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央视《纪事》制片人刘鸿彦主编邓蕾等作客新浪(实录)(4)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17:07 新浪网

  主持人小马:我想如果能够非常切实地评判的话,你们三个小的时候一定都是三好学生?

  刘鸿彦:我觉得这个思路就是简单化的思路。就是觉得你为什么觉得这个人小时候表现好就一定会怎么样,大部分中国人都会这样思考。这恰恰是我们做纪录片的人不应该有的定式,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好和坏,李冰琦小的时候就不是一个三好学生。包括我们组,还有
很多人,有的小时候就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但现在就是一个优秀的编导。

  网友:其实我知道做什么节目都是不容易的,包括纪录片,你们的收视率怎么样?

  刘鸿彦:还可以。因为对一个周播的节目来说可能要想收视做得特别好很难,另外又是纪录片的栏目,因为纪录片在国内或者国外还是比较小众一些的东西。但我们每一期节目都在呕心沥血地在做,一个一个的剪辑点,一个一个画面来抠的,但最终的收视率的反映跟我们的投入并不是相等,这也是我们没有办法的事情,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来做,但能改变多少不好说。

  主持人小马:现在有多少个编导?编制是怎样的?

  刘鸿彦:很专业,还知道编制,十几个编导,编制不好说,我们全组差不多有三十个人。剩下的是摄影,还有一点辅助工种。

  主持人小马:我们从皇马的两集纪录片谈起,谈到他们的感受和看到的一些现象。现在网友的问题都转到你们本身上来了。昨天做了一个作家的采访,他也说到现在的受众越来越稀缺,而且看电视的人平均文化素质还没有网民的素质高。而且平均的收视时间也在下降,问一下你们所做的栏目现在大概纪录片的形式或者和你们类似的形式,在你们所知道的央视或者其他比较著名的电视台里有多少个?

  刘鸿彦:纯粹的纪录片栏目很少。因为在早年间的时候我们当时在生活空间,当时开启了一个对纪录片的启蒙运动。曾经有一度时间在各个地方台类似的栏目很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消磨和观众口味的变化,现在纯粹的纪录片栏目很少。在中央台一套有一个《见证》栏目,还有就是十套是纯粹的一个科教文化的频道,他们是比较专业的纪录片的东西。还有《东方时空》里的百姓故事,也算是一个纪录片栏目,还有我们这些。其实还有一个《社会记录》,但不能说是纯粹的纪录片,但他们的主创人员都是做纪录片的。

  主持人小马:有没有调查过你们的节目主要的收视人群是什么样的?

  刘鸿彦:我们的受众和新闻频道的受众差不多。男性比女性多一些,中老年比年轻的观众稍多一些,受教育程度应该是高中左右。收入是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相对比较低一些,还有一个极端是高,中间的可能比较少,都有,但是这两个比例大一些,这是去年做的调查,应该差不多。

  主持人小马:我觉得有点奇怪,今天我们请你们来聊天,我们在线的网友可以看出来他们的素质很高,包括问了很多问题。同时另一方面,从我自己来说,我比较喜欢看纪录片,自认为文化教育水平还凑合,我认为看这样的片子能看下去,并且能引发一些思考的人群应该比高中文化更高一些的人,所以有些疑惑。

  刘鸿彦:在我们国家的大学哪个比例的人多?别说大学以上了。可能还跟调查的收视方式有关系,我也不太清楚,因为有专门的调查公司。毕竟是按少数的样本调查的方式来做的,具体到收视率的反映上不太好说。

  李冰琦:肯定是经营人群。

  刘鸿彦:应该是经营人群比较多,但不见得都在收视调查里面。我们的收视在星期天中午重播的时候比较好一些,我们冬天和夏天都不太好。

  网友:新闻频道应该是很吸引人的,我想知道你的节目给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不大在收视率方面?

  刘鸿彦:巨大。

  主持人小马:怎么办?

  刘鸿彦:我非常相信的一句话就是尽人事,听天命,我会把我做的全做了,剩下的听天由命。

  主持人小马:这个压力巨大,无论从投入和产出的要求来说,台里对你们的要求是否严苛?

  刘鸿彦:你是中央台的吧。(笑)不能说严苛,但是是这样,中央台每个季度会有一个对每个频道栏目的综合排名,包括像我们这样的栏目也一样会跟一些新闻性的栏目放在一起进行排名。不能说是严苛,它就是这样一个评价体系,我们又属于中央电视台,所以我们不能说对他有什么问题,因为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只是解决本身,我们尽量做到既好看又深刻。 在我们星期六首播的那个时段央视播出的是同一首歌。

  刘鸿彦:也不一定都不出境,有的出境。像前面提的《幸福在哪里》,哪里有记者就出境了?大部分是一种习惯,需要的时候会出境。

  网友:怎么样在浮躁的大背景下制作纪录片?怎么样能够不被比下去?

  李冰琦:这没什么办法。主要是在一个评价体系下,作为纪录片来说,不能作任何评价。

  邓蕾:我们自己有一个目标,然后不断调整自己,延着这个目标往前走,其他的干扰要尽量排除。刘鸿彦会做很多工作,他让编导只是做自己的工作,其他的事情不用他们来做,我们会把其他的减少到最低。

  刘鸿彦:我有一个让我觉得非常非常骄傲的集体,就是我们这个集体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对于纪录片也好,对于栏目也好,或者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也好,都有一个非常强烈的责任感和热情,就是这个东西让我觉得能够支撑这这个集体,大家一起搀扶这往前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