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南方日报:高价学费缘何换来低质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09:09 南方日报

  放言天下

  梁捷

  这些年高等教育的最大悖论就是:一方面各所高校都在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一次次刷新记录,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另一方面,大学的学费在不断上涨。
据一些报道称,中国现阶段大学生每年必须支出费用在万元以上,而且越来越高。按读书费用占人均GDP比重来算,在中国读大学的成本已经比世界收费最高的日本高出三倍以上了。物以稀为贵,可大学生越来越多,每人所缴的学费却越来越高,岂非怪事?

  我们不妨反过来,即从教育需求的一面来看问题。每年高考依旧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二十多年来一贯如此。对于广大农村考生来说,仍只有少数幸运儿才能迈进高等学府的大门。换句话说,尽管高校每年都在扩招,但是目前中国所能提供的高等教育规模仍然远低于实际的需求。

  由于这种供不应求的现状,决定性的控制权于是集中到高校手里。尽管有教育部的控制,但高校能够通过各种或明或暗的谈判手段来获得扩大招生的名额;尽管有教育部的标示,但高校有权力参照“指导价格”调整自己的学费和住宿费用。不妨说,某些高校已经沦为赤裸裸的赢利机构。教育的规模是由高校和教育部的谈判博弈决定的,而教育的收费也是由高校和教育部的谈判博弈决定的。吊诡的是,虽然这场博弈最终将由学生来买单,但整个过程却没有学生的参与。坐稳了垄断的位置,高校就一面广开财源,一面提高学费标准。用经济学术语来概括就是:从尽可能多的学生那里收取尽可能多的钱。

  虽然学生和学生家庭也会算计,他们的目标是花尽可能少的钱获得尽可能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但是他们算不算都没有差别,只能老老实实按照通知书上的标准交钱。按理说,那么多大学生一起生活在校园里,共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足球场等教育设施,每增加一个学生,教育成本就摊薄一块,这就是规模效应,又叫边际成本递减。可是,高等教育的真实成本,高校的实际财务开支,国家拨款的确切用途,一切的一切,对缴纳学费的学生都是黑洞,都是谜。不过有一点倒是很清楚,中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实在提高得不快,在亚洲能排得上号的中国大学迄今寥寥无几。

  总有不少人在鼓吹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可是从来只见教育收费市场化,不见学校管理市场化。那些公办大学一面享受着国家每年的财政拨款,一面从学生身上广开财路。学生花费了高昂的学费,就是教育的市场化?自修教室里的座位永远那么稀缺,食堂里的饭菜总是那么难以下咽,学校又把收去的钱都花在哪里了?既然要产业化,哪有花了钱的消费者,对于购买的商品却没有半点选择权的道理?!

  有人会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教育最终的收益归属学生个人,所以学生理应多付出一些学费。那么大学也就应该像真正的公司那样,每年向学生、向社会公布自己的财务报表。因为只有消费者才是真正的上帝。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