市场上出现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一句“社会公平性差”,无疑点出了问题的要害。 现下可以明确的是,被曲解了或误解了的“市场化”概念,正是真正的病因所在。在一个成熟的社会里,有些东西是必须有所区分的,比如关乎社会公平、关乎民生福祉的医疗卫生、教育等,而如果被当作政府需要“甩掉”的“包袱”,就大错特错。现实是,在私有化曾经一度掀起狂潮的情势下,社会公共性质便被无情地忽略了。如今看来,这个事实已经酿成“看病难、看病贵”的恶果,而其一系列的“后续效应”势必还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逐渐显现出来。 如今对之重新审视,并为之重新定位在“社会公共资源”上,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亡羊补牢式地矫正、调整。如此,当“市场化并非医疗改革方向”的声明或表态出炉,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可喜的信号,这个信号传达出的内容对公众而言不啻为一个福音:因为有了政府“责”字当头,解决这一难题才踏上了正途。 新闻链接
相关专题:聚焦医疗体制改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