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南方人物周刊:迷失在“金大侠”的“江湖”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20:36 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单士兵

  在这些小说中,处处都是江湖厮杀、哥们义气,显然,这些内容,与现行的法治精神相对立,特别是其中的帮派意识更是对青少年的身心有害无益。

  本学期,在高中语文第四册《语文读本》中,首次选入了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
金庸的《天龙八部》两部武侠小说的内容,分别排在第五课和第六课,并合为一个单元,取名为“神奇武侠”。据悉,这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去年11月第一次出版。此事引起了人们广泛的争议。

  金庸小说这些年可谓是“笑傲江湖”,拥有无数的拜“金”派。早在2001年,关于金庸小说将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就引起各方激烈的争论,后来,在种种压力下,教育部明确表示:金庸的文章不会成为学生的必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当时也表示,不会收入金庸的武侠小说。

  现在,武侠小说从“市井江湖”推上“大雅之堂”,堂而皇之走进了中学生的视野。我真的不知道,现在的中学生,能有多少真正体会到金大侠那种所谓的“侠之大者”的精义。而我最为担心的是,那些充斥着江湖仇杀,交织着暴戾邪恶的武侠小说,会不会让我们的学生迷失在充满暴力文化的“江湖”中。

  这些年,中学语文曾备受诟病,为此,专家学者也在不断地关注国文命运,实施语文教改。顾名思义,语文,是汉语言文学。作为人文学科,语文应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语言环境中,让人得到精神的教益,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现在,武侠小说入选高中教材了,可是我怎么就看不出武侠小说有多少人文元素,能起到怎样的“情感和价值”的教育功能呢?

  我以前做过多年高中语文教师,也基本通读过金庸小说。我以为,这样的武侠小说,从根本上说,就是以其富含的极大的娱乐性,来吸引读者。在这些武侠小说中,处处都是江湖厮杀、哥们义气,显然,这些内容,与现行的法治精神相对立,特别是其中的帮派意识更是对青少年的身心有害无益。我真不明白,这样的作品,又怎么能承担起引领学生进入人文精神之天地的重任呢?

  我最担心的是,将这些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的武侠戏、江湖情纳入课堂教学,成为教育学生的范本,会对学生原本浓厚的江湖兴趣起火上浇油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在学生心中增加无数暴力文化的“因子”。不久前,沈阳市教育部门提供了一份官方调查报告,在青少年群体中,景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竟然是崇拜父母人数的2倍 !这种“黑道崇拜”难道不正是教育的悲剧吗?如果再让我们的孩子沉浸在“娱乐江湖”中,也许他们在麻醉中可能会获得一定的快乐,但是,谁又会想到,他们的心灵会不会离法治轨道、秩序意识越来越远呢?

  了解中国文学史的人都能明白,几千年的中国文学,精彩华章不胜枚举。可以培养中学生的语言感受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愉悦能力,为他们打好语文修养和人文精神的底子的东西太多了。可是,我们现在的一些出版商,眼睛偏偏就是要盯住只有娱乐性,缺乏思想性的武侠小说。我不否认,当前,金庸小说正在逐步被官方和主流文学所承认,但其通俗性是缺乏文学的审美鉴赏力的,而冗长的情节也不具备文学范本的逻辑性。拜“金” 拜到这个地步,真是中学教材出版的悲哀。

  现在,金庸的武侠小说终于走进了课堂,相信太多的“金迷们”会为此乐而不疲,摇旗欢呼。我只是希望,你们能想想那些可能迷失在“江湖”中的孩子吧,要知道,那些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义气和因果报应,只会使学生陷入武侠充满暴力意识的空幻世界中,从而禁锢着学生思想,扼杀着他们的创新思维。中学语文教育,讲求的还应该是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还是要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个法治的,具有人性的人情的天地,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所以,要警惕武侠小说入选高中教材的负面效应。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