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绝美台湾太鲁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12:03 青年参考

  (太鲁阁TAROKO,取自高山原住民的语言:“伟大的山脉”。是山名,是那个性格像山一般坚毅的族名……)

  为力

  如果说台湾是美丽的宝岛,那么太鲁阁峡谷则是美上加美的奇景。

  太鲁阁国家公园位于台湾中东部,横跨花莲、台中、南投三县,包括太鲁阁峡谷、立雾溪流域、中横公路沿线风景、 和部分临海的苏花公路景观。它的全部面积为9.3万多公顷,在台湾的五个国家公园中,仅次于玉山,名列第二。

  伟大山脉太鲁阁

  650万年前,地壳动荡不宁。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菲律宾板块向欧亚板块不断挤压,能量聚集,寻找着释放的出 口。于是火山频频爆发,海啸大浪滔天滚滚。蓬莱造山运动后,横空出世,一座台湾宝岛。

  海岛上有山,有水,有生灵,有神木。立雾溪发源于台湾中央的奇莱山主峰,从海拔3449米的源头一股蛮劲直冲 大海。

  恒古千年万载,水石互相纠缠。水作刀,切出了险峻雄伟;石为料,呈现着深邃壮丽。太鲁阁TAROKO,取自高 山原住民的语言:“伟大的山脉”,伟大的山脉中居住着太鲁阁人信奉的彩虹神灵。20公里长的太鲁阁峡谷是世界上最大规 模的大理石峡谷,能目睹此景的人是幸运的。

  我站在慈母桥的这一头,向对岸远处“青蛙石”上“兰亭”中的丈夫和两个儿子挥着手。我们相互拍下的照片中没有 人形,只有震撼人心的天堂美景。

  青蛙石的中层为白色大理石岩,上下层则为深绿色的青色片岩。一座独立巨石屹立于立溪旁,宛如伏在溪中的大青 蛙。而石上的兰亭,恰似青蛙王子头顶的皇冠,在远山的碧绿、近水的蔚蓝、石头的粉白中,平添着一抹橙红。

  传说中,慈母桥上,一位慈祥的山地母亲曾久久地站立凝望。她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已经在洪水中死去,只要她活着, 她就要把他盼望回家。

  太鲁阁人被出卖了

  太鲁阁族的发祥地,是台湾中央山脉白石山腰的一棵大石柱。大约在300多年前,他们翻山越岭来到了立溪旁, 是相中了这里的耕地猎区。太鲁阁人以父系社会生活,小家庭为结构,男耕女织,推选最聪明正直的男人为部落首领。他们信 仰泛灵,相信子孙如果遵从祖先的规范和教训,即会得到祖灵的庇护。

  这里山高水深,与外界老死不相往来。太鲁阁人哪里知道,1871年的牡丹社事件(见链接)发生后,大清和日本 两国才同时意识到了台湾的重要战略位置。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清朝廷在马关条约中,把台澎赔给日本帝国时 ,顺便把太鲁阁人也一起出卖了。

  胜利者日本人不知如何整治太鲁阁人,因为没有人通晓他们的语言。一位叫李阿隆的汉人得到了拢络,他是不多的与 太鲁阁人有物资交换的、会讲太鲁阁语的汉人。

  日本人一开始对太鲁阁人采取的是安抚政策,然而,1896年一名日本士兵欺辱了太鲁阁的少女,引起了族人的愤 慨。他们在首领的策划下,将驻守的13名日军全数歼灭,这就是著名的“新城事件”。

  以后日本人又大肆砍伐樟树,入侵太鲁阁人的家园。双方格斗的流血事件频繁,最严重的是1906年的“威里事件 ”,太鲁阁人袭杀了花莲支厅长大山时郎及他的35名部下。

  太鲁阁人具备着猎人的凶悍勇敢,拥有的是太鲁阁幽深雄奇的天险,但他们敌不住汉人的出卖,和另一高山族群的趁 火打劫……整整18年的顽强抗争,日本侵略者把他们视为眼中之钉。多年精密部署后,终于在1914年,日本发动了20 世纪台湾岛上最大的战争“太鲁阁族与日本之战”。这时,太鲁阁族只剩下了大约2500名男丁,使用的是猎枪弓箭,面对 的是日本2万装备优良的精兵,从东西两面的夹击。当他们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最终不得不以立石头,作为降服的信号时, 族人几乎灭绝。

  汉人写下的台湾史,将番人抗日的如此惨烈,归为野史外传,留下一段空白。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当原 住民也被迫放下刀枪后,日本人才在整个台湾岛上完成了彻底的殖民征服。

  我在太鲁阁的慈母桥上感慨万千,因为我能想像到,当寥寥无几的太鲁阁老幼最终被日本兵驱离世代家园时,那些心 碎母亲们的痛苦面庞。她们的泪水一定多于立雾溪水,所以立雾溪水才日夜流淌不息。

  一万“荣民”修成中横公路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携来了中华国库的全部黄金,再加上美国每年1亿美元的资助,蒋介石便可以大张旗鼓地架桥铺 路。当台湾中部横贯公路在1956年正式开工时,承担起这个艰巨工程的是1万名“荣民”。荣民并不光荣,他们是194 9年被迫仓促离乡的国民党士兵,走时,他们没有时间向老母亲们下跪告别,端着枪来到台湾后,又因为年老体弱,被从军队 里淘汰了出来。

