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新华网:节能技术产品与消费者如何成功对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13:42 新华网

  作者:李代祥

  近来,随着温家宝总理日前的一个讲话,全社会都开始大谈节约问题。细观社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不少关于节能的技术,已经研究得很好,并转化成产品推向市场,但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却并不高。

  据网友一篇文章所援引的《工人日报》7月1日的一篇报道中的数据:在北京,大排气量的高档轿车比低能耗的轿车更有市场,节电效果好的高能效空调仅占三成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我们时常从电视广告中听到并耳熟能详的“变频空调”“节能33%”等技术优势,很大程度上并未被广大消费者广泛接受。也就是说,节能技术产品与消费者并未成功对接。

  这就怪了,先进的技术,为何占据不了市场优势?

  综合分析下来可以知道,是新产品的价格高吓退了消费者。笔者前几天在北京的大中电器商城看到过,采用了新技术的省电空调设备,比如变频空调,要比普通产品价格高出许多。如果按它提供的节电数据按时下的电价折算,几十年下来所节省的电钱,加上当前普通空调的价格,与现在买这件节能产品的价格相当甚至还要比现在买这台空调的价格便宜。

  中国的消费者并不傻,而且越来越趋向理性,上面的这笔账谁都会算:产品虽然节能,但几十年下来,自己得提前支付节能成本,节能的好处自己无法享受,甚至比不使用节能产品还得多支付成本。这种现状,能指望消费者主动购买节能产品吗?

  这种现状,揭示了一个更为深层的问题:我们全社会都希望节能,但节能新技术的成本该谁来支付?

  节能产品的研发成本应该远小于节能产品所能带来的实惠,这是首先应该肯定的一点。否则,这样的技术就不配称为新技术,也不存在转化为市场产品的必要。节能技术与其带来实惠之间的差额,不应该只被研发机构、产品产供销渠道们瓜分,而应该被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各个方面共同分享,只有这样,才可能激活消费者对新的节能产品的购买热情,新的节能产品才能走进寻常百姓家,新技术才可能真正为社会进步带来好处。否则,新技术就只会具有理论上的节能意义。

  在这个环节中,研发机构——主管部门——渠道供应等各方都应该怀着清醒认识,真正把消费者利益纳入自己的利益考核圈当中,技术研发——产品产供销才可能真正形成良性循环。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