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男色时代真的来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17:41 外滩画报

  ——诗人与小说作者关于《白马之恋》的对话

  小说就是小说,跟某些生造的概念关系不大——譬如,什么叫“花样美男”?什么叫“男色时代”?我都搞不太懂, 也不准备搞懂。

  “纯文学刊物”就该“发行几千册”,如果它们发行几十万册,倒是不正常的,我们
曾经经历过那种全民读小说满大 街都是“文学青年”的不正常……

  我跟你交流一个体会:好情节是需要编的,好细节是编不出来的——这是小说写作的奥妙所在。

  什么叫“花样美男”?

  什么叫“男色时代”?

  赵凝:我在去年“胸口写作”的风波中使自己平静下来,写作《白马之恋》这部小说,想写一个全新的男性形象,这 个形象是以往文学作品中所没有的,可以说张皓天是“花样美男”的代名词,他身上融合了“男色时代”的全部元素。

  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男诗人,你对“男色时代”这个提法认同吗?你认为“男色时代”真的来了吗?

  伊沙:我刚读完你的这部《白马之恋》,读完之后的感觉是:小说就是小说,跟某些生造的概念关系不大——譬如, 什么叫“花样美男”?什么叫“男色时代”?我都搞不太懂,也不准备搞懂。

  我读你的小说,读到张皓天这个人物,是把他当作一个个体来对待的,而不是当作一类男人的代表,或者一个时代的 典型,这是一个男人而不是一类男人。你说他是“以往文学作品中所没有的”,我倒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没有“全新的” 人物——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不真实的——譬如说,这个张皓天,这个北京时尚社交圈中的“花样美男”跟上海“繁华一梦 ”年代的那种“白面小开”一定在精神层面或是灵魂上有某种内在的相似性,如果不是这样,他也难以成立。

  人是有本质和本性的,时代环境的变化或许会给他提供一个新的注释——那个注释的“新”并不等于“全新”,你要 你的人物“全新”对他是没好处的。

  在我以往的印象中,你不是一个喜欢在概念中谈问题的作家呀。当然,我也发现了很多写小说的,一到发言时就喜欢 将概念甩来甩去的,这不应该啊,写小说的就更不应该。你忽然变得喜欢使用概念了,是不是出自一种急于塑造典型人物的焦 虑?你很希望大家都来讨论张皓天这个人物吗?像80年代中期在对《人生》的全民大讨论中讨论高加林一样?

  赵凝:我还真希望张皓天成为《日出》里陈白露式的人物,高加林就算了,他太土。来个全民大讨论有什么不好?《 白马之恋》现在在“新浪网”上的点击率很高,张皓天将来的名气说不定会超过陈白露。

  “花样美男”这个词汇并不是我发明的,我只是第一个用文学形象把它凝固下来的作家。事实上,《白马之恋》的故 事来自一则社会新闻,新闻是快速过去的历史,而文学是凝固在纸上的“精品”,值得人们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东西。

  没有市场的作家批判市场,

  拥有市场的作家为市场辩护

  赵凝:我去年曾在《文艺报》提出“写小说是给人看的”,得到许多作家和读者朋友的赞同。现在文学已离普通读者 越来越远,纯文学刊物的发行量有的只发行几千册,我认为这都是因为“小说不好看”造成的。“把文学还给读者”是我这本 新书的一个目标,《白马之恋》就是要给读者一个好看的故事,一个文学长廊里没有的新鲜人物,而不是被这奖那奖所左右。 小说原本就不是“小众艺术”,只有缺乏才情的作家才会打着“小众”的旗号写那些骗人的玩艺儿。

  伊沙:我长期置身在诗歌圈的氛围中,平时听到为“小众”辩护的“仿精英”的声音多了一些——我不是说的诗歌, 而是诗人做起小说来的那副样子:他们怀揣着过时的西方“现代派”的观念的一根筋,总想着发明出一种全新的小说来,甚至 已经提前宣告以前的小说是失效的,其实呢,他们压根儿就不具备写作常规小说的基本能力,也不打算花点时间和精力来自我 训练一下,所以我对他们的提法和作态是素来反感的。

  但是,我也不能完全同意你的说法,譬如你说纯文学刊物的发行量有的只发行几千册,是因为“小说不好看”造成的 ——在我看来,这是全球性的正常现象,其中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纯文学刊物”就该“发行几千册”,如果它们发行几十 万册,倒是不正常的,我们曾经经历过那种全民读小说满大街都是“文学青年”的不正常——我们就是从那时候走到了现在。

  是不是在你们小说圈里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不以奖项为目标(得奖的确实都是某种类型的作品),就以市场为追求( 赢得市场的确实又是另一种类型的作品),能否不从外在的环境中来寻找依靠,靠的是自己内心中永恒不变的艺术法则——也 许是我太天真了。但我真的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没有市场的作家为没有市场辩护,拥有市场的作家为拥有市场而辩护。

  每个作家都必须首先面对这样一个对于自身的抉择和确立:你是文学的作家还是畅销书作家?

  赵凝:我以前是最纯文学的作家,作品写好后只发《收获》的,但文学作品的纯与不纯是要时间说了算的。

  就小说而言,我认为所有的挖掘和试验都是为了写出好更“好看”的东西,而不是为试验而试验,装神弄鬼。小说本 身并不是一个“雅”东西,小说是写给平常人看的,如果说一个作家人气旺、书畅销就不够“纯文学”的话,那张爱玲又算什 么呢?

