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墨:我的环球航海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17:07 时代人物周报 | |||||||||
本报记者 李梓 “只要有一条船,就能带你到世界的任何地方。”翟墨说,“但关键的一步是,你一定要上船去。” 很难说清,这个长在泰山下的中国人是怎么和大海结缘的。从2000年突发奇想到现在
突发奇想 和很多人一样,在还没有见过海洋的时候,画家翟墨就曾梦想,如果有一条船,就能沿着这个圆形的充满水的星球,到世界任何想去的地方去。 2000年9月,游历于欧洲的翟墨接到来自新西兰的邀请,到奥特兰筹备自己的个人画展。闲暇的功夫,他帮当地的一家电视台拍片子,在那里,翟墨见过了无数的白帆。一天,当他问一个来自挪威的老头:“您去过多少个国家?”航海者略微沉思了一下,说:“我不记得了,不过我已经绕地球一圈半了。” 那个早已忘却的梦想突然被激活了。 翟墨在一个海岛上买下了一条产于70年代末期的旧帆船。这条年龄有20岁的船外壳为玻璃钢,内为木制,看上去状态还是很好。办完过户手续后,翟墨请卖家帮他把船开到奥克兰,顺便教教他怎么操控帆船。翟墨的帆船培训课就在这5个小时的航程中完成了。 船到奥克兰,翟墨把他岸上的房子退租,搬到了船上住。 有了这条船,翟墨觉得自己变成真正的自由人了,他于2000年2月至2001年8月自驾帆船环新西兰一周,考察当地波利尼西亚土著艺术。让他记忆犹新的是,有当地华人看见他这条悬挂五星红旗的帆船时,过来搭讪并告诉他,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终于第一次见到一个驾帆船的中国人。翟墨当时惊了,他很想问:“你看了这么久,难道就没想过租条船下海?” 向海洋深处进发 在熟悉了帆船的属性后,翟墨向大海深处进发。2001年9月,翟墨驾着他的8米无动力帆船再次从奥克兰出发,跨越南太平洋马德克和汤加两大海沟,游览太平洋群岛的风光,并从这里回国。这是一次真正具有挑战性的航行,他尝到了长时间航海的孤独,还有被风暴刮到海上的滋味。 “在海上,6到8节的风是最让人心驰神往的,这时你的帆船跑得很快,和快艇的速度差不多,而且很平稳,到了10节以上的风时,你只能感到晕眩,并祈祷风赶紧小一点。”翟墨说。 “在风暴里,这么小的帆船一定很危险吧?” “不不不,”翟墨急忙摇手,“在风暴中的大海,再大的船也只是海上的一片叶子。帆船的构造独特,能够像一个不倒翁那样保证永远在海平面上保持平衡,它实际上比万吨货轮还安全。” 在太平洋沿岸各国,翟墨受到了当地华人和中国使领馆贵宾一样的欢迎,这让他有点受宠若惊。 人们设想的在海上的那些奇遇,翟墨在太平洋里遇到了一部分。在太平洋里,翟墨看到了鲨鱼。有一次甚至遇到一条比他的船还大的鲸,突然出现在船前面,喷了一次水又下潜了。翟墨觉得,它们对他和他的船并不感兴趣。他认为,“在深海航行是最安全的,你所听说过的航海事故,什么搁浅,触礁,撞船了,都发生在浅海。” 危险不是没有发生过。在一次遇到11节大风时,翟墨让风刮到了海里,他抓住绳子,又爬回自己的领地上。 “如果这时鲨鱼跑过来怎么办?” 翟墨笑了:“鲨鱼和风暴,是不会同时出现在海面上的。” 绝大部分的时间里,既没有鲨鱼,也没有风暴,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海上,周围只有一种颜色和浪涛的单一节拍。这种感觉,相信大部分的国人不会习惯。 “闲着的时候你做什么呢?” “在海上除了驾船,还是驾船,你没有空闲的时间。当然你的大脑是有空的,在海上能让你想到许多陆地上所想不到问题。” 在世界各地的海港,翟墨见过许许多多的老头子老太太,他们在退休后,把家搬到了海上,悠闲地环游列国。但在素无海洋运动传统的中国,无动力帆船被看成是一项耗费大量体力的高风险和高技术性质的运动。而事实上,无动力帆船让翟墨感受到的,就只是“自由”两个字: “在公海,一艘船就是一个漂浮的领土,如果你不乐意,你可以拒绝其他国家的人到船上搜查。在陆地上,去一个国家必须办理复杂的签证手续,而在海洋里,这些繁复的手续都与你无关,你所要做的就是让风带着你走,如此而已。” 