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对话行为艺术家何云昌 行为艺术冲我们来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17:36 国际先驱导报

  近日,在王府井大街,四名戴着关羽等面具的男子表演行为艺术,因为影响交通被民警劝走,这是近期行为艺术者向大众“挺进”诸多行为中的一个,行为艺术以合适方式走入普通市民生活,这一过程还有多远?

  “行为艺术是很有‘力量’的艺术形式,在社会各个领域都能有大的作用,不用,可惜了。”——何云昌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苏度报道 行为艺术,简言之,以艺术家身体为基本材料,通过自身身体的体验达到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并传达特定内涵。行为艺术在我国,由于最初作品中有一些自虐及暴露内容,一度被视为异类,现在,学术界已经以更宽容的态度看待行为艺术作品。

  何云昌,中国最著名的行为艺术家之一,其作品《抱柱之信》轰动一时,他将自己一只手浇铸于水泥里24小时,再现了《庄子》寓言里的场景。(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近日,他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的采访,就行为艺术走向公众谈了自己的看法。

  希望像植物一样生活

  《国际先驱导报》问:说实话,公众很难理解什么是行为艺术?它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何云昌答:我做“行为”已经十几年了,什么是“行为”,简单地说,一个人从桌子上跳到地下,可能是孩子游戏;一个人从十楼跳到地上则是自杀;一个人反复地从桌子跳到地上,可能是行为艺术。

  “行为作品”的灵感会很简单:平常一个小事,看的一本书,想起小时候一个愿望,心有所动,要表达出来,不写书,不画画,开始设计行为方案……你看,鱼在水中游,鸟在天上飞,植物在风中生长,它们都在以自己的身体做表达,而我,只不过是希望像植物一样生活。

  问:为什么国内许多行为作品都要挑战生理极限?像《抱柱之信》。

  答:我的不叫极限,印度一个人把手举起来,举了七年,现在根本放不下来了,那叫极限,我只是在作品中“加”了强度与困难度。加它的朴素原因是:我做到这样的强度,观者本能地会想:这个人想干什么,他究竟要表达什么,他会有触动,甚至思考,进入我艺术作品的互动。

  当然,我的作品做的时候太痛苦,不可能有第二次。痛苦极限的感觉?就觉得自己像野兽一样,像做《摔跤》这个作品,伙伴才摔了我几次,我早晨吃的东西就都吐出来了,摔到快十次时,已经看不清人了,后来也听不见了……做《抱柱之信》时,当时在雪山脚下的丽江,天气很凉,二十几个小时身子需要不停地动,即使这样到后来从头到腰半个身子没有知觉了,某一段时间情绪特别沮丧,濒临崩溃,甚至嗷嗷乱叫……如果不是手在水泥柱里,我肯定坚持不了,肯定撒腿就跑。

  但做完了,就释然了,内心的东西表达出去了,而且摆脱那种痛苦,感觉很好。多年以后,回头一看,挺感动的,好象和我没什么关系,被另一个人的作品打动了。

  行为艺术可以进入社会各领域

  问:行为艺术走向公众的困难是什么?对公众的欣赏又有什么要求?

  答:在公众面前展示,谁不愿意啊?但以往即使参加策展,也会被告知方案不要太出格,有时艺术家需要一定程度的裸体,但这些不可能在街上出现。

  我对公众没什么要求,他心里有触动就已经在互动。唯一的要求是不要打断我的“作品”,就像听交响乐,你没有权利终止它的演出,即使你不喜欢。

  问:与商业合作会促进作品走向大众,你愿意吗?

  答:我不反对与商业合作,我考虑艺术,对方考虑运做,就可以。但前提是他对我的艺术要理解,不理解将导致不尊重,有的人听说我们作品后就说“那拿来表演一下吧”,话语中种不尊重,要知道这是艺术!比如我做一个作品,仅方案就有26页,做的时候,细到一个钉子用哪种、放在哪里都要考虑,不像有些评论者把它当做噱头来看待。

  问:走进公众的前提是公众对你们的理解,有人会问,你们究竟是怎样一群人?

  答:我们好像是最不被支持和理解的人,我一个朋友做行为艺术,做了十几年,四处打工养活家,十几年基本都没吃没喝的,但他坚持做着。有的行为艺术家被国外艺术圈看中,生活能好一些,国内不行,有的收藏家会问:“买一幅画几万块钱还值,凭什么一张行为艺术作品图片就要几万块?”,如此时间一长,估计国内行为艺术就要消亡了。其实,行为艺术是很有“力量”的艺术形式,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可以有大的作用,不用,可惜了。

  我的收入?能活着就行呗,然后还能做喜欢做的事情,挺好。我现在不太想商业的事情,就是踏实做着,就像一个人围棋下得好,刚入了段,就四处陪有钱人下棋,挣点钱,很快的,他就会被淘汰。

  我一部简单的“行为作品”,其制作费在三万左右,有几个特别棒的方案,则需要二三十万,嘿嘿,估计一辈子都作不了了,要永远压在箱子底下了。我愿意自己的作品被更广大的人见到,甚至,以后某一天,有行为艺术作品的电视现场直播,或者网络直播,也不错。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7)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