  要么虚构,要么亲历

  ——有那么纯吗?

  赵凝:孟繁华先生认为我的小说是超越“女作家自我写真集”的小说。你认为小说可以超越自身经历吗?常常有人把 经历过的事情写出来,例如林白女士的《一个人的战争》,而我的小说虚构的成分却往往要大于“亲历性”,如《夜妆》中的 “著名节目主持人”,就是我虚构的人物,我希望“她”离我现实身份远一点,但没想到在《夜妆》出版之后,我就真的来湖 南当主持人了。同样,在最近出版的这部小说《白马之恋》中,女主人公“大鱼”是一个名作家出身的文化公司女老板,“她 ”的经历是超越我自身经历的,但如果《体香》和《白马之恋》这两部影视剧操作得比较成功,在不久的将来,我也会有自己 的文化公司。我总是“写作”在先,“经历”在后,我认为小说的神秘性就在于虚构,我总是“虚构了一段经历,然后把它变 成真的”,这很奇妙,也有些不可思议。

  你对小说的虚构性和亲历性怎么看?

  伊沙:这难道是二元对立的吗?要么虚构,要么亲历——有那么纯吗?有那么绝对吗?你怎么就敢断定林白的《一个 人的战争》是“把经历过的事情写出来”?——我觉得这么说话太粗暴了,不像个作家说的,更像个评论家说的——你太多的 话都像是评论家说的,圈子里呆久了吧?把那些非文学的粗暴话听顺耳了。

  老孟说你的小说是超越“女作家自我写真集”的小说——这话又不像评论家说的啦,像个“娱记”说的,呵呵!我看 到过两个比较边缘化的小说作家——甲问乙:“为什么我们老是在写自己的故事?”乙回答:“我们自己的故事还写不完呢! ”——他们陶醉在这番小机巧所带来的智慧的幻觉里,甚至还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那就继续在欠缺虚构能力的状态中便秘一 般地写下去或写不出来吧。

  没错,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但如果认为惟有虚构才是高级的,那又错了,会培养出一帮专讲别人故事的故事匠 ——“你得舍得自己,把自己搁进去”——这话不是我说,好像是王朔说的吧?说得不错。

  我跟你交流一个体会:好情节是需要编的,好细节是编不出来的——这是小说写作的奥妙所在。

  赵凝:文学在逐渐滑落,变得越来越边缘化,而我的小说从《一个分成两瓣的女孩》到今天的《白马之恋》一路走高 ,至今已出版十二部长篇小说,在所有文学刊物都开始萎缩的今天,“赵凝小说”一直是以大发行量、大动静、大影响力“三 大”取胜的。有人说我是商业的,也有人说我是一个文化现象。我个人现在以作家身份进入传媒界,当主持人,改编影视剧… …你对文学和商业的关系怎么看?心里有抵触情绪吗?

  伊沙:作为朋友我想提醒你:一、不要跟在自己的身后数自己的脚印;二、更不要给自己的脚印再插上一个时代的标 签。

  我认为文学与商业没关系,是两件事情——只是作品的出版会遇到它。我作为一个人,对商业不抵触,但也不操心, 更不会向商业的思路和思维方式妥协。

  嚷嚷着“下半身”起来的人,

  忽然对“胸口写作”大惊小怪

  伊沙:人有多少种,男人就有多少种。

  赵凝:我因“胸口写作”和“美女作家”这两件事情倍受争议,最近有一本畅销书《十美女作家批判书》中指出,“ 赵凝小说性描写泛滥”,你认为《白马之恋》中的性描写多吗?是否到了泛滥的程度?

  伊沙:我玩个比喻吧,你爱喝酒,但每喝都很节制,但却背负了一个“酒鬼”的名声。这有点冤枉你,但也不必为此 而委屈,书卖得好了嘛!

  赵凝:我在小说里一直追求那种“迷药般的色彩”,我的作品之所以吸引读者,我认为跟我独特而精致的语言有很大 关系。我在去年因《夜妆》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我是中国最好的女作家”,结果遭到另一个“美女作家”尹丽川女士的 恶毒咒骂,我一直没有回击是觉得不屑。她非常想以女性作家的身份来个“泥沙俱下”,可惜我觉得她不是能够驾驭“泥沙” 的人,我讨厌“玩文学”的姿态,讨厌管写小说叫作“码字儿”,总之讨厌一切缺乏真诚的东西。

  陈凯歌说,“要做有诚意的电影”,我赞成他的提法。无论是写作还是主持节目,我都会用手摸摸胸口,要对得起自 己那颗怦怦跳动的心,这就是所谓的“胸口写作”。你觉得呢?

  伊沙:你说的现象,我注意到了,嚷嚷着“下半身”起来的人,忽然对“胸口写作”大惊小怪,非常滑稽!当时看到 那些丑话,令我大叹:同性相骂最恶毒!女人骂女人何其毒!

  “诚意”——陈凯歌的话说得不错,但关键是如何做,他拍《和你在一起》就是没有“诚意”,或是说有的是伪“诚 意”,跟在武侠热的后面(还跟晚了)拍《无极》,就更没有“诚意”了。

  所以说——关键是做!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