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照照“破家兴学”杨斯盛这面镜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12:00 南方周末 | |||||||||
作者:冯远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民间兴学的传统,可惜这一传统在20世纪中叶被中断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民间办学开始慢慢复兴。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间办学力量已经成为国家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和组成部分,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受1990年代后期“教育产业化”思路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学校,不论是民间的还是政府的,都或多或少偏离了教育的目的和本质
看到这么多的人在“吃”学生,我想起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中国公学,想起了“破家兴学”从而被胡适誉为“中国第一伟人”的杨斯盛。1905年,在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已达1万多人,他们政治活动频繁,排满言论激烈。在清政府的压力下,日本政府在这年冬天颁布了“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引起了留学生的抗议。写过《警世钟》《猛回头》的陈天华还投海自尽,留下遗书勉励国人努力自救。大批留学生回国。回到上海的这批留学生在郑孝胥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国公学,于1906年春开始招生。开办初期的中国公学,由于官府的压力,民众的误解,不太景气,因而报考的人数不多。公学干事姚洪业激于义愤,投江自杀,以唤起国人麻木的灵魂,求得支持。媒体报道后,社会震动,赞助的人开始增多。政府及各省也拨出津贴支持,就连两江总督端方也批给了中国公学100多亩地。中国公学就是在这群具有牺牲精神的留学生们的顽强坚持下办起来的,中国公学老师们的待遇可想而知,不说也罢!杨斯盛,少时父母双亡,无钱读书。后来学做泥瓦匠以糊口,但他咬紧牙关“睁开眼睛料事,立定脚跟吃苦,驼起肩头做工”,辛劳30年,终于成为上海滩一个大富翁。他成为富翁之后,没有忘记过去那些苦难的日子,没有忘记穷人。“遇了什么天灾人事,务必捐出巨款,赈济受害的人。遇到什么公益事业,务必出钱捐助。他生平捐钱造的马路也不知有多少条,救活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了。”但他最为人称道的还是“破家兴学”。先生由于少时没有读过多少书,所以他想让孩子们都有书读。于是他捐了10万金,建了广明小学,附设一个师范传习所。后来渐渐扩大,改为浦东中学,附设两等小学。但这所学校开办不到两年,先生就去世了。他临死时的最后一句话是,“那学校用的黑板要改良”。先生未死之前,就把他的家产分成若干份,三分之二的家产捐给他创办的那所学校,另一部分捐给南市医院、改筑桥梁、捐助别的学校,而留给家人的仅十分之一。像杨斯盛先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如上海的“澄衷学堂”就是宁波富商叶成忠先生为培养教育他的宁波同乡的贫寒子弟而办的。叶成忠死后,他的儿子继续捐款助学,并扩充为“澄衷中学堂”。 100年过去了,想想那些“破家兴学”的人,想想如今的教育高收费,我更加怀念杨斯盛和叶成忠。今天也有倾其所有捐资助学的青年歌手丛飞这样的好人,但愿丛飞式捐助办学者越来越多。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