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国际问题论坛专题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金熙德谈中日关系(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13:00 新浪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金熙德谈中日关系(实录)

金熙德教授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金熙德谈中日关系(实录)

金熙德教授


  视频: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金熙德谈中日关系

  今日上午10:30至11:30,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关系研究室主任金熙德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与网友畅谈中日关系。以下是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今天的嘉宾
主持黄乐平。今天我们非常高兴为大家请来了著名的日本问题专家金熙德教授。金熙德教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关系研究室主任,中日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和博士生导师,首先请金教授给广大的新浪网友打声招呼。

  金熙德:各位新浪网友你们好,很高兴来到这里就中日关系问题进行交流,我愿意就各位关心的一些问题作出解答,与你们一起探讨中日关系问题。

  主持人:我们欢迎广大新浪网友给我们积极提问,另外我们的留言版上有不少问题,首先请教金教授,近年来外界用“政冷经热”形容中日关系,你觉得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金熙德:我要集中谈一下政冷,尤其是由于冷战结束以后,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所以双方在国际问题上的共同利益减少了。然后就是双方国内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是双方国力对比朝着有利于中国方面发展,形成了近代以来罕见的中日两强局面。

  再一个就是说日本国内政治发生了变化,现在日本决策层和精英层把走向政治大国作为一个目标。他们所定的目标很多与中国的利益相冲突,比如说他们把摆脱二战侵略国的帽子作为一个必要条件;还有他们把占据东亚主导地位作为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日政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冷静对待这一局面,把这个政冷局面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尽早找出一条双方都能够走向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

  主持人:谢谢金教授。事实上中日的政冷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日本首相小泉连续4年参拜靖国神社,近日小泉为此作了辩解,他称自己爱读孔子学说。他还引用了孔子云的话“憎其意,不恶其人”。参拜的不是一个人,小泉的言外之意,即使是甲级战犯,应该憎恶其罪,不应憎恶其人,你怎么看小泉的这番辩解?

  金熙德:第一点,根据专家们的分析,小泉引用古代圣贤的语录往往不太准确。第二点小泉确实是憎恶甲级战犯的罪恶吗?这一点上值得怀疑。第三点,即使真的是小泉憎恶甲级战犯的罪行,但是不想憎恶甲级战犯这些人,这个在国际上是行不通的奇怪的逻辑,也是非常偏狭的,只有少部分日本人才能明白的逻辑。所以整体上说用这样一种逻辑来解释参拜靖国神社是说不通的。

  网友: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日中关系的紧张和美国在后面怂恿有直接关系。请问金教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是不是中日关系的背后是中美关系遏制与反遏制的对抗?

  金熙德:1972年中日之间之所以能够化解矛盾,实现邦交正常化,与当时美国默许乃至赞许中日发展良好关系有很大关联。现在中日关系变冷也与美国制定了以防范中国成为地区强国的政策有很大关系,日本基本上在跟随美国防范中国的战略,这是中日关系陷入冷战局面的重要原因。

  网友:请问金教授,中日关系能否用法德模式来解决目前的问题?

  金熙德:我认为法德模式不太适用于中日模式。

  首先,日本近期在历史问题上能够向德国那样彻底反省是不太可能的。

  第二,日本把自己定位为介于美国和东亚之间的桥梁,又把自己界定为是海洋国家,这与德国立志成为西欧大陆的一员有根本的不同。

  第三,法德经过二战以后,60年来的磨合,已经形成了相当深的信赖关系。中日要想形成法德这样的信赖关系,还要走很长的路。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在日本文化传统里有一种观念便是“人死后便既往不咎”,这往往成为日本一些政客参拜战犯的借口,你如何看待日本传统文化中在中日冲突所起的作用?解决参拜甲级战犯这个问题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金熙德:首先是怎么看生前犯了罪的人,这是日本文化和日本国内的问题。但是甲级战犯不是日本国内的问题,他不是在国内犯的罪,而是在侵略战争中对外关系中犯的罪,以日本国内的文化和逻辑来解决甲级战犯问题这本身是行不通的。我认为解决甲级战犯问题只有日本领导人坚守国际上对甲级战犯的结论,认真反省那场战争,这是解决甲级战犯问题的唯一出路。

  网友: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就必然与中国的利益相左吗?

  金熙德:这是日本的战略选择问题,日本完全可以选择与中国双赢的大国之路,日本向来有两条根本的大国路线之争,一条走文民大国之路,就是采取轻武装,主要在经济合作方面做贡献的这样一个大国。

  另一条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治大国,或普通国家的道路,这条道路主张与本国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如果日本选择这条道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与同样处在发展之中的中国出现碰撞。

  主持人:我们知道小泉的任期到2006年9月份,小泉政权在今天日本国内仍然有45%的支持率,支持小泉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势力,是不是这些支持使得小泉一再做一些伤害中国事情的时候会有恃无恐,一旦国内的支持率下降了,小泉会不会改变目前的对华政策呢?