中国海疆万里行 2003年3月18日,翟墨从大连启航,沿着中国近海,去完成他的“帆船环球航海行”的第一部分“中国海疆万里行”。这次历时54天的航行总的来说还算平稳,只有一次,他的船漂离了既定航线,和岸上失去了联络,让他在岸上的朋友惊吓了一次。 让翟墨意想不到的是,沿途的媒体记者和各地民众对他这次航行是如此的热情——到岸之处,行人夹道,俨然已经把他当成了了不起的英雄。在这欢呼声中,翟墨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人对于海洋的热情,但这种热情,却总是仅仅限于站在岸上的欢呼。 这种情形,和奥克兰的海湾有多大的差异啊! “他们在岸上跃跃欲试,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能把他们带到船上的机会。” 翟墨深有感触。 早在600年前,中国人郑和就曾率领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走过了大半个世界,不过在此之后,这个王朝却怦然关上了海上大门。 “和我一样,绝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是山民,对海总存有望洋兴叹的遥远感。如果我能够证明,只身环游世界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我相信很多人会迅速扑向大海的怀抱。” 翟墨感慨。 这样的故事在航海史上早有先例。 上世纪60年代,英国人多次挑战环球航行,这激起了自尊心极强的法国人的爱国心。一位年迈的探险者不顾身体衰弱,只身挑战环球航程,在法国引起轰动。在他的推动下,法国人了解了此项运动的魅力。目前,法国已经是欧洲平均拥有帆船最多的国家之一。 心与大海的距离 由东向西,随着季风穿越马六甲海峡,掠过斯里兰卡,从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经过佛得角和安地列群岛,穿越大西洋,经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然后穿过南太平洋诸岛回到中国,这是翟墨给自己设定的单人环球旅程。 曾有无数人挑战过这条经典航程,1970年,英国人Chay Blyth乘无动力帆船挑战成功,他总共用了292天完成全部航程,此后,他的这个纪录被不断改写,2004年法国人Uean Luc Van Den Heede仅用了122天就航完该线路。 帆船的力之美,似乎是必须经过冒险来证明,而翟墨希望以自己的环球航海行来向公众证明,帆船与海洋,是每个中国人都可以拥有的梦想。 “但是,许多中国人还连游泳都不会呢!” “你不需要会游泳。”翟墨咧嘴一笑,“无动力帆船不需要驾照,你甚至不需要学会游泳,航海者在船上永远系在一条绳子上,通过这条绳子,你的生命和这条船系在一起。如果船毁了,你也别指望游回去。” 在航海史上,也真有不会游泳的水手。1895年, 一个不会游泳的美国人Joshua Slocum从美国麻州出发,南下合恩角,西进太平洋逆风而行,用了三年多的时间,终于环绕地球一圈。他根据这三年的经历写成的游记 《一个人的环球航行》,是航海史上的经典之作。 “法国著名航海家探险家保罗·埃米耶·维克多说过,惟一注定失败的事,就是不去尝试的事,我希望以我的尝试让所有的人意识到,我们与大海的距离,主要是我们的心与大海的距离。”翟墨说。 翟墨的梦想还不止这些。如果他能够于2005年的秋季顺利开展由东向西的单人环球航行,如果航行顺利完成,他将挑战环绕南极之旅,最后冲刺无动力航海最难的环绕北极圈之旅,完成他的环航世界之梦。 穷人也有穷人的玩法 翟墨现在拥有了一条洁白的帆船。在青岛那个漂亮的码头,通常孤零零地只停着他这一条帆船。 中国的帆船运动刚刚萌芽,这一点从城市边的海岸就可以看到,青岛为2008年奥运会而建的码头快完工了,日照的码头则早已完工,此外,深圳、海南等地也在为私家游艇建码头。航海俱乐部也在中国应运而生。不过,高达四五十万的会费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比高尔夫还奢侈的运动。 