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面子工程”买不来“求职门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11: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作者:李忠金 “我想要巩俐的鼻子,林青霞的下巴……”“我要变得像刘德华一样帅……”暑假刚开始,一些刚跨过高考“独木桥”的准大学生们,纷纷揣着明星照,走进了医院整形美容科,启动“形象工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一个漂亮的外表会让人更自信。问题在于,很多五官端正的学生青睐高价整容的背后另有玄机:无非是为了能在几年后的求职大战中多一个砝码、多一份把握。如此说来,这些准大学生们的行为看似花哨,实则具有极明确的现实指向。瞧瞧,人还没进校,就想着如何出来找份好工作。用他们的话说,这叫“未雨绸缪”。 虽说得体的外表是对自己负责的一个重要表现,才貌兼得、内外双修自然最好,但如果刻意在美貌上大做文章,以此作为求职的门票,多少就有些舍本逐末了。这种人才外在形象的苛求化倾向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很有害,不利于培养靠才干和实力赢得承认、赢得尊重的意识及能力,滋生虚浮之风。进一步说,这种“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实则是一种扭曲的病态诉求。假如援用这样的择才标准推演,罗斯福这个坐在轮椅上指点江山的残疾人恐怕永远也不可能当上总统。 也许,那些进整形科的学子会叫屈。的确,也不能把板子全打在他们身上,少数用人单位搞外形容貌歧视,客观上也助长了这种不良导向的蔓延。有些用人单位招聘时虽不明示,但靓女俊男应聘时占便宜却是不争的事实;还有些招聘单位干脆直接打出“身高1.60米以上,容貌好,气质佳”这类招聘要求。这些都不可能不对大学生求职心理产生消极影响。而过分注重容貌的非正常状况,正是主观心理和客观时机合力作用产生的结果。 招聘还是招人才,不是求花瓶。只要五官端正、衣着得体即可,个人能力最重要。这也是多数用人单位的共识。为此,对奔波于职场的广大人才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千万别只顾“面子”,丢了“里子”。加强自我定位,砥砺能力,唯才致用,这才是就业求职时百战不殆的不二法宝。顺便劝一句那些花了大价钱整容的准大学生,与其花钱整容,不如早点投资,多学几门本领,没准几年后真能管上大用。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