  金熙德:应该说小泉政权的支持率有两层含义:第一,小泉代表了日本萧条时代日本选民的需求,就是说要求日本出现比较强有力的领导人,这一点上无论谁当领导人都要满足这个需求。

  第二点小泉很有个性,他执政的个性在于他敢说敢干的一种行径。那么他甚至在错误的做法上也要坚持到底。这种做法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维持一定的支持率。但这种做法从长远来看是损害日本国家利益的,这种支持率也是不会长久的。

  网友:难道法德模式就不是中日两国努力的方向吗?

  金熙德:我同意法德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模式,所以我们也没有放弃中日建立像法德那样的,进行了历史性和解的共同营造东亚共同体的两个大国关系,这样的理想我们从来没有放弃。我所说的主要是中日要走到法德模式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和很长时间。

  网友:金教授您认为中日在东海问题上,比如说在钓鱼岛和油田的问题上会不会爆发战争,可能性有多大?

  金熙德:我认为中日双方都没有在领域或者说海域问题上走向对抗的意愿,所以我认为这些矛盾终究会在和平谈判解决的范围内走下去。

  主持人:如果中日关系继续恶化下去,最坏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到了一定限度的话会不会造成冲突或者说局部冲突?

  金熙德:中日关系是在一个大环境下,我们不要忘记美国是如何看待东亚局势的,东亚其他一些热点问题如何解决,以及中日双边矛盾如何发展,这些问题综合影响中日关系的走向。仅就中日关系来讲,没有走向对抗的可能性。

  主持人:在日本入常的问题上,中国的坚决反对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另外,日本很多媒体近日都在叹息,日本“入常”在非洲的碰壁,并指是中国的“离间”,你觉得中国是否对非洲国家进行了劝说工作?

  金熙德:中国对日本入常的态度不是单方面决定的,而是在中日关系发展进程中形成和修正不断发展的,中国从来没有明确表示反对日本入常。

  中国在非洲也没有直接进行阻止日本入常为目的的活动,而是就安理会改革问题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日本对华援助和对华贷款问题上面,日本认为中国国内的媒体,在国内对于国民的宣传似乎并不是很多,因此日本这方面不满,您觉得我们的媒体在报道日本时是否也有刻意“报忧不报喜”,你觉得日本媒体是怎么报道中国?如何评价媒体的作用?

  金熙德:首先日本在80年代对中国提供政府资金,并没有要求进行报道,或者是表达感谢这样的要求,现在到了日本经济萧条时期,中国国力上升日本就产生了这样的要求。我觉得这是比较自然的要求,我们的媒体和日本的媒体在中日关系的报道上都存在着比较喜欢报道一些负面消息这样的倾向。

  就中国而言,在日本对中国政府开发援助方面可以加大报道的力度,不妨采取调查日元贷款项目,进行专题报道,我很赞成这样的报道。

  网友:我与日本人接触较多,我的感觉日本人对于二战被中国战败根本不服,他们只服美国,所以大多数的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人,您说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主持人:日本在广岛原子弹爆炸纪念馆纪念碑上面没有半句谴责美国的话,可以看出日本对美国是比较敬重的,对中国的宽大却是嗤之以鼻,您同意这种看法吗?

  金熙德:日本战败在他们看来是在力量上战败,道德上并没有战败,这是他们的错误想法。第二,他们认为是败给了美国,而不是败给了邻国,这在日本很多人中都有这种的想法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日本的战败是一种必然的结局,只是时间问题,日本因为并没有对当年发动的侵略战争有一个发自内心的,立足于是非观念的认识,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对战争反省的见解。

  网友:金教授,请问影响中日两国关系最大的是什么问题?

  金熙德:就目前而言,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问题已经转移到谁是东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未来哪个国家会成为最受尊重,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这样的局面是最近几年内开始显现出来的。

  网友:今天有条消息,日本自民党干事长将成为下界日本首相的有力竞争者,您是如何看待这一消息,您如何看待日本社会的极右倾向?

  金熙德:日本自民党1955年执政以来,其中有几大派,目前以小泉为首执政势力是自民党内偏右势力,可以上溯到岸信介,如果下一届还是由小泉这一派出首相的话,很可能有像安倍晋三、町村信孝等,这些人在历史问题上认识比较偏右,在中国问题上倾向强硬,如果是这样的话,中日关系紧张局面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网友:金教授,在日本人的观念当中,是不是只有能与不能,没有对与不对这个观念?日本人的骨子里面从来没有对与不对之分,您如何看待?

  金熙德:我们知道在日本研究领域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做《菊花与刀》。美国学者把日本文化描述为耻感文化,这个文化和基督教的罪感文化,和儒家以仁为核心的文化是不同的。耻感文化主要是以外界如何评价自己来判定行为方式,对日本侵略战争不是由是非来判断,而怎么做才有利,按是否有利来判断。这样的一些研究成果,对了解当前日本对侵略历史的认识方面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的。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中国国际问题论坛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滚动新闻实时浏览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