翟墨对此颇有些不以为然:“那是专为富人而服务的,帆船绝不是富人的专利,穷人有穷人的玩法。” 在新西兰奥克兰市,翟墨见过了无数的白帆,当地人告诉他,这里平均4个人就有一条帆船,这并不意味着当地人都是百万富翁。“有钱人可以花几百万或者几千万人民币去买一条豪华游艇,再花上百万买一个直通车库和俱乐部的泊位,但没钱的人一样可以花10万(人民币)左右买一条旧船,再花很少的钱钱租一个船位。有了帆船,你的吃住都在上面,可以省下度假的许多费用。” 在航程中,翟墨发现了许多在陆地上永远无法发觉的秘密。“在过去,你会觉得外国人都是富人,因为他们有钱作环球旅行。但当你自己也在旅行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许多秘密。” 比如,50块钱的浮球。 在奥克兰,翟墨采用短期租用的方式租借了一个码头的泊位,价格大约合人民币1000元一个月,比在岸上租房子便宜多了。但后来他发现,有些地方更便宜,只要花约合50元人民币,就能租到一个浮球,把船固定在浮球上。在南太平洋沿岸,经常有一种简易的码头,每个船位就是一根木桩。 “在欧洲,无动力帆船因为玩的成本较低,通常被看作一种经济环保的运动。而在中国,帆船被当作一种奢侈品。有钱人因此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去购买帆船,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会越来越贵,而让真正喜欢这项运动的人玩不起帆船,从而扼杀了这项运动向大众普及的可能性。”翟墨说。 他希望凭借自己的环球航海,向所有喜爱这项运动的人证明,帆船,其实是一个普通人能够拥有的梦想。 中国人的海上之旅 2003年,一个英国退伍海军军官孟菲斯的著作,论证了第一个驾船环游世界的人应该是中国的郑和。这一消息在那些具有海洋情结的中国人当中引起了轰动,郑和的故乡昆明为此召开了世界级的研讨会。同年,一艘名为“绿眉毛”的仿造郑和船队中的运输船的复古船开始建造。人们开始怀念和探寻中国人在600年前昙花一现的航海史诗。 中国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航海应当是秦朝徐福率众入海求长生药,据史书记载,庞大的船队上载有上千名士兵随从以及预备献给神仙的童男童女。在公元前200年,尽管中国的造船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但在指南针发明以前,人类还是不足以担当如此远距离的航海。徐福的船队也就一入东海而渺无音讯。 到了汉唐,中国的木材加工技术和钢铁铸造术均领先于世界,使中国的造船术进入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中国的海域也开始繁忙起来。从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而来的遣唐使频频出现在长安,中国儒家文化在此阶段传播到东南亚。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外国商人,必优先选择性能良好的中国商船。在此期间,中国最著名的航海是僧人鉴真于公元732年(唐天宝年间)第六次东渡获得成功,从鉴真东渡屡屡不成可以看出,当时的航海不仅凶险,也存在相当多的非议和阻挠。 最晚在南宋末期,也就是12世纪时,中国的海船上已经在普遍使用指南针,而且匠工技巧更为成熟,制造大型船舰的技术日趋成熟,海上贸易开始变得频繁。中国的海上优势一直保持到600年前的郑和时代为止。 明中叶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舰队控制了太平洋的大部分水域,中国的航海路线被一再缩短,国力优势也逐渐萎缩。140年前,也就是清同治年间,洋务派开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以图在船舰制造上重振雄风,大国海洋梦延续至今。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