  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横跨台湾的中横公路全长194公里,但只有最东部太鲁阁段为最坚硬的大理石。那时没有先进 的开路工具,全凭着人工一斧一锤地开凿。

  我们在锥麓大断崖前停车。抬头仰望,惊心动魄。悬崖标高1660米,光秃的岩壁,错综狰狞,磅礴的气势,叹为 观止。天空被山势所阻,非引颈翘望,不见青天。原来这就是著名的“虎口线天”。

  壁立千仞,水深千尺,中横公路在此临崖穿凿,别有洞天。只见隧道连绵,公路回转,曲洞镶嵌在巨岩之中,“如肠 之回,如河之曲”。“九曲洞”的名称来源于弯路、曲洞太多,实际上的曲洞远远多于9个。

  隧道内是供车行驶,我们步行的是裸露在外的悬崖古道。由于地形的影响,此处可以体验特殊的气流上升现象,落叶 不往下坠,反而向上飞扬。感觉空中冷风阵阵,聆听谷底涛声隆隆。每行几步便耳目一新,面前幅幅绝美山水国画。仔细观赏 着对岸的多彩大理石壁,那弯曲流动的线条,是地壳变动造成的皱褶纹理现象,似云彩,像飞龙,任君想像。

  海拔700多米,这里最原始的路径只能双脚并立。当年的太鲁阁人行经此地扶壁蟹行,一点也不敢大意。而今,小 道平坦,有着护卫的铁栏。望着山壁凿痕历历可见,我突然意识到欣赏美景的道路也是用鲜血和生命开拓出来的。

  一个小时前,我在那供奉因修筑横贯公路而殉职员工的长春祠内,只顾欣赏充满中国古典风情、红墙黄瓦的殿堂,并 没有认同这200多名荣民伟大的牺牲。我也没有像在台北忠烈祠大厅里一样,看到有大陆亲属在他们的灵位前痛哭流涕。修 路而死,够不上英烈。可什么人物才算是英雄?这是一个弱者群体,他们在退伍后应该返乡回大陆,与骨肉亲人团聚的,可他 们失去了选择的自由,最后不得不永远遗憾地长眠在台湾的深山之中。

  惟有此时,我抚摸着大理石上,一道道深深的斧痕,真心感激着这些修路的前辈。那些至今还健在的、幸运地颐养着 天年的老伯们,应该欣慰于这样一个事实:当我和我的两个儿子,在他们血汗建筑的公路上,轻松如意地赏景时,我们体验的 是大自然的宏伟,感觉到的是自身的渺小。

  资料链接

  牡丹社事件

  1871年12月,60余名琉球人乘船遇风,漂至台湾南部海岸,其中54人被附近排湾族牡丹、高士佛两社原住 民杀死,12人逃脱。

  牡丹社事件为日本政府提供了入侵台湾的借口。1874年2月,日本筹募侵台军队“台湾生番探险队”3000人 ,分三路向牡丹社发起进攻,于6月初占领牡丹社,并建立总督府。5月11日,清政府照会日本外务省,就日军入侵台湾提 出抗议,并任命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全权处理此事。后经双方外交交涉,清政府对日妥协,于10月31日与日本签订了《北 京专条》,同意付给日本抚恤银10万两,军队花销补偿银40万两。12月,日本军队全部撤出台湾。

  台湾原住民族太鲁阁族

  太鲁阁族于2004年1月14日被台湾当局认定为一个民族。

  传说太鲁阁族以中央山脉的白石山腰的一棵大石柱为发祥地,后来迁移至现在的南投县境内,族人称此地为Truk uTruwan。

  大约在三四百年前,因人口增加,耕地及猎区分配不足,他们开始陆续翻越中央山脉迁徙到东部的立雾溪、木瓜溪、 陶赛溪等地区。太鲁阁族语意为“山腰的平台”、“可居住之地”、为防敌人偷袭的“t望台之地”,此为太鲁阁名称的由来 。

  1914年,日本发动20世纪台湾岛上规模最大的“太鲁阁族与日本的战争”,及日本所谓的“太鲁阁讨伐之役” 。日本动用22749人的兵力及先进武器,分别从南投及花莲东西夹攻,太鲁阁族人的兵力约只有2500人,与之对抗, 因寡不敌众,族人几乎灭绝。

  太鲁阁族的文面文化

  太鲁阁族的男子和女子在16~20岁时开始文面。他们把黄铜锅放在火堆上,用松树当柴烧,将烧到锅底的黑灰刮 进竹筒。木制文面用的工具上,钉有7~10根并排的金属针。文面时一人扶着被文面者的头。

  部落内有专人负责文面这门手艺,是代代相传的。实施文面者多是妇女。

  文面后,约4个月才彻底消肿,最初期的10天,要不断地用羽毛蘸清水擦脸,以使文面的部位不致发炎及萎缩。被 文面者的周围都要放置嫩叶。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